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说》一文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教材对“或师焉,或不焉”作了如下解释:“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相似文献   

2.
很多同学在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或函数习题时,往往忽略了系数中的隐含条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或审题不细致,或考虑问题不严密.  相似文献   

3.
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师道”不流传的原因时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现行高中课本对“或师焉,或不焉”的注释是:“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  相似文献   

4.
模式词语"不A不B"在先秦就已有之,"A、B"可为意义相类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等。"不A不B"在先秦时意义较单一,后世逐渐发展而变得意义丰富,主要分析A、B的语法性质、意义类型和语义流变,重点考察其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5.
原题(40分)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眼,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  相似文献   

6.
要判断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必要条件,或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分不必要条件,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除要对命题"若p则q和"若q则p"的真假进行正确判断之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初  相似文献   

7.
《河北自学考试》2011,(6):28-28
无效志愿或错填志愿是指考生填报的志愿信息不符合省招生委员会或招生高校的相关规定或存在错误,不能够按照填报的信息进行投档,或者即使被投档也不符合招生高校的录取规定。  相似文献   

8.
[文题]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发现美的眼睛,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拿起笔,写出你发现美的经历,让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9.
几何题容易出错的几种原因:对几何的概念理解不透,或理解错误;图形画的不准确或不完整;对开放型问题没有进行分类讨论,或分类出现遗漏、重复;在计算或证明过程中有跳步的问题;计算错误.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有几类特殊的排列组合应用题,是教学中应充分注意的。 (一)在或不在问题在排列问题中,某个(或某些)元素要排在(或不排在)某个(或某些)位置,即对某个(或某些)元素或位置有特殊要求,这时,解题的关键是如何恰当地满足这种特殊要求。为此,应使学生明确,一般想法是:先排好有特殊要求的元素或位置。再排其余(无特殊要求)的元素或位置;或者,先不考虑特殊要求,求出所有的排列种数,然后去掉不满足特殊要求的排列种数。例1 6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某一名不站在排头,也不站在排尾,共有多少种站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全等三角形常以开放探究的形式出现,可能设置的问题结论不唯一,或条件不完备,或推理确定需要解题者依据题意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或通过变换操作、或有关图形的动态变化导致某些图形、情  相似文献   

12.
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具有(或小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而且已知其中一个(或另一类)还具有(或不具有)另一个性质,由此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或不具有)这一性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通讯》为新教学语法体系发表了专号,笔者学习了几遍,产生了两点想法。一,关于连动式。《问答》把连动式分为五种格式:(一)前一个动词带助词“着”,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二)前一个动词带助词“了”或“过”,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三)前一个动词是重叠式,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四)后一个动词短语是由“不”或“没”组成的否定格式。(五)前一个动词带补语或宾语,但动词本身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一元二次方程习题,把很容易忽视的条件溶进了题中,设置了一个或几个陷阱,如果掌握知识或考虑问题不全面,思维不严谨,致使在做题时,顾此失彼,或做错或漏解.举例  相似文献   

15.
陆游筑书巢     
吾①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  相似文献   

16.
所谓开放探索型试题就是将开放题和探索题合称为开放探索型.其特征是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完全,或满足条件的结论不唯一,或者推理过程不确定,需要我们依据题意或要求进行猜想、探索、发现、归纳来确定补全所需条件或结论或选择相关的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判断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必要条件,或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分不必要条件,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除要对命题"若p则q"和"若q则p"的真假进行正确判断之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初学者来说,有些条件的判  相似文献   

18.
条理不清晰是中学生在写议论性文章时常犯的毛病之一,或思路不甚清晰,或前后缺少呼应,或上下文衔接不紧。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议论条理更清晰呢?先看看对下面一篇文章的点评与修改。  相似文献   

19.
直者汲黯     
濮阳人汲黯,性格孤傲,直言不讳,喜欢开门见山,做事不兜圈子。对投脾性的人热情有加;对不顺眼的人,或瞥都不瞥一眼,或当面指责,毫不留情。这种指责,不分对象,不看场合,就连对汉武帝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所谓随机问题,是指包含有随机物理现象的问题,其显著的特点是事物或现象的产生条件的不确定,即问题初始条件的不确定,但事物或现象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确定的.在高中阶段,事物或现象的产生条件的不确定(问题初始条件的不确定)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