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朝诗人杜牧《清明》诗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风土人情。诗人何以"欲断魂"?这与清明节的传统相关。在清明的节日传统中,蕴含着深沉的德育情结。笔者结合杜牧《清明》一诗,系统分析了清明节的德育功能。同时对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和度过清明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集中体现。宋代开封清明节以扫墓为主,兼有踏青、游园、宴请、聚会、敦亲、睦族等,同时还带有明显的商业文化特色,整体氛围愉快而轻松。现代多以扫墓祭祖为主。开封借助"一图一书"即《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造宋风的说法,使开封选择清明节作为主题文化节成为可能。不过,在清明文化节的构建过程中,应开展政府的干预、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广泛参与更加有机结合,唤起人们的传统情感,让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的节日符号。  相似文献   

3.
清明与谷雨     
晓颂 《家庭教育》2002,(4):28-28
清明,是草木青青,天空清澈明净的意思。每年的4月5日或6日就是清明了。清明节原本只是附属于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下的一个节  相似文献   

4.
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社会,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清明节作为我国传承至今唯一的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是古代社会民众生产观念与生活现念的双重指导.从自然节气清明到社会政治清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农业社会,清明节文...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具有非常突出的矛盾色彩。一方面充满庄严肃穆,另一方面又满载欢快轻松,这和清明节的形成有直接关联。上巳寒食清明在时间上的接近性,使得这三个节日的习俗在唐代开始融合在一起,节日的习俗界限也不那么清楚,至宋代以后,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成为了今天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7.
张雨馨 《红领巾》2013,(11):41-4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今年的清明节,气温骤降,天空阴沉沉的,下着小雨.我随爸爸一道去烈士陵园扫墓,阵阵寒风从身边掠过,走在路上冷嗖嗖的,真有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清明缅怀     
清明缅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王勇 《今日中学生》2011,(10):43-45
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的特别之处在于,唯有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时令意义上的节气,又是中国民间一个富含传统文化色彩的重要节日。我不想把清明当做"清明节"来描述,不想像那些写点清明节来历的传说掌故,再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四日,恰好是清明节放假。怀着满腔的激情,怀着踏青的喜悦,怀着对历史的回顾,怀着对现实的憧憬,我和家人慕名来到了巍峨耸立的横店影视城——秦王宫。  相似文献   

12.
清明踏青记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了忧愁和悲伤。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是,古今人们对这首诗有多种改写和仿作。其中改为诗歌的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之别。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四言诗: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清明的土杨苏杭 父亲去得早,每年的清明时节都免不了要去他的坟前祭奠。由一个节令想起故去的人,凭一座荒冢记起印象中的音容笑貌,延续一个习惯,传承一种美德,这无疑就是清明节节令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之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是古人对祭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冬去春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春草青青,春风习习。我们脚步轻轻地,轻轻地,走到逝去亲人的墓前,献上一朵素白的花;话语轻轻地,轻轻地,凑到革命烈士耳边,捎去一片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斯敏 《教育文汇》2013,(12):44-44
我们远远地看到高高山头上那排灰旧的房子。在一个锈迹斑斑的大铁门前,我们止住了脚步,费了好长时间才打开了那把大锁。正是清明节时节,花草满园。在一棵高高的腊梅树下,我们将带来的纸钱挂在树枝上——“老校长,我们来看你了!”这是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小学。每年的清明时节,我们都相约到此,祭奠老校长。  相似文献   

17.
1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探源】出自宋代陈与义《清明》:"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释疑】双髻鸦:发髻乌黑。双髻,古时少女发式。鸦,喻黑色。学:模仿。夭邪:美丽多姿。作:从事某种活动。来禽:即沙果,果味甘美,招引禽鸟,故名。一树:满树。  相似文献   

18.
韩宇 《辅导员》2010,(17):49-49
年年都有清明节,而今年我家的“低碳”清明却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今年清明节是我祖母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按照习俗,我们一家要在清明的当天为祖母上坟烧香。为倡导低碳生活,我向爸爸妈妈提议,今年清明节我们要过一个“低碳清明节”。爸爸妈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0.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清明节过后,雨水逐渐增多,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是春耕的好时候,农谚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前后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候,因为气候和雨水的原因,这时候栽种的树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