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民工荒”现象的解读:社会保障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致“民工荒”现象的社会保障因素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东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广东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考察, 结果表明尽管广东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整体得到了提升, 但优势仍集中在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广东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的价值低端, 机械设备、基础原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相对滞后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广东应积极采取措施, 提高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花木兰到女勇士——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汤亭亭作品的普及程度在当代美国文坛几乎是无人比拟, 她的作品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 历年来居于畅销之列, 而且在学术界也占居一定地位。汤亭亭的文本的一个突出特征, 就是对中国材料的使用, 她大量移植、挪用、改写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文学典籍。以她在∀女勇士#中对中国花木兰故事改写为范例, 探讨作者在故事的移植变形中传达出的独特的个人的、族裔的经验, 以及这种移植在文学表现中也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结构特点和内容都和现行高中的学生学业评价不吻合,有必要重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新的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分模块水平和毕业水平两个层次、采用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简称为2×2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及时地进行反思和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终结性评价可根据模块的内容和类型的不同,组织书面笔试或开放式、表现式的测试。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把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质量风险的管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中开拓性的尝试。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进行教育质量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历史传统与诗人活动的地域空间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和叠合  相似文献   

7.
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98年《高等教育总法》第四次修订为标志,德国开展了战后第二轮高等教育改革。在这场以竞争与效率为目标的改革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政府希望通过分权、放松规制、委托等私营机构运用的管理技术改善高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犯罪分子和恐怖组织正利用合法的金融机构转移、隐藏财产, 立法者必须依据以上事实对该犯罪行为作出创新和更为有效的反应。洗钱犯罪目的是为了给自己􀀂 肮脏 的资金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而恐怖主义融资是为了掩盖其财产的来源, 它们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与教育学有交互的可能与必要。教育语言学以教育学文本和教育学活动中的语言现象为对象,运用和改造某种(些)语言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野,把语言学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学语言的分析工具。这是一条清理和增益教育学知识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发生后,粤省当局严格控制公共舆论导向。舆论界将蒋介石美化为“民族英雄”,把张学良斥责为“犯上作乱”,并一再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利用教育界个别文化人为其摇旗呐喊。但是,民心不可欺,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始终是全国民意的重心。  相似文献   

11.
杭州在宋初就已经呈现出较为繁胜的景象,为词人所关注,并形诸歌咏,反映了伴随着宋代城市革命之后,不断成长和繁荣的杭州都市文化之美.在北宋的杭州,自然景观与都市文化景观,已经成为互为依存的风景,于都市文化之中,体验山水之美,两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一体的,这无疑开始了一种观念革命的历程,也预示了一种生存方式的重大转折.在杭州都市文化的文学书写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变化与发展的脉动.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景观,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湿地大面积转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从景观静态、景观动态和景观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景观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多功能景观、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生态效应关系定量化和湿地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肇庆城区主要湿地资源特征和湿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肇庆城区湿地资源丰富,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部分,多种类型的湿地景观是构成肇庆城区景观的主要元素.城市迅猛发展与城市规划滞后,导致肇庆城区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建议在修订肇庆城市规划时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城市湿地景观建设,提出了开挖运河构建肇庆环城水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语言景观的变迁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景观的翻译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映射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基于温州市语言景观个案阐述语言景观的概念及功能,分析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并针对温州市语言景观翻译中的不规范、错译、漏译和误译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语言景观的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于晚清,其发端的动因和表现具有多面性。瘟疫流行、西医东渐和清末新政是最主要的三大动因。瘟疫流行从卫生观念层面触动广州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思考和渴求;西医东渐从医疗制度层面推动广州医疗卫生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清末新政从卫生行政层面初步确立近代广州卫生行政系统,最终为广州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支撑和保障。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端的情形,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沿海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16.
在郴州市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从宏观的角度,对郴州市现有城市特色景观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寻求城市现存景观的突出特征,在尊重城市自然环境及城市景观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郴州市城市特色景观的构建方略。  相似文献   

17.
川汇区是因沙河、颍河、贾鲁河在此交汇而得名,这三条河也是几千万人民的生存命脉。沙河北岸、颍河东岸、贾鲁河西岸,这三条河交汇而形成冲积平原,利用这里地势相对低洼的地理环境,建设集园林山水与湿地为一体的复合型湿地公园,不仅起到防洪、抗旱、净化水质、水产养殖、涵养水源、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周口水上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引导周口城市建设走向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各地发展。西方医学进入广州后,在医疗机构及队伍建设、医疗管理、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使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初建并不断发展,为近代广州城市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水体改造、水质提升、环境优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城市湿地公园营建过程的原水体底泥为研究对象,综述城市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和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研究,建议将污水截流、底泥控制和资源化、封装运输等工程和技术运用到水体的疏浚清淤.旨在为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和湿地公园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演替和明代城市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西周宋国都城为内外城布局,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为宫殿区,西城为作坊区和居民区。汉代梁国睢阳城大致沿袭西周战国宋国城之旧,北魏时期睢阳城有故城和今城之分。故城(秦汉睢阳城),唐代为宋州城之“南城”,宋代位于应天府郭城中,明睢阳旧城南面,弘治中沦于水。明睢阳旧城与考古之睢阳城非一城,应为在考古之睢阳城基础上向北推移一里左右之城。考古之睢阳城,即金元睢阳城,当为唐宋州城中“北二城”之一城,可追溯到北魏之今城。明睢阳旧城功能齐全,弘治十五年黄河水患损毁旧城全部建筑,迫于城北高地另筑新城(今商丘古城)。新城的修筑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嘉靖三十七年才将商丘城池修缮完毕,才初步奠定今商丘古城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风貌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