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辽宁教育》结缘十多年,是它给予我智慧,给予我力量,帮助我专业成长,让我从一名教育经验欠缺的教师成长为名优教师. 十多年来,我既是《辽宁教育》的作者,又是《辽宁教育》的忠实读者,她是我的益师良友.从理论到实践,她滋养我,不断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她使我成为思考者,我常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反馈给《辽宁...  相似文献   

2.
黄鸽 《教育文汇》2013,(8):33-33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她的书《看见》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是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成长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我花了两天时间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读《看见》,我自然看见了教育,思考着教育。  相似文献   

3.
博客     
《天津教育》2008,(2):52-52
刘铁芳 博客名:刘铁芳教育人文博客 博客地址:http://eblog.cersp.net/80111.aspx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刘铁芳,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曾在《读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随笔多篇,著有《生命与教化》、《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等,他善于从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遁理,文字简洁、准确、深刻,他的博文诠释着他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同时也体观了他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他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常丽华老师的《关注生命教育——我的教育日记》在本刊发表以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促使常丽华老师不断地思考,我们希望她的思考能给广大教师以启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陆宾 《广西教育》2013,(36):59-60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时,我幻想着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时,我会对智障孩子充满希望,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之光……爱,能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16年来,她一直怀揣着教育梦,用爱呵护学生成长,放飞学生的梦想。她就是2011年“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叠彩区芦笛小学教师以琴。  相似文献   

6.
编读对对碰     
尊敬的《时代教育》报刊社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成都市机投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同时我也是《时代教育》的小记者。我认为作为《时代教育》的小记者有必要对她进行了解,也有必要订阅她。所以,我想提几个问题:1.她诞生于何时?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湖南教育》编辑部的老师打过来的,让我尽快将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情况,写一个简短的文字材料发给编辑部。我很感意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湖南教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块圣地,我精神的家园。我读她,用她,汲取着她的营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编辑部突然和我联系,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杨荣 《上海教育》2007,(1A):36-36
《上海教育》写真上海的教育,上海的教育缩影于《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定格上海教育的关键事件,记录上海教育的杰出人物,构筑着上海教育的精神脊梁,传递着上海教育的渊源与化。《上海教育》是教育工作,尤其是年轻教育工作心目中的圣地。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起,她就成了我的案头『必备,在阅读《上海教育》中,我走进了上海的教育。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进《上海教育》,是我诸多职业理想中的一个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与《湖北教育》已有8年之缘,由于她的知识性、实用性、指导性、可读性强,所以每期刊物一到手时,我就如同饥饿的人躺在面包上一样。平时阅读,我总是把一些重点内容一一地抄写下来,我把家里一个小房间作为储藏室,里面没有什么古玩艺儿,全是教育书籍,并把《湖北教育》单独放在一个柜。  相似文献   

10.
方刚 《教师博览》2014,(12):44-46
认识Sanderijn van der Doef女士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她经常被请到中国进行性教育教师的培训.我们给她起了个中国名字:桑德瑞.我主编的《中学性教育教案库》,也请她当顾问.她不仅是荷兰性教育领域的重要推动者,还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欧洲性教育标准》的撰写.她的一本针对少年儿童的性教育画册,也有望在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1.
周燕 《内蒙古教育》2005,(10):34-35
2005年《内蒙古教育》第3期上王从先生的《语文教育:应用与应试》与第7期上李化中先生的《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应用》这两篇文章,引发了我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本好的杂志如同一个好的朋友,一日不见,非常想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接触了《教育科学论坛》,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教育科学论坛》成了我的朋友,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如今,她像一个老朋友似的,时时提醒着我,警示着我,让我反思自我,反思教育,反思家庭,反思……读了第9期“学困生”,我们怎么关注?”后,我深深地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只闻其名,没有认真地研读《湖南教育》之前,望文生义,以为她只是一本介绍教育信息的理论刊物。直到十年前,初为人师的我在学校的阅览室中与她相逢,便立即被她那平易近人的风格、广博实用的内容、新颖深刻的思想观念吸引住了。从那一天起,我便与《湖南教育》结下了情缘。十年来,《湖南教育》不断更新,越来越好,有她相伴,我在教学中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今,《湖南教育》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教学中的指导老师、思想上的向导。  相似文献   

14.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7,(1B):24-24
《上海教育》伴随我4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也见证着《上海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一本普通的教育类刊物演变成如今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第一本教育类新闻杂志,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以“新·实·活”的特点紧密把握着教育发展的脉搏,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信息,同时也创设了交流教育思想的良好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本好书正如优秀的营养师,在不同的时间段给予我们不同的营养.《辽宁教育》就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营养师之一. 初识《辽宁教育》是在1987年的9月,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1个月.原本就有读书嗜好的我,看到学校阅览室书架上摆放的《辽宁教育》,顿时如获至宝,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辽宁教育》为我开启了一扇崭新的思考之...  相似文献   

16.
说心里话,《教育文汇》创刊以来,一直是我的精神伴侣,更是我力量的源泉。因为有了她,我对教育的感情与日俱增;因为有了她,我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才学会了坚守;因为有了她,我的教育思想日臻厚重;因为有了她,我才真正懂得一个教育者如何才能不辱使命。走近她,就像走近一位质朴而平易近人的长者。她从不板着面孔说教,她用一颗真诚的心与你交流,在交流中透出一种智慧,一种思想,一种感染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郭霞 《河北教育》2009,(10):11-11
在我的书架柜里保存着近百本《河北教育》,虽然书柜渐显狭窄,但我还是没有舍得拿出部分《河北教育》封存,说实话并不是每本书都要反复阅读.而是放在那里就觉得踏实。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河北教育》没有那么热烈、那么激情.但她如潺潺流水.让我感到滋润,感到有方向,有主心骨。  相似文献   

18.
欣逢《江西教育》创刊60周年之庆.我衷心祝贺她越办越好,璀璨辉煌。回首望,我与《江西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人生的坐标、活动的舞台、一生的至爱。我和她命相系、心相连、情相依,永远难舍难忘。1953年.我是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的学生.这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天,在校园的阅览室里,我看见了《教育工作》(《江西教育》前身)杂志,细读之.如遇知己般喜悦.  相似文献   

19.
读了《被生命温暖的教育》一文(载《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湖北教育》2006年第4期),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被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的生命发展教育所深深感动:那里的孩子太幸福了!校长万玉霞和她的同事们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故事又令我想起了新近发生在姐姐家里的伤心事。  相似文献   

20.
尹伟 《河南教育》2005,(6):53-53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河南教育》已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一级期刊,也在各级教育杂志里独树一帜。她27年风雨兼程,至今仍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她是求知的宝库、心灵的港湾、精神的栖所、教育的先行者。1988年春,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我,有幸与《河南教育》相遇、相识、相知,她那优美生动的语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本来就喜欢文学的我如鱼得水,尽情地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能与她更亲密地接触,我特意自费订了全年的《河南教育》,每期都认真阅读,从而使我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讲课得心应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