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必须满足教育需求主体明确或潜在的需求,它的高低取决于教育需求主体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实际感知的高等教育服务水平的对比。而高等教育服务的过程性、技术驱动趋势、影响终身性又是高等教育服务的3个特征。因此,可以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并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来构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而且,根据学生期望教育服务质量与感知教育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应从高校差距方面缩小、消除学生差距,进而为高校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必须满足教育需求主体明确或潜在的需求,它的高低取决于教育需求主体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实际感知的高等教育服务水平的对比。而高等教育服务的过程性、技术驱动趋势、影响终身性又是高等教育服务的3个特征。因此,可以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并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来构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而且,根据学生期望教育服务质量与感知教育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应从高校差距方面缩小、消除学生差距,进而为高校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可以作为载体有效帮助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构建高校VR思政课程学生接受度模型,探究在沉浸式VR和交互式VR中,高校VR思政课程学生接受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两种VR环境的思政课中,感知有用性与想用态度有显著差异,感知易用性与认知负荷对技术接受度均无显著正向影响,成就目标对技术接受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在以虚拟现实技术支撑课程的建设中应注意:剖析课程内容归属,合理选择技术类别;提升环境资源设计,契合学生能力水平;强化内在动机培养,优化教学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粤澳11 097名中小学生发现,广东中小学生思政课课程感知和各维度感知水平显著优于澳门,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维度差距最为突出。性别差异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年级差异大体为小学四至六年级优于初中各年级;曾在香港就读对课程感知有消极影响,在内地就读则有积极影响。父母文化程度大体与课程感知呈正相关。基于此,要继续完善澳门思政课课程建设,加强广东思政课课程实施督导;提高男生思政课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初中生重视国家事务,实现思政课的情感目标;提高粤澳姐妹学校互动频率,鼓励澳门中小学生到内地就读或交换。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5):121-125
通过研究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成果,结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技术采纳模型等模型,建构大学生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均不同程度地对感知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形成正向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实际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迅速,但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并不高,如何提高在线学习满意度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从在线课程质量的视角分析课程质量感知对大学生在线学习的价值实现及对满意度的影响,并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构建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并利用SPSS和Smart PLS进行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期望确认会影响大学生对在线课程质量的感知,在线课程质量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的价值和满意度,而感知价值直接会影响在线学习的满意度。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在线课程的质量,提升在线学习价值,增强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满意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构建了MPA教育感知服务质量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并以武汉4所高校298名MPA学员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PA感知服务质量由学习资源、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校园服务构成,感知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顾客行为意向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信息化和疫情不确定的双重背景下,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移动网络招生系统的使用和发展不如预期,学生为何会抵触使用移动网络招生系统呢?本文借鉴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公平-实施模型,研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对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学生使用移动网络招生系统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消极态度的中介作用。本文选择移动网络招生系统的受众人群为研究对象,对收集的调查问卷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负向影响学生用户抵触,感知风险正向影响学生用户抵触,且消极态度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在完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现有移动网络招生系统基础上,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其可靠性及其便利性等特征,引导学生端正使用态度,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采用移动网络招生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普及,如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和应用成为高校教学面临的新课题。高校音乐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其课程思政的建构需要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思政元素库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和经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韩玉  刘景霞 《海外英语》2014,(7):236-237,241
文章通过"感知符号系统"这一心智哲学理论来解释说明指类句这一句式的感知基础并分别从意向性和多模态感知来揭示指类句的生成原理。认为感知经验对语言的意义构建理解依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类句的生成是心智活动的反映,是多模态感知和感知信息相加工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互动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证分析发现:从直接影响效应来看,师生互动感知、师生关系感知、学生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其中师生关系感知的影响效应最大,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只对学生自我收获感知产生正向直接影响。从间接影响效应来看,师生互动感知通过师生关系感知或学生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或者连续通过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学习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是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要求和改革方向。“建筑施工工艺”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课程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度挖掘提炼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下的教学内容体系、有效衔接思政元素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形成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自身特色。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评价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课程预设的系统研究,没有课程群的相关性研究体系就没有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模式,课程思想涉及整合各个学科群的教学知识,因此,高教课程思政体系整合与规划模型,就是通过共同设计,形成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协作性制度,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思政引导为前提进行课程建构,以共同性课程进行体系整合与模型生成,以课程思政支持实现高教教育振兴目标以及高教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课程评价可以使学校管理者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和需求,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利用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对长春地区两所中小学学生满意度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学生满意度定量地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影响学生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课程的感知质量;其次是课程的感知价值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而课程的预先期望对学生满意度毫无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提高将极大地改善学生对课程的忠诚度,使课程产生良好的口碑,并减少一些学生的抱怨度。  相似文献   

15.
提升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实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通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剖析了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意愿正向影响其思政行为;环境因素正向影响教师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且影响力度最大;主观规范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行为增加的正向作用不成立。因此,建议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环境,统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提升意愿的影响,重视有“逆反心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生命信息感知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改革。在教改内容上,挖掘该课程中的原理、定理蕴念着的丰富人生哲理,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专业讲授中。在教学方案上,以"器件案例"启智、"人物故事"感悟、"职业规范"引导为主线索,根据每次课的专业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贯穿其中。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元化,以学生为主体,借力新媒体。在重庆邮电大学2017级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初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7.
将营销学中的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引入移动学习领域,以服务感知和性能感知为潜变量,构建了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满意度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感知对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性能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致性建构原则是成果为本教育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保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评估任务的一致性,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在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了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模式框架,选取高等教育工科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研究案例进行教学实施。从专业知识实践效果、课程思政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实践创新竞赛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于案例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框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蔡静  张玲佳 《河南教育》2023,(12):86-87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对提升专业课教学实效性、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开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入手,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理念、融入内容、教学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杨会  严海霞 《职教通讯》2019,(15):41-45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以大思政的理念系统建构通识课、思政课、专业课等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确立建立全人育人的教学改革机制、建构以生为本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培育契合岗位的立体化职业素养等理念。具体行动路径为:政学统一、理实一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显隐结合、逐层推进,塑造学生的政治信仰;课堂参与、课外体悟,改变学生的职业认知;专兼结合、内外联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