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孩子喜欢预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固定的睡前准备活动可以使孩子想到上床的时间要到了。/让孩子从准备活动中获得温暖和安全感。同孩子聊聊白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来,或者让他把明天要用的东西准备好,都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睡前不要做剧烈活动。打闹和剧烈的游戏会影响孩子入睡。要提前半个小时让孩子做安静的活动,这样他才能放松。不要让孩子睡觉前用枕头打仗或打球玩,你可以给他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孩子白天玩得很累也不容易入睡,睡觉前可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帮助他入睡。…  相似文献   

2.
超超小朋友睡觉时总要抱着布娃娃,没有布娃娃,超超就无法入睡。我意识到这会给超超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于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习惯。1.上床后不要求孩子马上入睡,让他坐在床上翻看一些平时喜爱的小画片、小图书,或者边讲故事边轻柔地拍拍孩子哄他入睡,以分散幼儿对所恋物品的注意。2.给孩子讲抱物咬物睡觉的坏处。如东西压在身上容易做不愉快的梦,咬着东西睡觉会影响呼吸,不利身体健康,而且长期咬物睡  相似文献   

3.
陈国鹏 《父母必读》2010,(11):121-121
我的孩子3岁半了.在没人陪伴时,会长时间地啃毛绒被和抱着毛绒玩具,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么大了她还会有这种啃东西的习惯?她在害怕什么呢?我是否应该及时打断她,并且和她好好谈谈?  相似文献   

4.
缪晨斐 《考试周刊》2014,(38):194-194
<正>抱着枕头睡觉的幼儿并不少见,有的幼儿抱着心爱的玩具而不换其他玩具,手不停地卷或摸被子,摩擦一条柔软的布条直至又脏又破……一旦父母从幼儿怀里夺去这些东西,他(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迟迟无法入睡。这些都属于恋物行为,只是在行为的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恋物行为是幼儿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属于心理问题,但并不等同于心理疾病。幼儿的恋物行为是一种离开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一旦婴幼儿的恋物行为引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寒假时把四岁多的小姑娘送到了在鄂托克旗牧区的爷爷奶奶家。那里的冬天很荒凉,只有枯草、黄沙为伴,今年雪大,一眼望去,只有茫茫雪原。陪伴孩子的除了爷爷奶奶,就剩下了牛和羊。小姑娘几天下来,就变得脏兮兮的,因为总是抱着羊羔玩儿,身上也会有羊粪的味道。可即便如此,一点也没有影响小姑娘快乐的牧场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都在草场上闲逛,玩草、玩沙、奔跑,和牛羊们打招呼,跟奶奶一起给母羊接生……她发现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妇联儿童部和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一项题为“0~3岁乳婴儿家长育儿现状”的调查中,当向家长问及“如果孩子不肯入睡怎么办”时,有60.9%的家长回答是采取哄、陪的办法,即从婴儿时的怀抱轻摇或唱曲轻拍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后的陪伴入睡;而能够注意方法,从一开始就训练孩子自己自然入睡的家长只占25%。参加研究的专家感叹,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至今仍有许多做父母的并未意识到,陪睡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要知道一个天天习惯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少家长很重视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但往往不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一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什么时候起床、睡觉,不注意也不关心。有的孩子跟着家长到晚上10点、11点钟还没有睡觉,第二天早上就不能按时上幼儿园;有的孩子晚上看很长时间的电视,白天不到午睡时间,就困得眼睛睁不开。而对这类问题,有的教师也没有及时向家长提出,这样日子一长,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又逐步形成了幼儿不良的作息习惯。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不少家长让孩子抱着玩具睡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首先,睡觉时玩具置于身旁,孩子玩累了,就会不知不觉地睡着,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按时入睡、自然入睡的好习惯。其次,布制玩具、长绒毛玩具容易脏,孩子睡觉时置于身边不卫生。金属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09,(4):53-55
儿子不敢自己睡觉怎么办? 问:我的孩子九岁了,夜里不能独立睡觉,总要大人陪,才能安心睡觉,而且入睡很难。其实,有时候他很困了,也依赖家长,一会起来喝水一会起来上厕所。请问专家,有没有好办法让孩子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星星妈:我家星星快两岁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抱着他的小毯子,还喜欢把毯子的一角咬在嘴里。有几次我把他的毯子拿走,他就变得很烦躁,不肯睡觉,甚至对我哭闹。我很为此担心。这种习惯到底要不要紧?会不会是他有恋物癖呢?  相似文献   

11.
乐乐的午睡     
刘淑传 《山东教育》2002,(36):38-38
这几天早晨,乐乐总是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这是从未有的事。我感到奇怪,与其妈妈交谈,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原来,乐乐的哭闹是因不愿在幼儿园午睡引起的。这孩子不喜欢午睡,每天上床后总要翻来覆去折腾很长时间。为保证孩子充分的睡眠时间,使其下午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老师往往要当众督促几句:“乐乐,快闭上眼睛睡觉。”“乐乐,不要乱动了,该睡觉了。”可就这几句很平常的提醒语,却成为她不愿来幼儿园的理由。那天,她妈妈问她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时,她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喜欢午睡,老师说我了。”她妈妈很配合我们的工…  相似文献   

12.
Q:蒙蒙基本上来说是个乖孩子,可就是有一个坏毛病,早上喜欢赖在被窝里,怎么叫她都不肯按时起床。我们叫了一遍又一遍,她才气呼呼地起床。因为这个睡懒觉的坏习惯,蒙蒙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怎么办呢?A:让年幼的孩子一早爬出暖暖的被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忧心的妈妈们可以尝试着这么做。首先,晚上要让幼儿按时睡觉。只有晚上按时睡觉才能让孩子养成定时入睡、定时起床的生物钟条件反射。孩子入睡后,家长要保持卧室的安静,因为孩子刚入睡时易被声音吵醒。一般来说,只要保证孩子在晚上9点半前后进入深睡期,凌晨7点左右起床会十分顺利。其次,请尽…  相似文献   

13.
问:五岁的小美,经常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不知道是真是假。比如,她不想在幼儿园睡午觉,就说肚子痛,要妈妈来接她回家。她不想练习拍皮球,就说自己腿痛、手痛。不想睡觉,就说自己头痛,要妈妈陪着、抱着。妈妈觉得很为难,又不能骂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然,有时是真的,她确实生病了, 但有时就不是了。该怎么对待这样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4.
伴着孩子的成长,我渐渐明白:在孩子心里,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爸爸的位置:你给他的时间,他永远不嫌多;夫妻相爱,孩子才能有安全感:爱他,就要用他喜欢的方式;他的心里渴望你时时刻刻的陪伴……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小妹是我的侄女儿。现已五岁多了。可她还一直不能断奶,全家人都很着急,只是不知该如何办。孩子一岁半时,因为想给她断奶,她妈妈让她和奶奶睡觉。孩子晚上哭,奶奶就让她吮吸着奶头睡。这一来,小妹一睡觉就想吮吸奶奶的奶头,连白天睡觉时也一样。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还是没改掉这坏习惯。我们也曾多次让老师以讲故事或个别谈话的方式给她讲一些道理,可还是不管用。有一次,我让她留在我家睡,谁知她哭闹了大半夜,直至疲劳了才入睡。我们知道,如果放任她,任凭她吮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肯定也会在某一天停止吮吸。但是,我们想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开学已两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托班孩子有了很大进步,情绪稳定多了,自理能力也强多了。我想这与我们开展“天线宝宝乐园”的主题活动是分不开的。刚入园时,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天线宝宝,有的幼儿想妈妈了,就抱着天线宝宝安慰自己,有的连睡觉也要天线宝宝陪伴。于是我们巧妙利用天线宝宝组织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谁和我一起做游戏刚入托时,孩子分离焦虑很严重。为了让他们尽快接纳教师,适应托儿所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天线宝宝,穿上与天线宝宝颜色一样的衣服,以天线宝宝的口吻为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如,“我穿的是红色的衣服,我是小波,谁来和…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从托儿所或幼儿园回来要缠着妈妈或是别的人,妈妈到东他跟到东,妈妈到西他跟到西;妈妈要上班或是有事他也缠着不放;睡觉要妈妈陪着才睡得着;有时缠着爷爷讲故事;有时缠着奶奶上街买东西;有时则向爸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不要责备孩子的这些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三岁左右的孩子对人往往有一种依恋感,他们在托儿所或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度过了一天,急切地盼望着能单独和妈妈在一起,能与妈妈抱抱、亲亲,听一听妈妈温柔的语调。孩子对母亲的这种希求是正常的生理和情感的需要,家长应适当予以满足,不要把他扔在一边只管自己做事。家长应该主动问问他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里玩些什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中,觉得现在孩子晚上睡觉是个令人央疼的问题。有的要父母陪睡;有的要父母讲着故事才睡;有的要等到父母上床了再睡;有的则要摸着妈妈的耳朵睡;有的要妈妈拍着睡等等。孩子不能独自一人睡觉,给父母带来了不少麻烦。怎么培养孩子从小一人独睡?我是这样做的: 儿子一出生,就让他一人睡一个小床。那时我要喂奶。许多人劝我让  相似文献   

19.
高艳 《幼儿教育》2004,(5):43-43
开学已两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托班孩子有了很大进步,情绪稳定多了,自理能力也强多了。我想这与我们开展“天线宝宝乐园”的主题活动是分不开的。刚入园时,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天线宝宝,有的幼儿想妈妈了,就抱着天线宝宝安慰自己,有的连睡觉也要天线宝宝陪伴。于是找们巧妙利用天线宝宝组织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夏晴是个独生女儿。这孩子聪明伶俐,幼儿园的老师都喜欢她,孩子们也很愿意和她在一起玩。这与她的家长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了解家长是怎样教育夏晴的,我走访了她的妈妈——安徽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是如何教育夏晴的。她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总是比较娇的,做家长的就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迁就。夏晴在家里受外公,外婆的宠爱,性格倔强。有一次,她从幼儿园回家,不洗手就要吃东西,我没有答应,她就大发脾气,把我的书都扔到地上。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