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使每个孩子都能爱上作文?怎样让读和写有效结合?怎样使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我们积极参加到区"十·五"教育科研课题<课内外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读写习惯>的研究,探索出了"阅读·生活·写作"三位一体化的实践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怎样使一堂语文课和谐高效呢?  相似文献   

4.
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怎样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区内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怎么进一步灵活机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从2012年9月升始,重庆市永川区教委就将“片区教研”作为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历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联合·整合·融合”三大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孩子会说话了,可怎样培养孩子的言语能力,许多妈妈都感到困惑,可乐乐妈妈自有一套办法。乐乐妈妈说:“开始,要借助情境自问自答,以后孩子就会用单词句和你应答了。”比如,夏天的时候,乐乐家阳台下的院子里种着丝瓜,瓜藤爬上瓜棚,开满了黄色的小花。瓜棚下还有两只母鸡,一只白,一只黄,它们不时啄啄食,理理羽毛。乐乐和妈妈常常趴在阳台上看。妈妈问:“这是什么瓜?”当然,乐乐没有反应。妈妈就自己回答:“这是丝瓜。”“丝瓜花是什么颜色?”妈妈还是自问自答,“丝瓜花是黄色的。”妈妈这样提问,这样自答,乐乐就专心听着…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知识,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笔者的脑海里:“国学经典凝练含蓄,内涵丰富,我们平常接触和研读较少,有较强的陌生感、神秘感.老师不熟悉,怎样能让孩子耳熟能详?”“国学经典远离孩子的现实生活,他们喜欢吗?“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地进行诵读活动呢?”带着问题,带着思索,笔者和孩子们在读读看看、写写画画、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中,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7.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亮丽的风景了———绿草如茵,蓝天如碧,一个年轻的妈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带着她的女儿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则拍着小手兴冲冲地笑,笑声挺亮,使人想起了天堂里的阳光。那孩子比我小,那明媚的笑自然吸引了我,我就细看,天。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于是,也就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走向孩子并抱起了她,问:“风筝飞得高吗?”“高。”“你能看得见吗?”“能。”回答得那么坚定,那么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8.
王娟 《陕西教育》2006,(7):73-73
作文教学难,起步作文教学更难,怎样让习作教学教得有味,让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情呢?我认为要写好起步作文,应该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落实“三个结合”——与教材结合,与活动结合,与生活结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敢想、会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如讲授“园蛛”时,我运用园珠标本结合挂图来设疑:“蜘蛛怎样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屋角之间或在两株相隔很远的树间架网呢?”  相似文献   

10.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面的问题:“语境主义”兴起的“语境”是什么?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指向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一句名言。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可以使孩子感到生活的乐趣。焕发孩子健康的心境,使孩子学会人际交往。解除孤独感……但怎样让孩子玩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根本问题,所有学校都必须回答“你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昆明市女子中学建校于1908年,在10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女性人才。女子中学的特殊身份,赋予了学校育人目标的独特内涵--培养“博·雅”的现代女性。博,指学生内在素质目标,意为“博学多思,自律奋进”;雅,指外在形象目标,意为“文明达观,自然优雅”。学校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德育、智育、体育来实现。文化是“使人的能力不断增强,行为日趋高尚的智育和德育。”在新的时期,我们一直在思考:学校文化怎样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培养目标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3.
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社会的后继者。特别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遍布每一个角落,对这些掌上明珠,应该怎样教育,使他们成材,是每一位父母、也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两个误区。(一)家庭幼儿教育超前化。俗话说:“望子成龙”。谁不想自己的独苗成材?孩子是一块“宝贝”,是一轮“太阳”,是每一个家庭的小皇帝。为了使孩子能出人头地,家长们对培养天才、神童的早期教育趋之若骛,他们为了让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很早就为孩子制订了详细的培…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5.
关于蘑菇的对话儿子:“爸爸,蘑菇是长在很湿的地方吧?”爸爸:“对,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儿子:“……”(提示: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使蘑菇怎么样了呢?)活鸟儿子指着书上的一个“鸣”字问父亲:“爸爸,这个字读什么?”“鸟字。”父亲很肯定地说。“‘鸟’字怎么有个‘口’字旁呢?”儿子表示怀疑。父亲解释说:“……”(提示:父亲怎样回答“鸟”有“口”这个问题才能创出“笑”果呢?记住,别忘了要结合题目哟。)做好事父亲:“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儿子:“做了,爸,我和另外四个孩子帮助了一位老奶奶横过马路。”父亲:“为…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孩子犹如一部著作,随着生命的成长在渐渐地增加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细心地研读这部著作,读懂孩子的“爱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真实的内心需要和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打开沟通的渠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没有明显倾向,你可以使用五种“爱语”向他表达你的爱心和关怀,当他慢慢长大时,你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外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来初步判断他的特点。怎样读懂孩子的“爱语”?———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特征描述,判断你的孩子是属于哪种“爱语”的持有者。“肯定言词”的孩子1.他喜欢你…  相似文献   

17.
远离脏话     
刘学军 《父母必读》2010,(2):122-122
“你傻呀?蠢驴!”最近,类似的粗话常常从孩子的嘴里蹦出来。怎样教他说话文明一些呢?  相似文献   

18.
家长的威信     
陆晓红 《山东教育》2002,(27):47-47
在一次家长活动中,偶然听到两位家长的交谈:“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觉得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叫人生气……”这使我想起一个问题:现代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怎样的威信?怎样树立威信?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一、说到做到是树立威信的基础威信首先应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打骂的方式所能建立的,家长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女儿虽然只有四岁,但我还是信守“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说好只要…  相似文献   

19.
宗尧 《家教指南》2005,(10):17-17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人该不该管?应该怎样管?对此,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一句久传不衰的话:树大自然直。或说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无论哪种说法,其实质相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不管,应该听其自然.即使孩子小时候不听话,不懂事、甚至成了“问题孩子”,但长大了,懂事了,一切都会变好了。“歪树”自然而然就“直”了。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谈婚论嫁的黄金期,“80后”年轻父母也应运而生。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与终身老师,年轻的“80后”父母在实现“小皇帝”与现代父母的角色转换中会遇到怎样的困惑与难题呢?他们将以怎样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在“421”中国式家庭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提高“80后”年轻父母的育子素养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