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洵是清末民初岭南著名词人,临桂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不仅和况周颐并称,而且和黄节诗歌对举传世.他一生布衣,未曾居庙堂之高,但却忧生念乱,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情结.他作词重比兴寄托,以“留”达妙境,重视情感表达的含蓄委婉和典律精工,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深沉的忧时念乱之情或寄托于物象摹写,或触感于节序变化,或托之于美人香草,展示了一位远离朝堂的布衣词人的黍离之悲,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以四大词人为代表的词人群体将词学创作与批评活动推上了高潮。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词学创作,但词作无不充满婉曲凄怆的悲情之美与低徊迷离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图在其文本之上分析晚清四大词人审美心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辉 《考试周刊》2009,(9):32-33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其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性美。  相似文献   

4.
张占峰 《考试周刊》2014,(15):24-24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其中她最推长的、成就最高的还属词,因此她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着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其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性美。  相似文献   

5.
南宋皖江词人群体是本文试图构建的一个文学群体,他们以共同的诞生地域为纽带,奉理学为共同的学术渊源,以朱熹为宗主,在南宋词坛上,他们代表了词坛创作的一般状态,词作体现出鲜明的士大夫色彩,在词的体制和题材上有较大开拓。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女性一直是历代文人常写不衰的对象.文章以古代和现当代的两个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的作品为例,一个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柳永的词作,一个是现代文坛沈从文的作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类特殊的女性形象——妓女.他们对妓女形象的描写体现出了文人对以妓女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人生的关注,更蕴含着从古至今传承不变的文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笔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大部分是词人的自我写照。无论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情真爱浓的思妇,还是感生忧时的漂泊老妇都新颖深入,极具个性。李清照还独具匠心刻画了有理想、有追求的“别样”女性。这些抒情形象又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她们和谐地展现了词人的生命历程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8.
忧世情怀是每个在儒学传统中生长的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情结,“修、齐、治、平”是他们的最终理想,“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是他们的政治抱负,在理想抱负无法得到最高统治阶层的认可采纳或大厦将倾无力回天时,他们便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失望和感伤,这种情绪几乎成了传统文学最大的特色。在这种传统的浸染下,忧世情怀就成了传统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辛派词人方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岳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也是辛派词人主要成员之一。其词充分继承了“稼轩体”的创作风格,将抗金复国的理想寄之于词,丰富了词的内容;在形式上不受传统词风的羁绊,以文为词,以意为词,表现出极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南宋遗民词人,以群体隐逸的空前规模,带来了隐逸文化在宋元之际的空前繁荣。他们的山水优游活动,作为遗民词人隐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创作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了遗民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情感、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使群体的创作共性凸现出来,呈现出统一、鲜明的创作风貌,词体文学的表现功能,因此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江西地区涌现出较多的词人,取得了比全国大多数地区词人都要突出的成就,但由于他们的词学理论、词作风格及领袖人物都与全国其他地区词人相一致而未形成自己的区域特色,故不足于形成"江西词派",有的论者所提出的两宋"江西词派"之说并不成立,宋代江西词人是以词人群体的方式活跃在两宋词坛上的。  相似文献   

12.
元末隐士词人是一个活跃在杨维桢、顾瑛身边的词人群体。他们用清丽的词笔记录下易代之际的人世变迁及心路历程。然而,在诗词曲诸体皆备的文体互动下,他们的创作出现了“曲化”现象,这无疑会破坏词的含蓄蕴藉之关,但这也是词曲互相渗透下的必然产物,反而更加显示出元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得名的缘起、词人活动情况和规模等方面对"临桂词派"的提法进行考辨,认为无论将该派成员界定为晚清四大家、粤西词家还是与王鹏运有交往唱酬的晚清词人,由于创作风格和词学主张的差异,"临桂词派"的说法难以成立.从临桂词人交往的实况看,他们并无树立宗派的意识,也不存在词坛的权威人物,理论纲领不统一,后继者乏人.所以,与其勉强凑成一派,倒不如将其还原成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文学群体予以考察,以"临桂词人群"称之似更客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宋末元初江西“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考察他们的个性气质和词作风格后 ,认为他们在异族入侵、家国沦亡的时代危机前 ,忠节自励 ,并以词记录他们奋起抗争的心路历程 ,张扬“诗词同理”的词学观 ,词作表现出凄凉感伤的审美特色 ,使诗词传统主题得以升华和拓展 ,获得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莲川藩府文人中的优秀词人,形成一个有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和生活环境的特殊词人群体。他们的词创作,是藩府文人思想情致的显现,也是时代风会所造成的藩府儒士文人群体心态的一个缩影。其词作题材相近,风格相似,表现出典型的河朔地域词风,纯朴质野、伉爽清疏、豪旷雄健。金莲川藩府词人群体,在金末元初北方词坛影响很大,对元代词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王之道《相山居士词》存词近二百首,词集中有很多唱和之作,表现了他忧时忧民的积极心态。节序词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政治苦闷。还有一部分词,王之道借陶渊明和苏东坡表达远离政治、意欲归隐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清代淮安词人辈出,然而他们的生平事迹研究尚待深入。认真核查词人别集,展开搜索其友朋记述,可以将郭瑗、黄以炳、顾云臣、许宝云、成饴、徐钟恂诸人的生卒年岁考实,将杜首昌、黄海安、陈毓璨、曹昌麟诸人的生年考实,锁定其卒年上限。  相似文献   

18.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其绝大部分词人与西蜀君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性情的角度探究前后蜀两位后主王衍、孟昶的特点,以阐释他们对花间词人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乐府补题》与浙西六家的咏物词--兼论浙西词派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在词史与咏物词发展的背景下看浙西词人词学主张与创作上的矛盾,可发现他们既看到了词之为体能够传达出作深微幽隐心绪的特质,又承继了从词产生之初就存在的将词视为宴嬉逸乐之工具的观念。这种矛盾的词体理念,相应地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之中,使他们的咏物词虽有一部分别有深意之作,但大多数却以刻画物态、穷形尽相为主。他们以字琢句炼、典丽醇雅的艺术风格力矫明词淫哇芜陋之弊,因此风行一时,浙西遂因之成派。  相似文献   

20.
论宋词与秋的情感共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关雅囡  王亚 《文教资料》2009,(11):14-16
本文将秋置于中国古代宋词的背景下,主要从宋代词人钟情于秋的原因、秋词之情感内涵、秋词之风格三个方面探讨秋对宋词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宋代词人与秋之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