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分类的稳定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问题与新挑战在中外图书发展史上,曾经流行过许许多多的图书分类法。每一种分类法都是以当时所有图书作为考察对象而制定的,因此,任何一种曾经通行一时的分类法,当初都能够容纳所有的图书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图书种类的出现,这些分类法就会面临挑战和危机。危机的解决,总是遵循着同样的逻辑规律,先是局部的调整修订以适应图书发展的现状,而最终必然是旧分类法的废止与新分类法的诞生,然后再开始新的适应——不适应、调整——推陈出新的周期性演变。周期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图书种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势及大连大学图书馆现状,讨论了图书分类中的组配问题,认为在图书分类法中应适当增加组配因素。以增加其容纳性与专指度,并在图书分类工作中灵活运用组配复分法,使图书反映主题内容更充分。  相似文献   

3.
图书分类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因此,图书分类法基本结构的划分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依据,以科学分类为依据,以专门研究科学分类的理论为依据,而不能单凭领袖的两句话就作为图书分类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图书分类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因此,图书分类法基本结构的划分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依据,以科学分类为依据,以专门研究科学分类的理论为依据,而不能单凭领袖的两句话就作为图书分类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一般所谓的四部分类法是指经、史、子、集图书分类方法。现存最早的一部以四部分类法分图书的目录学著作是《隋书.经籍志》。四部分类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一、汉代:书目分类的开始首开目录学分类的当是刘歆的《七略》。《七略》是刘歆在其父刘向的《别录》的基础“总括群篇,撮其指要”编纂而成的。《七略》根据当时文化典籍的特点,在图书分类上确立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总括的集略除外)的六大部类。和后来的四部分类法相比,六艺略包括四分法里的经部、史部;诸子略即子部,兵书略与…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和馆员素质要求有一部适合其工作特点的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学校图书馆使用本》对中小学图书馆分类工作来说是一部比较适用的分类使用本。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图书分类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古籍文献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图书分类史、图书分类法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图书分类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进行科学的图书分类工作,首先要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确定一个适合本馆所用的图书分类法。中学图书馆由于藏书都不多,因此必须选择既简单而又使用方便的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经过修订已经由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分类法是一部新型分类法,是为适应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解决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的需要而编辑的。这部分类法比较简略,使用也比较方便,而且和我国大型图书馆使用的中国图书分类法在分类体系和编制结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在西学东渐中,开始认识到目录学的功能,并赋予目录学新的意义,探索图书科学分类法,投身目录学具体实践,开展目录学理论研究,对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图书馆学教科书上关于图书分类法是这样定义的:图书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情报检索语言,是揭示、组织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是用来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的“法典”。其传统意义上的作用是组织藏书和目录、《中图法》,即《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四版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是一部代表性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图书分类,就是依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它某种属性,将图书馆藏书按照一定的图书分类法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图书分类法类目的稳定与发展,是分类法存在、发展与消亡的重要问题。《中图法》四个版本企业经济类目的划分经历了较大变化。但第4版企业经济类中仍存在跨国公司是公司的类属、世界各国企业经济依观点设类等问题。跨国公司应在公司类下注释说明;世界各国企业划分应用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藏书很多,必须将藏书按照一定的科学的排列方法组织起来.目前各个图书馆普遍使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所有的图书都按照分类法分类,图书分类的目的,就是将同种、同内容性质的图书集中在一处,使其在书上和分类目录中有固定的位置,便于读者以学科系统  相似文献   

15.
浅论《中图法(少图版)》使用本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分类法“使用本”,笔者认为“使用本”是指某一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规模、服务对象,按照规范的标引规则对某一图书分类法进行调整,使之适合本馆实际情况并为之使用的规范化标准本。  相似文献   

16.
丁登花 《文教资料》2012,(19):87-88
作者通过梳理相关专著及论文,将近十年来古代图书分类的研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古代图书分类与古代学术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古代图书分类自身的演进过程;三是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中图法》或改良的四部分类法重新类分古籍。还对这三个方面研究的创新性和准确性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近十年古代图书分类研究综述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界对于古代图书分类的研究现在已经进展到何地步,尚有何不足,仍有哪些领域未曾涉足可以继续发掘,这就是本文目的之所在,也是作者欣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比较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和常用的方法。笔者通过《中图法》和《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比较分析研究,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差异,找到共性。通过对二者体系结构、标记制度、附表复分及辅助符号、检索功能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它们的本质异同,作出一些自己的推理和判断,得出初步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充分肯定了《中图法》的优点,对照 UDC 指出了一些《中图法》的不足及应改进之处。分析了 UDC 的优缺点,提出《中图法》的修订急需跳出框框来,在充分研究分面组配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分面组配及分类法的检索功能,以适应科技、文献发展对分类法文献处理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图书的编目应当在遵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开设的专业、既有藏书的实际而灵活处理,既要保证分类的正确性,也要遵循特有的习惯性,做到细分、粗分相结合,以便提高管理效能,方便读者的借阅.  相似文献   

19.
结合分类实践,从熟悉和掌握分类法、严格遵循分类工作程序、分类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分为细则的制定与完善四个方面阐述了图书分类质量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A类”存在的同位素不同级,体代码专指性,通用性差及类目结构复杂的现象,影响了整个分类体系的完整性,给编目和检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通过设置“专号”代码,规范体代码,强化族性关系等办法予以修正,以便更好地体现图书分类的科学性,简明性和通用性,以适应组建图书情报网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