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一些媒体对“凌晨”的乱用,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如北京某报在《现场目击》栏内刊发一幅新闻照片时竟称:“昨天凌晨零时10分左右……”至于“凌晨1时许”、“凌晨两时”等等,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作为时间概念的“凌晨”,它是有其相对的时段界定的,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凌晨”的释义是:“天快亮的时候”;1999年版《辞海》对其的释义不仅与《现代汉语词典》完全相同,且以白居易诗句“薄幕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相佐证。由此可见,“凌晨”不是固定在从每天的几时几分起到几时几分止,它是“浮动”的,即随季节的…  相似文献   

2.
天津《今晚报》2000年7月21日1版《“零点行动”战果赫赫》:“本市‘畅通工程’集中清理战役,于今天凌晨零时打响……”。 《燕赵都市报》2000年11月13日3版《深夜与120同行》:“凌晨1时许,一名自称‘李清爱’的女青年连续四次拨打120……”;11月18日1版《锅炉爆炸飞上阳台》:“凌晨1时许,他和爱人正在睡梦中……” 《燕赵晚报》2000年11月20日3版《老战士智斗歹徒》:“11月4日凌晨1时50分,两个自称在260医院住院的年轻人……”;同日19版《警灯闪闪破雾行》:“次日凌晨1时20分,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虽冠以“人类”之名,其研究对象却局限于原始或落后地区的人类及其活动。我们先来看一看中文辞书对“人类学”下的定义的微妙变化。1915年版《辞源》:“研究人体构造或心理或有理性动物之科学。”1980年版《辞海》则去掉“有理性动物”一句,谓“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倘若1980年版《辞海》“人类学”词条的撰写者认为“人类”  相似文献   

4.
编辑忽视校对之弊大约有三:一是易出现差错,造成讹误;二是见于报端,则易以假乱真,使读者受惑;三是影响报纸信誉。若偶而出错,也应及时公开更正.但事先疏于认真核对铸成讹误,事后又未更正者,仍不乏见于报端.今年一月份我浏览过的21种报纸中,曾发现167处讹误,不知其作者、编者事后是否核对过,是否知其有误?至今未见有何更正。现举几例: “生于1895年3月20日(光绪二十年,属羊)”(1月3日沈阳日报一版《欣逢盛世晚年乐》)。1895年是光绪二十一年(辞海)。“轱辘吱吜”(1月4日人民日报八版《龙年》)。其中的“吜”字读何音,是何义?《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均查不到。作为象声词,有“吱喽”一词(辞海),而无“吱吜”。  相似文献   

5.
1936年版《辞海》载有中华书局创办人和当时的总经理陆费逵(伯鸿)先生撰写的《编印缘起》,开头的一段说: “民国四年(1915年)秋,《中华大字典》既杀青,主编者徐鹤仙先生元诰欲续编大辞典,时范静生先生源廉长编辑所,亟赞成之,遂商讨体例,从事进行,定名日《辞海》。”  相似文献   

6.
辞海人生     
在共和国50华诞之际,《辞海》终于又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1999年版《辞海》如期出版了。透过《辞海》一版又一版的纸墨,我们能感受到,一代接一代的学者,呕沥心血,播扬文化,淀积已知,嘉惠来者。辞海人生,虽沧海一粟,却亦弥之千秋。世间多有写家子,半片悲欢加一份“感悟”便能冲出一大壶“香茗”,但那些对宇宙、人生、真谛进行穷究的辞海人,则苦心孤诣,绝不肯浅尝辄止。他们的工作如抽丝剥茧,艰苦卓绝,共同构建中国辞书史上的里程碑。《辞海》中的每个条目,都是经过专家和编辑反复讨论和推敲。从发稿到印制成书,所有  相似文献   

7.
成语“戛然而止”往往误写成“嘎然而止”。 嘎,音gā,象声词,形容嘹亮而短促的声音。戛,音jiá,古意为敲击。 “嘎然”,意思是“嘎的一声”的情境。“戛然”,在古文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嘹亮的鸟鸣声,如苏东坡《后赤壁赋》就有“戛然长鸣”一语;二是指声音突然停止。如清代李绿园《岐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人民日报》1988年10月8日8版有许士杰先生《听红线女演唱会》七律一首,内称:“激越戛然情未尽,华灯明月照清渠”;《文艺报》1992年2月4日5版有陈梦麟先生一文,内称:“戛然而止,大  相似文献   

8.
工人日报2005年10月9日《北京有一个温暖的家》一文,第一段第四行“首善之都”一词,从字面意思理解语意重复。经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发现它们里面都没有“首善之都”这样的说法。《辞海》对“首善”的解释为:《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此称京师为首善之区《。现代汉语词不达意典》中“首善之区”词条的解释是“首都”之意。显然,文中“首善之都”是误用,正确的用法应是“首善之区”,这里的“区”,不是行政区划的某个区,而是指“地域”、“…  相似文献   

9.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辞海》“旧五代史”条:“宋薛居正监修,参加修撰的有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人。修于太祖开宝五年至六年间(972—973年)。”同书“薛居正”条却说:“开宝六年(973年)卢多逊、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也由他(薛)监修,今称《旧五代史》。”查《辞海》的这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刊     
《新闻知识》去年第9期目录中的“评刊员之窗”栏目,第52页文中所冠栏目却是“评刊员之窗”。似乎“刊”与“刊”无异。其实这是误解。《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均只有“刊”字,未收入“刊”字。《中华大字典》注释;刊,“丘寒切音看寒韵义即剟也;斫也。”刊,“七见切霰韵[与刊异]切也。”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1.
在口语和报刊上,我常见“执著”误用成“执着”。《辞海》(缩印本)第666页上对“执著”的注释是这样的:佛教名词。佛教有大乘、二乘(即小乘)两派:“大乘”以“无所得”为宗旨,故曰解  相似文献   

12.
褚万宗 《青年记者》2002,(11):16-16
新闻,据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指被人当作谈资的新奇事情。《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相似文献   

13.
《辞海》(1989年版)即将问世之际,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3月15日欣然命笔,为《辞海》题词:“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努力。”他把《辞海》编纂工作中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概括为《辞海》精神,予以肯定和提倡,这对《辞海》编纂人员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对整个出版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想三十多年前,1957年9月17日,毛  相似文献   

14.
《京华时报》2001年6月2日第6版的《为了六十六个乘客》一文中的“6月2日,北京火车站凌晨六点四十分”和6月24日6版的《杀人潜逃三年无事,到京6小时立刻被抓》一文中的“昨日凌晨12时许”。  相似文献   

15.
光明 《新闻三昧》2006,(4):27-27
春联称“副”不称“幅”2月3日《新民晚报》B6版《会走的春联》一文中,作者多次把“一副春联”说成“一幅春联”,这是不对的。“副”作为量词的第一义项通常用于成双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眼镜、一副象棋等;“幅”作量词时通常用于单张的书画作品等。春联是春节时贴的对联,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子,因此春联或对联应该称作“副”而不是“幅”。是“福”不是“祸”1月26日《新民晚报》B6版《再读言志诗》中:“曹操的言志诗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祸,可得永年’等句子已成为千…  相似文献   

16.
《入京》诗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成语“清风两袖”即出自此诗。《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清风两袖”词条如述及此诗本事,或称出自都穆的《都公谭纂》,或不注明出处;相关论文或读物引用此诗及其本事时,标注方式大致与《辞海》等辞书相类。经考,叶盛的《水东日记》才是著录于谦《入京》诗及其本事的最早典籍。  相似文献   

17.
(一) 1980年新版《辞海》有“楸枰”一条,释文说:“旧时多用揪木制棋盘,因称棋盘为‘楸枰’。温庭筠《观棋》诗:‘闲对楸枰倾一壶。”同书又有“弈揪”一条,释文说:“棋枰;棋盘。段成式《观棋》诗:‘闲对弈楸倾一壶。”查1947年旧版《辞海》也有这两个辞条,释文各如下列: “棋局也。楸木质甚坚,昔人以之作棋枰,故云。温庭筠诗:‘闲对楸坪倾一壶。”——楸枰“谓棋枰也。段成式《观棋》诗:‘闲对弈楸倾一壶。”——弈楸可见新《辞海》这两个辞条的释文是沿袭旧版而来,释义简明易懂;只是两处所引同一《观棋》诗,一谓温作,一谓段作,稍使人疑惑。《全唐诗》第575至583页为温庭筠诗9卷,《观棋》是第9卷最后一首,题下有小注6字:“一作段成式诗”。  相似文献   

18.
1984年3月4日,我曾给上海辞书出版社办的《辞书研究》杂志写信,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业余研究世界上古史的青年。我发现1979年版《辞海》的“曼涅托”条目释文有错误,特函告贵刊,并请转告“辞海编辑委员会”,以便再版时纠正。“曼涅托”条目释文说:“(Manetho,公元前四世纪末、三世纪初)古埃及历史学家,祭司。……他划分埃及古史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和三十或三十一个王朝,这一划分大体上为后人所采用。”(1979年版缩印本第1398页。) 我认为这样解释至少是不准  相似文献   

19.
“上书”三题王民权一所谓“上书”,确切地讲,应该是“书”。“上”是动词。“上书”实际上只是表示一种行为。“上书”为词,不见于《辞海》。《辞源》收之。现今档案界普遍将其视作一种历史文书名称,如潘嘉主编的《中国文书工作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即称:...  相似文献   

20.
《陕西日报》一月十日三版《注意!制作花炮莫忘安全操作》一文开头称:“春节即将来临,农村一些乡、村企业和联办小厂正在加紧制作烟花火炮。”读后颇感费解:该文标题中的“花炮”与文中说的“烟花火炮”是何关系?难道“花炮”的内涵是指“烟花火炮”? 何谓“花炮”?《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指“烟火和炮仗”。烟火是“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而供人观赏的东西,主要是在火药中搀入锶、锂、铝、钡、镁、钠、铜等金属盐类,并用纸裹成,种类不一。”炮仗即“爆竹”。人们常说的“鞭炮”,是指“大小爆竹的统称”或“专指成串的小爆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