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或电解某溶液产生气体再验证气体,并利用生成的气体或空气进行后续反应.是中学常见探究化学反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1 装置一,图1所示是课本中的喷泉装置,若圆底烧瓶中充满的是CO2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由于CO2气体可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喷泉。可用SO2、H2S、Cl2等气体代替CO2。  相似文献   

3.
原题: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O2,准确测量瓶I中溶液吸收CO2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  相似文献   

4.
由于氯气的毒性较大,其制取与性质实验常对实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设计了一套全封闭隔离式实验装置,这一装置的特点是将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在同一封闭体系中完成,实验量较小,减小了污染,而且该实验装置适用性较强,还可用于其它有毒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碳酸氢钠溶液与硅酸钠溶液制备硅酸凝胶”的创新实验、“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制备硅酸凝胶”的传统实验,分析硅酸凝胶产生的原因.从制备硅酸凝胶的实验谈“强酸制弱酸”规律,提出只根据“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碳酸比硅酸的酸性强的观点.“强酸制弱酸”规律,必须根据电离平衡这一单一性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并且可以与NH,反应产生白烟。通常情况下,证明气体极易溶于水,常用的做法是喷泉实验。本实验利用五颜六色气球的“自吹自擂”(“自吹自擂”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气体的物理性质与化学实验装置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气体的流动性、气体增加时产生的压强、减少时产生的负压、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密度、气体的毒性、颜色等物理性质与实验装置闻关系的研究,为师生设计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避免气体实验造成危害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定国 《中学理科》2003,(2):78-82,96
初中化学中的组合实验一般以O2、H2和CO2三种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或迁移应用其原理和性质的实验为主线,将许多仪器有序组装成完整装置,再依据实验要求进行有关实验。  相似文献   

9.
左丽虹 《考试周刊》2014,(59):139-13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是实验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气体的性质、收集气体的方法、初中化学中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0.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11.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并且可以与NH3反应产生白烟.通常情况下,证明气体极易溶于水,常用的做法是喷泉实验.本实验利用五颜六色气球的"自吹自擂"("自吹自擂"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它是利用气球密封及倒吸,验图1证气体性质的实验,非常有趣)来证明HCl极易溶于水,操作简单,大大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的做法是:把浓盐酸、浓硫酸混合加入锥形瓶中,待气体集满,迅速把盛水的气球套在锥形瓶上,然后把气球中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12.
气体的物理性质与化学实验装置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气体的流动性、气体增加时产生的压强、减少时产生的负压、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密度、气体的毒性、颜色等物理性质与实验装置间关系的研究,为师生设计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避免气体实验造成危害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的“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改进设计。使用具支试管等仪器将SO2的制备与性质检验整合在密封装置中连续进行;借助压力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量SO2溶于水的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和溶液pH的变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和有益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喷泉实验是一个典型的能够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推而广之,任何能够容易溶解于水或者能够容易和某种溶液发生反应的气体均可设计成类似的实验装置。由于喷泉实验涉及气体的性质和压强,使之成为一个化学和物理的交叉问题,曾在中考、高考中多次反复出现,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图1是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采用的典型的喷泉实验装置。该装置比较复杂,实验操作难度大,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会有不少氨气泄露,既造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如果用带有一只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教材上的方法来制乙炔,学生实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产生的气流速度太快,往往还没来得及做后续实验,气体就已经没有了,而且由于反应过于激烈,气流带出大量的泡沫浸湿棉花以后,气体流出受到阻碍,往往使学生有点手忙脚乱,而且此种气体如果用药品较多,产生的气体太多,污染也较严重,整个实验室内的难闻气味使师生的健康受到严重危害,为了克服此缺点,也为了使反应速率更易控制,对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6.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改进内蒙古伊敏煤电公司二中(021134)费国友,杨志民,王明堂实验步骤工,在一块铜片上滴上一滴浓硝酸后,舍发现产生棕色气体(NO。),同时,溶液逐渐变蓝(或绿),实验验证了铜的还原性:C。1+4liNO。(浓)一CU(*O。)...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用品直流电源、U 型管、烧杯、干电池碳棒(带塑料盖)、硫酸钠溶液、酚酞、导线。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实验步骤(1)往 U 型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用碳棒做电极,用直流电源电解。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阴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短时间内红色液柱几乎不变。(2)若将 U 型管中液体按图2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若将 U型管中液体按图3所示倒入烧杯中,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像NH3或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产生喷泉。而一些难溶于水的酸性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产生喷泉。彩色喷泉不仅仅由烧瓶中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溶液反应生成的,还可以由烧瓶中生成气体后的溶液产生。在中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Cl2的性质实验、SO2的性质实验为演示实验。教师在做这些演示实验之前,必须先制备Cl2,SO2气体。而无论是制备气体的装置还是演示实验的实验装置均为敞开或半敞开装置。由于Cl2,SO2都是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的气体,严重污染环境,从而对教师、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久而久之,这些实验就几乎没有教师愿意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常规的性质实验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SO_2的性质。SO_2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_2又具有氧化性,当SO_2气体通入Na_2S溶液中时,SO_2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单质硫,所以会产生黄色浑浊。SO_2与品红溶液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当受热后发生分解,溶液又会变为红色。因此,当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证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