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一个和暖的早晨,我快乐地打开紧闭一个季节忧郁的心门,我看到舞摆的红花亲吻浪漫的绿叶,灵动的枝条爱舔温情的小草,春天就这样走到我们的面前,在原野上听风得风,遇雨得雨,你根本上听不到一点叹息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李勋 《湖北档案》2006,(1):64-64
在一个和暖的早晨,我快乐地打开紧闭一个季节忧郁的心门,我看到舞摆的红花亲吻浪漫的绿叶,灵动的枝条爱舔温情的小草,春天就这样走到我们的面前,在原野上听风得风,遇雨得雨,你根本上听不到一点叹息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感受春天     
春天来了,同学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一个星期日的早上,我们班50多名同学排起了春游队伍,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感受春天。一路上我看见无数棵杨树、柳树,挺立在公路两侧,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果园里桃花红、梨花白争奇斗妍,像是在选美;路边的小草睡醒了从地里钻出来,伸着懒腰、打个哈欠儿向太阳公公问好;田野里大片的油菜花正在开放,黄澄澄的一片,麦苗儿碧绿碧绿的,在春风中翻着细浪,大地好像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波纹,真是美不胜收。上午十点刚过,天下起了氵蒙氵蒙细雨。同学们游兴更浓,大家决定冒雨踏青。我一边走一边欣赏春雨中的花草树木。我看到春雨落在小草上,小草好像吮吸着乳汁一样,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春雨落在花蕊上,那些花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扭起腰肢,摇起手臂;春雨落在树枝上,树芽似乎明白春雨要让它们快快长……“最是一年春好处。”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次春游,不仅使我真切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也使我感受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指导教师:高妍感受春天$河南油田实验小学@李若宛  相似文献   

4.
笑话     
宋磊 《出版参考》2010,(10):28-28
一瓶酱油 我们数学老师挺富的,有一次我到他家去补课,看到他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但是,那很古典的酒架上,却华丽地摆着一瓶酱油。  相似文献   

5.
爱泼斯坦今年九十岁,我九十五岁,而他却先我而去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和突然。2004年10月我从旧金山回北京定居,跟他通过几次电话,他还答应为将重新出版的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所写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写篇序言,这本书是1937年初由我主持翻译出版的。今年春天我看到中央有关部门为他庆祝九十大寿的消息,也在4月间到他的寓所致意和叙旧。那天,他兴致很好,紧紧握住我的手,我问他是否常到院外去走走,他说是的,后来我们还一起照了像,但从他家回来不过一个多月竟然传来噩耗,使我十分悲恸,想不到这张照片竟成了他与我们诀别的最珍贵纪念,留下不尽…  相似文献   

6.
春天是幸福的脉搏,是生命的晨钟……如果你去问未满学龄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会天真地告诉你:“春天有花、有草,还有小鸟,真好玩。”如果你去问田间耕作的老农,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它能播种秋天的丰收。”如果你去向城里的人打听春天,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们新的蓝图又打开了。”春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我常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有所发现,尤其是希望能找到春天对我们这代人所具有更深的意义所在。我常徜徉在人流中,寻觅在山野间,我也常常静静地…  相似文献   

7.
愉快的旅行     
周彬 《海南档案》2004,(1):41-41
今天早上7点,我在爸爸单位的办公楼等车.我们要去夏令营。到了8点,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顾不得欣赏两边的情景,一会儿.就到了昌,我们先去孔庙参观.我们先看到水井.它有个名字叫圣水.我们上了状元桥,就看到钟,我先上前敲钟,再去庙里参观,庙里有孔子的塑像,参观完孔庙,我们就去看张云  相似文献   

8.
标点春天     
沧江鱼 《湖北档案》2007,(12):33-33
给春天打个感叹号,因为春天是首优美的诗篇。阳关灿烂、花朵喧嚣、草木繁荣,春天包含了人世间最最美丽动人的情衷。在春天的诗篇里,激昂的情感一如狂热的空气,萌动的心扉一如蓬勃绽放的花蕾。在春天的字里行间,我们的词语库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十七大。它让我们收获了阳光和希望,收获了勇气和动力;它让我们有新的思想去搏击、去理论、去追求、去开拓、去耕耘;  相似文献   

9.
上初一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玩得最好,我们每天一块疯,过着没心没肺的日子。一天我去他家,看到卧室墙上贴着张纸,写着我们班成绩排名,我第三,他十几,一个箭头从他名字出发,划了个弧线然后对准了我。同学偷偷定了一个赶超我的目标,我当时太过幼小,对此没有任何反应。一个学期后某天,班主任满面春风地宣布我这个同学考了全年级五个班总分第一。那个瞬间对我的震撼是空前的,我被一块玩的哥们直接击倒,而且站到一个我望尘莫及的位置。虽然后来他又下来了,但从此"在我心里越发高大起来"。我还有个同学,也玩得不错,初中全混过去了,考高中才考一百多分,他在我们那个小城没任何背景,父母又在农村,于是注定命运惨淡。他一直硬着头皮挣扎,除了不参加黑社会,其他活全千过,重体力工人,开录像厅,搞传销,给老板  相似文献   

10.
记忆的停泊     
那年,去了趟大寨。 在这个不寻常的山村,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失掉记忆的老人,如何将自己的记忆停泊在历史的长河里;终于曲折地听到了一个失掉记忆的老人,如何去回溯他的不寻常的往事。 1995年春天,3月18日,我第一次踏进那个饱受历史风雨洗礼的山村——大寨。两扇斑驳陆离的大门里,三孔普普通通的砖窑下,生活着一对地地道道的老农。精神矍铄的女主人年近七旬,名字熟得很,叫宋立英,是  相似文献   

11.
记得我刚开始写稿时有个毛病,就是看到啥就急着写,写完后连看也不看就投往报社,总认为修改稿件太耽误时间,只要多写、多投、一定会广种薄收的。结果篇篇稿件寄出去犹如泥牛入海。于是便责怪编辑不识货,心中愤愤不平。去年春天,出差路过某报社,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拜见了一位编辑,给他送上了一篇写自己业余爱好的稿子。这位编辑看完稿子以后对我说:‘事情本身很有趣,但你写得太粗糙。你不妨把写十篇稿子的精力花在写一篇上,对稿件认真修改。’  相似文献   

12.
范以锦 《传媒》2006,(2):16-18
春夏秋冬,是自然的更替.我们早已熟悉某一报刊或某种报刊的严冬,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某些报社的严冬,但是我不认同整个报业的"严冬论".报业作为一个产业,将在外部压力下进发出内部整合和创新的激情,迎来真正稳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长江日报》三月二十日《忘本贪官的隐秘过去》一文中似有宣扬迷信之嫌。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胡长清老家的孙支书也曾是他的同学,说起胡,他感慨万分:“去年春天,我到村里的坟山去,看到胡家祖坟上的松树全被虫吃成了火红色,别人家的却青枝绿叶,我当时就冒出了这个想法,胡家会不会出事?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要去了,没料到却应在了胡长清身上。”一个大贪官的必然毁灭,与其祖坟上的树被虫吃有必然联系吗?这段话竟还出自一个 支部书记之口。读罢这篇文章 让人有种胡家祖坟出现征兆表明胡长清气数已尽,胡长清才 被…  相似文献   

14.
罗西 《出版参考》2007,(3):32-32
在九寨沟通往成都的车上.我第一次看到春天下雪.事实上也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作为南方人,我们都欢呼起来,正如在九寨沟看到那么蓝的水一样.心情是绝对的明亮.我从未有过如此洁净而悠远的心灵天空.就在这时.车停下来了.有一对藏族姐妹上了我们的车。经问.才知道她们是用歌声换“车票”来搭便车的,这倒也新鲜。于是,我们开始与双姐妹拉起了家常.她们说从家里出发,“才”走了5个小时.就拦到了我们的车.她们感到非常幸运.她们口中的“才”字.令我感慨.  相似文献   

15.
去年春末,人民日报报角上的一条小消息使我大吃一惊——有些资源问题专家开会时呼吁社会重视水短缺问题。我是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普通的水的消费者来看待我们身边的水的。我有点将信将疑。这一年春天雨水不算少,此前我去西南采访,在长江边上走了个把月;到毛乌素沙漠中听到的也是人们对水的乐观:一挖半尺,沙下见水;走出沙漠,见到清澈的无定河,我一直走到黄河边上,在河滩上还坐过半天,就那么呆呆地看那汹涌的  相似文献   

16.
学术报道如何写得通俗生动而又能深刻地反映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通讯《殊途同归——侧记骨科论坛上一场学术争鸣》的采写,算是一次尝试。毛主席说过:“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是我们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准则。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术座谈会上,我们看到持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衷心热爱记者工作。几十年来,它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1950年春天,我从北京乘火车到河北怀来县的新保安去,准备采访解放军一个部队在革命胜利以后参加生产建设的情况。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在革命胜利后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第一次从北京到外地去采访。我怀着革命胜利后的一种兴奋的、欢欣鼓舞的心情,坐在火车的普通硬  相似文献   

18.
春夏秋冬,是自然的更替。我们早已熟悉某一报刊或某种报刊的严冬,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某些报社的严冬,但是我不认同整个报业的“严冬论”。报业作为一个产业。将在外部压力下进发出内部整合和创新的激情,赢来真正稳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凛冬已至,枯寒四起.街上的人们也都竖起了衣领,路走得更匆忙急遽了.过去一年,山河大地历经磨难,不论国家层面,还是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个体,都力扛心理上的寒冬.看到一句话,一股暖流把衣服上的湿气吹走了,遍历凉寒,可是春天会来花会开.  相似文献   

20.
不老     
黑柳彻子永远不老。我在电视上看到她:很大年纪了,还顶着一个童花头,头型实在很像一个倒过来的南瓜盅。娃娃脸,妆很浓,话说得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