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夏青 《华夏星火》2013,(1):44-45
2012年12月7日,中国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与荷兰阿克西亚蔬菜种业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合资成立"寿光中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将针对中国市场实际,重点围绕大番茄和小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开展研究工作.这标志着中国蔬菜行业的龙头企业将借助荷兰的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共同在育种行业进行开拓,为丰富我国蔬菜品种、提高产量和效益做出有益尝试. 这一消息也再一次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我国的商业化育种领域.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900家种子企业少有研发机构,90%的农作物新品种是由科研院所选育完成,具备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尚不足百.这就是当前我国种业的育种现状.  相似文献   

2.
高红治 《科技风》2012,(4):228+235
通过对辽宁蔬菜种业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行业现状,提出加快辽宁蔬菜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业化育种已成为世界种业强国开展种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但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发展还不成熟,在育种主体、激励机制、市场规范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或种业巨头在商业化育种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结合省域实际,提出了推动浙江商业化育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个月蔬菜价格反常暴涨一直牵动国民的心,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传来黑石牵手多家投行投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寿光对中国蔬菜业来讲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它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一年蔬菜产量80亿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32%;更是中国最重要的蔬菜产地交易中心,每年大批交易商要来寿光交易市场配菜;寿光也是中国蔬菜产业变动的风向标,寿光蔬菜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5.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种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种业市场化、全球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中,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今后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还提出在“十二五”期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现“事企脱钩”.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应更新观念,迅速定位,进行体制创新,打破事企不分的现状,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企业管理与机制创新,快速推进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的进程;顺应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建立稳定的育种队伍;实行ISO9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和促进种业市场国际化,将种业快速升级.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种质资源的开发创新与保护不够、种业企业竞争能力弱、良种基地建设与现代种子加工技术滞后、财政资金支持种业发展投入不足及结构不合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云南省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要,采取加快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及组装集成,以生物种质资源管理及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为动力、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生物种业体系,加快云南省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畜禽良种的选育与培育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育种经验,对比国内外的育种模式,得出畜禽种业发展的运行机理是在客体要素约束下相关利益主体多目标行为决策整合的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困境,为提升我国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培育与发展育种主体、整合服务资源、优化育种模式和完善健全制度标准体系4个方面探寻出适合我国畜禽种业有效运行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调研战略新兴产业时,考察了大北农集团生物育种研发进展,对大北衣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大北衣集团生物技术中心是近年来大北农集团加大创新投入的核心研发部门之一,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然而中国具备尖端生物育种实力的种业企业屈指可数。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卜祥 《华夏星火》2010,(11):48-51
寿光交易所的成功能不能走出寿光,走出山东,在全国其他地方复制其成功?寿光集团权衡后,决心落子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成立维斯特交易所。这也是谋求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先地位的寿光集团,首次跨出山东省布局农产品现货中远期交易。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促进我国种业企业发展的新对策,以我国主要种业企业为例,从资料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数据,从政府资金投入和市场资金投入两方面分析了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对种业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促进我国种业企业的发展的新对策,本文以我国主要种业企业为例,从资料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数据,从政府资金投入和市场资金投入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和管理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对种业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借口所谓保护"民族种业"、保障"粮食安全",拒外资外企于国门之外,实际上是延误了中国种业的发展机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下,中国种业没有避风港,最现实的选择是,融入种业国际化链条,参与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管理》2004,24(3):58-58
<正> 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是在原泰安市岱岳区农作物种子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新组建的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科技企业。注册资金12 5 0万元,建筑面积800 0多平方米,种子加工、检验设备齐全。公司下设育种、生产(玉米、小麦、蔬菜、油料)、营销、检验、原种生产、栽培、财务、仓贮、办  相似文献   

14.
作为蔬菜用种大国的中国,其绝大部分的市场利润流向外国公司。中国的蔬菜育种研究表现出诸多现实困境:育种定位长期"以粮为纲",弱化蔬菜;科研力量过度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科研目标"论文导向",市场化能力欠缺。为了应对这些困境,育种研究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企业育种积极性高等优势,并探讨建立市场化育种体系、合理准确选择育种突破点、完善育种产业链、促进协同创新和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5.
生物种业是战略核心产业。当前,生物技术结合数字技术推动种业进入智能时代,育种范式从“试验选优”向“计算选优”转变。生物种业已经成为研发密集型产业,且市场高度集中,被大型跨国企业掌控。中美两国生物种业科技产出全球领先,发表论文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世界前两位。从核心竞争力来看,美国是全球的佼佼者,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中国在育种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开发及市场优势品种培育等方面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为衡量评价广西农作物种业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效,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经验,筛选出符合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并初步建立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种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技管理部门了解各种业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育种创新,明确科研项目资助重点对象等提供信息支撑;也有助于创新主体审度自身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和差距,为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发展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7.
夏青 《华夏星火》2014,(7):12-18
5月20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国种业今年发展的情况和目前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增强种业发展活力采取的措施。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000个,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全国3亿亩蔬菜,国外的品种只占15%,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主要是我们国内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彭亮 《华夏星火》2011,(2):52-53
新农业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蔬莱竞争力的本质其实是科技生产力的竞争。我国蔬莱质量仍然不能与国际市场水平对接,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尤其严重,导致外国禁止进口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生产出国际认可的无公害蔬菜不仅成为山东寿光莱农的首要问题,更是全国蔬菜基地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企业竞争、知识产权布局和国内种业市场规模、科技创新、企业实力与规模、管理服务、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广东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种业特色作物市场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种子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种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推进效果明显,但仍存在特色作物品种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及种质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企业竞争力及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增强,科研种业推广机制及优良示范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以及种业管理服务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加快广东现代化种业建设,提出必须进行特色种业规划、发挥特色种业优势,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种业管理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概述国际生物种业贸易竞争焦点与趋势,总结我国种业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种业贸易发展空间巨大;种业进出口额总体上呈逆差;在全球种业贸易中地位较高,但与种业贸易大国差距大。科技创新力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种业基地不稳定和市场监管不规范是阻碍我国种业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应从加快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种业科研投入、做强种业跨国公司、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