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后,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引导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发现、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建构研究数学结论的一般方法,特别是以公理形式呈现的判定1的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1地位与作用本设计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定理基础上对平行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图形的性质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图形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初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性质有示范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提供了转化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行线的判定"常规教学的不足,从HPM的视角来设计和实施本节课的教学:利用重构式,从学生对平行线的认知起点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与数学史上数学家们对平行线的认知相呼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和基本性质;采用附加式,展示历史上平行线符号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了融入数学史的"探究之乐""知识之谐""方法之美"和"文化之魅""德育之效"。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节课内容源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继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三线八角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两个基本事实: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证明了其他两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也可以运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三条性质中的一条,进而证明其它两条.这就是说,我们有了以上的两条  相似文献   

6.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的"体验之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果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向数学学习的"结果知识",那么"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则指向数学学习的"过程知识".因此,数学的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对数学"过程知识"  相似文献   

8.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以新人教版《数学》七(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5中的综合运用题为例,向同学们介绍如何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而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因而教学中要注重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明白分类讨论的动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列出共9条基本事实,其中把"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作为基本事实.教材编写时不需要去证明,在证明其他命题时可以直接作为结论使用.笔者认为课标中"基本事实"规定不宜过多,本条"基本事实"也可以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1教材的处理方法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m、n与它们相交.如果m、n这两条直线平行(如图1),观察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DB、FE、EC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如果m、n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如图2),你再观察一下,也可以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时隔十年《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应该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呢?笔者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结论,但绝不仅仅以  相似文献   

12.
王丁 《山东教育》2012,(Z2):79-81
一、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中已经直观认识了几何中的一些初步知识(直线、射线、线段、角),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的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准确地解读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授课难点突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何突破新授课的难点?百度一下:重视情境设计;精心设计问题串;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对比衬托,突出本质;揭示联系,指出区别……各种方法策略众说纷纭.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比分析发现: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研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积累知识研究过程中的活动经验并及时应用,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补充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1].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  相似文献   

16.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简称"三线八角")的教学,一方面是为平行线的学习提供必要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叙述方便,属于概念课范畴.笔者一直认为在课堂中只需强调前提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以及讲清"三线八角"的位置特点,而学生只要会在简单图形中辨认"三线八角",就可以说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就在这种认识下,笔者所教的班级"意外"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必须时刻启发、引导着学生积极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思维活动 ,使他们真正“三动”(动脑、动手、动口 )起来 .基于这样一个想法 ,笔者认为我们应将数学“教学”改为数学“导学” ,并设计了一个案例 .该设计旨在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 ,自己得到定理 .初中《几何》第二册“相似形”中关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以下简称“判定”定理 )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 (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这是运用比例线段研究三角形性质的一个最为主…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且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条.那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虽然我们不能严格地表述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但我们能知道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包含数学思想,哪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用到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学生在计算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应用技能.而在范永利等编著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与训练》中曾说到"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几段文字在提醒着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为了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一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