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道德困惑、道德沦丧、理想消沉,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问题。学校德育要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学会判断选择,这就需要我们透视变化发展的现实,把握发展的脉搏,拓宽视野,拓  相似文献   

2.
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与学校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德育制度规范着师生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一定的伦理精神。结构合理、道德的德育制度是培养学生德性的必要条件。当前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建设是一项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正经历着由向道德模范仿效到向“成功人士”、由道德约束向规范约束、由重精神向重物质、由讲求奉献向突出责任的转型,这要求我们从“加强规范建设和依规范作为的意识,强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突出学校的教化、示范与塑造功能”等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实现新型社会责任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宏观环境。作为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样态,消费文化中既包含着消费主义价值观,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学校德育资源。消费文化所蕴含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伦理是现代德育内容的重要构成;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机制不断创生着社会新道德,推动着学校德育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消费文化对消费者身份的塑造促进了青少年的道德社会化;消费文化关照日常生活的世俗取向为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提供了路向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学校德育的功能和价值也进一步细化,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品德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德育活动已不能满足德育多元化的新要求,因此,必须拓展教育空间,加强第三课堂,即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共担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生活、交往方式的变化,使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被扬弃;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价值观念交流和比较的机会增多,这进一步加速了价值多样化取向.这种多样化取向,也反映到学校生活中,体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使学生问的道德冲突频繁发生.如何使学生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恰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抉择,具备道德敏感性,应当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黄炜 《成才之路》2009,(8):32-3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由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严峻挑战。青年学生既接受着先进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正受到大量非主流的,甚至是消极文化的侵袭;市场价值导向广泛渗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一些学生道德观念的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的下降;现代信息技术迅速普及,既为广大学生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和培养新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不良文化的侵入提供了渠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学校德育的功能和价值也进一步细化,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品德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德育活动已不能满足德育多元化的新要  相似文献   

9.
叶其全 《天津教育》2006,(10):15-16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问题日趋严重。封闭时代的结束,促使传统的一元道德观念瓦解;开放时代的到来,使得学校德育置于多元道德观念并存且互相冲突的社会环境之中。青少年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在新旧道德观念并存的大背景下,评价善恶的标准不清,社会评价与道德评价分离,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他们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已进入一个由封闭向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于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来说,这些特点更为明显。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帮助大学生完成自我塑造。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显著特点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价值主体自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用积极、理性的心态去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并从大学…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与学生发展需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而言,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从紧密依附于政治需要不断向合乎自身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方向发展,即不仅要求学校德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从“以人为本”出发,符合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求。武汉大学倪愫襄教授的《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轨迹》一文,全面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路径,尊重历史与现实关怀并重,历史分析与理论阐释兼顾,可以为当前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的大学生这一特殊_的群体.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从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层面出发,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可行之道,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发展现代化、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德育表现较为典型和突出的三大矛盾是:一、学校德育守成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矛盾;二、学校德育价值整合趋势与多元文化的开放格局定位的矛盾;三、学校德育的他律特质与个性发展的自律倾向的矛盾。我们只有正视矛盾,积极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树立正确的学校德育观,方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时代,在如何透视变化发展的现实,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引导学生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明辨是非,学会正确地判断和选择等方面。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创新学校德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制订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内容.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引起社会价值现的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的转变表现为:价值取向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过渡,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评判由精神向功利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转变的心理本质,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其意义不仅在于社会生活是道德及其教育的起点、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实现,而且在于只有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德育内容才能有助于建构学生的主体(心理)意义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要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教材的教育话题和案例,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推动学生的自主建构,将教材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增进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关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情感需求,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型师生关系建构和教师成长的基本追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而真正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提高德育实效,学校德育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自身发展需要,以激起主体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要进入学生生活的现实时空,使学生道德生命成长拥有鲜活的土壤;要适应学生生活的完整结构,以畅通学生道德内化的渠道;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凸显,表现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凸显多方面。其失范行径的动因有社会文化传统的断层、物质经济的强大诱因、社会潜在心理的释放等,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人格发展、品德心理形成等产生危害,而且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等造成社会侵害。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要从培养大学生"慎独"的网络自律精神、营造满足大学生心理情感需求的网络生涯和强化校园网络管理与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