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格什温的成名作《蓝色狂想曲》是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作曲家以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由的爵士风格,但又不过分拘束,而是选择了曲式结构比较自由的“狂想曲”体裁。曲调流畅随意但记谱固定,切分节奏与布鲁斯音阶等爵士风格特点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格什温的成名作《蓝色狂想曲》是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作曲家以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由的爵士风格,但又不过分拘束,而是选择了曲式结构比较自由的“狂想曲”体裁,曲调流畅随意但记谱固定,切分节奏与布鲁斯音阶等爵士风格特点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格什温试图弥合通俗音乐与音乐厅听众的鸿沟,他的《蓝色狂想曲》是爵士乐与交响乐完美结合的产物,使爵士音乐第一次登上了专业音乐的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4.
乔治.格什温是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的美国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从小喜欢爵士音乐并为以后他的创作之路带来影响,他的创作欲望源源不息,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代表作品有《蓝色狂想曲》(1924)、《F大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925)、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歌剧《波吉与贝丝》(1934),其中以被誉为"交响爵士乐"的《蓝色狂想曲》最为著名,它改变了爵士乐的命运,原本在跳舞厅和夜总会里演奏的爵士乐,终于鸣响在令人尊敬的音乐会大厅里,格什温把爵士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打破了美国民间音乐难登大雅之谈的禁律,把爵士音乐元素与交响乐形式、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完美地融合。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蓝色狂想曲》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一次,一位爵士乐团指挥请格什温写一部庄严的作品,而写惯了通俗音乐的格什温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拒绝从命。那位乐团指挥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发布  相似文献   

6.
爵士交响乐《蓝色狂想曲》是世界著名交响乐名曲之一,是一种边缘音乐从诞生到成熟,从青涩到辉煌,体现着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蓝色狂想曲》不仅仅从视听上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更从心灵上给人以震撼。本文主要通过创作历程、主题材料、结构、贡献意义以及欣赏感受进行阐述,力争进一步深入了解交响乐《蓝色狂想曲》的创作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格什温与其创作《蓝色狂想曲》的前期过程,对影响爵士乐形成的重要要素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蓝色狂想曲》中的两种爵士因素:布鲁斯与拉格泰姆,总结了两种爵士因素的特点并通过谱例加以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在旋律写作、调式调性布局、和声配置,曲式结构的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特征,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角度多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然而,格什温作品中融入的大量黑人民间音乐元素却经常被忽略。本文试以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为例,从中古调式的使用,拉格泰姆节奏的展示、布鲁斯风格的体现、爵士元素的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对格什温的音乐创作做不同维度的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初看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一定觉得很怪,它是1924年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首演之后,美国一家报刊评论的用语。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 1898-1937)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著名作曲家。他的父母是移居美国的犹太裔俄国人。格什温13岁开始学钢琴和作曲。16岁时,生产电影音乐的莱密克公司雇佣了他,让他专写电影插曲和  相似文献   

10.
《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1898-1937)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格什温用其罕见的旋律创作能力,给世人展示了一副有灵魂的画面,是爵士乐作品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移民国家,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交织,汇集了一大批全球一流的音乐人才,但也有一批美国作曲家开始致力本民族音乐文化风格的探寻,乔治&;#183;格什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信息发展已经非常发达成熟,外来音乐对中国的影响已经非常巨大。国人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民族音乐的需求,爵士音乐作为当今世界最知名最受欢迎的音乐,在中国受到大众欢迎并且得到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本文是笔者通过了几年的累积,总结爵士萨克斯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用学习演绎萨克斯爵士摇摆音乐的经验与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爵士萨克斯与古典萨克斯的音色区别,介绍了爵士萨克斯的吹奏技巧,详细分析爵士摇摆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就如何更好的学习并且演奏爵士摇摆音乐经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的近代民族音乐家格什温,其在钢琴领域中的代表作是《蓝色狂想曲》。在这部作品中格什温在旋律、曲式、节奏以及和声等方面都采用了大胆的创新,突出了作品的特色。本文从格什温和《蓝色狂想曲》创作谈起,具体分析其创作特色,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使之更好的欣赏和为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中,李斯特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天才技艺和狂放气质征服了全世界.是十九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与匈牙利民族音乐息息相关,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他的"爱国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诠释这首乐曲……  相似文献   

15.
扬琴协奏曲《狂想曲》是一部集传统扬琴与西方体裁及爵士风格结合的开拓性现代作品.本文从中国传统乐器扬琴的历史由来、作品《狂想曲》音乐特点、艺术价值三大方面揭示扬琴中西合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第六届国民音乐研讨会把"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大会的主题,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以继承、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实施了20多年.1999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育教的决定>,强调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全面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广西师范大学公共民族音乐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与实践>是非音乐专业学生学前音乐基础课程.中国各级教育管理者和美育工作者研究它,可以反思、探讨广西及其他省市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了解其对高师公共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教育实施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学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教学问题我国在通过音乐课程来弘扬本民族音乐的发面还很欠缺,"母语"音乐文化并未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1.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学生听到本国民族音乐作品时,不是皱眉,就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虽有学生弹奏中国民族乐曲、演唱中国民歌,但表演机械、呆板,连乐曲本身的简单背景都不知晓,更谈不上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2.教学过度迎合学生喜好。很多老师说"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19.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爵士乐从默默无闻发展成为美国本土最有分量的艺术种类,且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爵士音乐.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真实的爵士乐,给我们的年轻一代提供正确的认识,对已经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运用对经典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作品的鉴赏,通过作品分析等,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爵士乐.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精彩的乐曲,体现了动物与自然、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其中所展现的和谐优美的意境令人神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因此,我设计了音乐活动<森林狂想曲>.该活动整合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教学内容,以故事情节为乐曲作诠释.我不仅希望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表现力,也希望让孩子在关爱、互助的氛围中体验和谐之美,使身心健康、愉晚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