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鹏 《考试周刊》2014,(73):125-125
生活即教育,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文在深刻剖析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上,倡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中地理问题勤加思考,并总结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提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高效课堂的实施是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地理高效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的提出,浅谈地理高效课堂实施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后,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考”板块已成为传授新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师将如何加强对教材中“思考”内容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思考”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新课程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单向地将现成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它主张教师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运用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已势在必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悟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确实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齐晓莉老师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的地理学科教研员,在新课程背景下,她十分注重加强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论学习,采取培训、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引领地理教师转变观念,以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她主张地理课堂"实施少教多学,还课堂给学生"。她推出了"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为:"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设计问题链,编制问题导学案,学生运用学案自学教材并提出问题;课中,教师以问题为纽带实施教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设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成为高中英语教师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课堂上通过任务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升英语教学效果。以牛津版高中英语Module 1中某单元的Task部分为例,探讨了新时期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理,领悟地理,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件轻松的事,是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已在全国的省级课改实验区启动 ,地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应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面对新教材 ,以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一、开放式教材观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师教教材 ,学生学教材 ,考试背教材的现象。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 ,把教材奉为“圣经” ,并以此来“规范”教学 ,这就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 ,割断了教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 ,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鉴于此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 ,变更…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答案。所以我们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师所认同的教育理念。近些年来,我们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努力创设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情景,探索在中学地理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金龙 《学苑教育》2023,(12):49-5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然而,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对此要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基于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改进措施,实施贴合学生实际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对于“标准”、“教材内容编排”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他们更多地关注了“标准”规定的内容结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而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没有很好的把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科学而合理地把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疑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关系。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来构建呢?  相似文献   

14.
顾弘 《考试周刊》2012,(55):149-150
“让活动贯穿课堂”这是实施化学新课程后广大化学教师的共同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课堂活动成了化学教学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有效载体,构成了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素。  相似文献   

15.
初中英语的新课程理念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从课堂活动表演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课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合作,掌握课堂内容,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充分应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新课程理念的标准,已是教师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因此,进行有效的地理教学已成为当代地理教师的必然追求。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上好地理课,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细心钻研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黔东南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知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肯定了新课程的理念新,具有亲和力,体现时代性与应用性,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但新教材内容多、跨度大、问题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新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负担、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等情况,在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硕 《考试周刊》2011,(35):158-159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为加强有效教学、有效反思,引领教师走出机械运动、走向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19.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新课标实施的深入,广大英语教师已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互动课堂活动模式。然而,不少教师对课堂活动仍存在不少误区。课堂活动教学使用过频,课堂活动内容与主题分离造成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气氛喧嚣,教学效率不高。探索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齐立彬 《考试周刊》2014,(34):147-147
<正>"以学生发展为本"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地理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新形势下,地理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新课程成功推进的重要保证呢?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谈谈认识。1.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能力。1.1能够应用新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方式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