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要帮助指导这个阶段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事实却是:当前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教师更是怕改作文。每一篇习作教师费心费神地"看、批、改、评",可学生往往只轻描淡写地翻一翻,就放置一边。习作评价语的指导和帮助作用被忽略,很多学生甚至都不清楚老师在作文中做的眉批和尾批有什么作用。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当前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习作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及时沟通、排解。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着力矫正他们的习作心理:注意习作情绪的阶段性,体现习作指导的层次性,实现习作活动的形象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莹莎 《教师》2011,(8):37-3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说到习作课,教师怕教,常常在指导时感到无计可施;学生怕写,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疼,甚至有人还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与孩子一同感受习作世界的美妙?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感触,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学生眼里习作往往是一件“苦差事”,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一套较为可行的思维方式,平日观察的事和物不能准确地给予描述: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习作训练缺乏系统性,方法欠科学。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习作评改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用教师改代替学生改。有些学校在习作评改中,将"精批细改"作为批阅作文的硬性规定,认为教师只有"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改出精美的、烙有教师思维痕迹、语言特色、立意高远的佳作,才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套用,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习作一直以来都是倍受师生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浓墨重彩"。然而面对这一"重彩"本应乐此不疲,但师生表现出来的"老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两怕"现状却是令人担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不断探索研究,实践中得出:探索出一条高效作文教学之路才是帮助师生摆脱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教师精准的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提升的保证。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从习作前、习作中以及习作后,为学生提供选材、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多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习作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及时沟通、排解.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着力矫正他们的习作心理:注意习作情绪的阶段性,体现习作指导的层次性,实现习作活动的形象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1,(38):71-7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习作,可是收效却往往不是很大。对此,教师们常常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呢?《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想何不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二、三学段的教材编排上采用"主题组元、读写双线并行"的体例.便于学生学习时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但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单元习作的研究和实践仍然是"涛声依旧",常常是在单元即将结束时才开始关注习作,草草布置,匆匆指导,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并无明显的帮助。显然,教师对单元的习作资源并未有效利用。怎样促进单元习作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进一步深度开发?我们可以在习作前期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听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听得最多的是常态作文指导课。学生的习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习作指导过程也被窄化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把这单一的、直线型的动笔写的“田间作业”当作习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待,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学生依然怕作文,  相似文献   

12.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同时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教师和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心态,学生的习作水平难尽如人意。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习作指导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那就要把握好习作指导的根———乐于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 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结构,一味地为完成习作任务而教,造成了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发生。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水平低下,究其根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习作批改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习作批改中应该多批少改,讲究批语艺术。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提出 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结构,一味地为完成习作任务而教,造成了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发生.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水平低下,究其根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曾扬明 《师道》2008,(3):26-27
课堂问题:常态作文课堂“习作过程”现象 近几年来,听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更多地听过常态作文指导课。学生的习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习作指导过程被窄化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把这单一的、直线型的动笔写的“田间作业”当作习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待,问题也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学生依然怕作文,谈“作”色变。  相似文献   

18.
自主评批习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对习作进行的自我点评、修改、鉴赏活动,从而提高习作评批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综观小学习作评批的现状,从教师角度看:1.习作只重视指导,而忽视评批。2.习作评讲落得不实,随意性大。从学生角度看:习作批语无作用,只重视分数、等第。这些均阻碍着学生习作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摸索出了一套  相似文献   

19.
陆荣美 《考试周刊》2012,(63):65-66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日常语文教学中最烦最怕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费尽苦心地设计习作指导教案,费尽口舌地反复引导,学生似乎集体短路,就是写不好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看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除了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剩下的就是教师随意布置的内容宽泛的日记类练习。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学生眼里习作往往是一件"苦差事",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一套较为可行的思维方式,平日观察的事和物不能准确地给予描述: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习作训练缺乏系统性,方法欠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