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主要评析美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招生标准的多样化体系,以及选择性招生大学的综合性录取标准和美国高校招收黑人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06,(9)
美国名校哈佛大学9月12日宣布,他们将从2008年秋季开始取消实行了30年的"提前录取"政策,因为这项政策不利于招收贫困生和少数族裔学生,他们还呼吁其他大学也采取改革措施。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在提前录取机制下,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家庭富裕的高中学生可以在高中最后一年的秋季申请心仪的大学,并在12月中旬前得知录取结果。有些学校要求学生一旦被提前录取,就不能再申请其他学校。而通常情况下,大学录取结果及学校提供奖学金的数量等情况要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才能知道,如果申请提前录取,就无法比较各大学之间的奖学金提供情况,所以经济上不富裕的学生基本上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法25年来首次介入高招优惠问题裁定,大学有权采取优先录取少数族裔学生的招生政策,但优先的范围应该是有限的。美国最高法院是针对密歇根大学的招生政策做出了两项  相似文献   

4.
<正>一、美国大学是如何招生的1.层次多样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也没有专门的国家级高校招生管理机构,高校享有招生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美国约有4000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招生制度和录取方式各不相同:研究性大学会提出若干学术和非学术的要求,需要完整的申请材料和额外申请材料;四年制普通大学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宽进严出的开放入学政策,报考学生只要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基本可以被录取;社区学院采取的是开放式入学,只要获得高中文凭的学生均有机会被录取。  相似文献   

5.
少数美国顶尖大学招生方面的改革,对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高等学校都有引领作用。从形式上看,美国顶尖大学招生要求一直是公开的,但对社会及申请者来说,招生操作过程则一直是模糊的。如何保证大学招生规则足够公开透明以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同时又能使大学招生自主权不会完全被规则束缚,是美国顶尖大学历年招生,特别是20世纪中叶之后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献研究表明,国外高校的录取标准问题,尤其是美国著名大学录取标准问题,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与探讨。本文尝试用网上文献研究法,对美国如下几所著名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艾姆赫斯特学院的招生网页上的文献进行研究,为国内高校招生改革提供某种借鉴。一、录取标准的多样性 研究表明,实行独立招生的美国的大学,录取新生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不仅  相似文献   

7.
美国名校哈佛大学日前宣布,将从2008年秋季开始取消实行了30年的"提前录取"政策,因为这项政策不利于招收贫困生和少数族裔学生,他们还呼吁其他大学也采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试行《高中结合大学课程计划》,不但课程难度提高,对学生的课业要求也在增加,计划开展多年来成效良好。参与计划的这些高中的辍学率低、毕业率高,而且许多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申请到大学奖学金,其中受惠最多的是少数族裔和贫困家庭的子弟。  相似文献   

9.
高教署署长鼓励高校自主招生瑞典大学一直以学生的高中毕业成绩为招生依据。但最近,瑞典高教署署长在《新闻与争鸣》杂志上表示,鼓励高校自愿选择通过“高考”的招生办法。她介绍,根据教育署有关报告,高中成绩的评定存在是否公正的问题,有些教师并不认同这个评定标准。有数据表明,1997-2002年,高中平均成绩从12.5提高到14.0。凭高中成绩升入大学引起的学生心理压力增  相似文献   

10.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早普及高等教育的州之一,在如何建立与高等教育普及相一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为美国各州和发达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它的基本制度是,政府确定高等院校的三个层次和各层次院校的招生计划、公立和私立院校确定各层次基本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标准,学生按学业水平选择高校,高校按标准录取学生。每个层次的考试选拔的标准有明显差异,研究型大学多维度选拔,提供大众高等教育的本科大学要求相对简单,社区学院接受所有通过“离校考试”的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尤其是著名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对教育的追求及其价值取向自主招生本是天经地义,能引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但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就实际情况看,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给高中阶段的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增添了诸多麻烦和不小压力——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日益提前,迫使高中阶段学校教学进度不断加速;高校自主招生学科难度大幅提升,迫使不少高中阶段学校不断提高教学难度,给本来就承受巨大学习压力的学生雪上加霜,使所谓的教育改革也成纸上谈兵;而紧随高校自主招生的节奏,学生忙于东奔西跑,到处应试,即便被高校自主招生预先录取,也还得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双语教育法》尊重语言少数族裔儿童带进美国学校的母语和文化,注重追求教育公平,但忽略了教育效率,未能解决语言少数族裔儿童语言学习问题。《英语习得法》将政策追求目标转向结果或成功的平等,对语言少数族裔儿童既不公允也不公正。它是在牺牲其母语和文化的基础上追求教育效率的,未能把握好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最终会延宕政策终极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3.
上海普通高校今年全面推行招生“并轨”改革,除师范、农林等少数专业外,一律实行收费就学;并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的范围。据上海市教委发言人介绍,市属院校从今年开始,推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的招生“并轨”,即不再分“公费生”、“自费生”、“委培生”,一律都是“收费生”。同时实行招生计划、录取标准、收费标准“三统一”。市属高校收费标准,维持在1993年自费生收费水平上。在沪招生的中央部委高校的收费标准,由学校上  相似文献   

14.
对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韩国、芬兰等)的大学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即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多元、高校享有招生录取的自主权、考试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弹性、考试命题侧重对学生基础学力或能力的考查等。发达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有以下启示:应赋予高校一定的考试评价权和招生录取的自主权;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探索高考部分科目的社会化考试运作模式;改革高考成绩分数制,实行等级制;增强高考制度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  相似文献   

15.
试解招生改革所面临的社会诚信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通过招生改革来促进社会诚信的进步。在招生改革中更重要的不在于寻找一种腐败行为无空子可钻的方案,而在于一旦腐败行为发生,我们应该有配套的措施来揭露和处置。建议在推行自主招生的同时实行两项遏制腐败的举措,一是要对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以及参与推荐学生的中学及教师建立诚信档案;二是有关高校要对不合格的学生实行中期淘汰。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评价,具有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与引导高中教育的双重价值。美国近年兴起的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使用电子交互平台,真实、全面、立体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展示学生进步过程和素养发展水平;它通过改变传统高中生成绩单做法,推动美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招生方式变革。借鉴美国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经验,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要明确其育人价值,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发挥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强综合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的"双重注册课程"是在高中阶段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课程的项目,学生注册此类课程可同时获取高中与大学的学分,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前过渡到中学后教育阶段,并获得学业成功.该项目凭借双重学分累计的特点和低廉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广大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成为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项目之一,在衔接美国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发挥着怎样的影响?高中教育自身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思考?近几年,复旦附中和七宝中学在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不凡,其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主动改革高中教育,以更符合教育的本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新一轮大学自主招生即将展开之际,我们请来两所学校剖析上海近几年来自主招生情况及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9.
英报刊撷     
国外的“高考”美国目前的高校招生一般采用证书制和高考制两种。证书制是指高中毕业生不需通过高考,凭高中毕业证书就直接进入大学,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州立学院和社区学院;但大多数学术水平高的院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SAT)的成绩并参考中学时的成绩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综合素质来录取新生。美国的不少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在招生时也要参考学生的单科考试成绩,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单科成绩以及志愿来决定其专业。但除了单科成绩以外,美国的大学招生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英国政府规定,在义务教育结束时,要为16岁…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由美国知名高等院校招生负责人组成的研究小组指出,高校在招生时不应过多参考高中毕业生的SAT或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而应更加紧密结合高中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入学考试,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