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文教结合"战略已成为一种制度创新模式,既引领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也指导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支撑和人才引育,产教互动的特征日趋明显.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四所综合型高校的个案研究,试图厘清当前普通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开展模式及其产教互动特征.未来高校文化艺术教育应当形成对共同治理需求的深度共识,探索符合实际的产教融合领导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向认同,深化学科内涵建设的产教融合;推动对关键资源需求的共同理解,完善"人财物"等关键环节的机制保障,真正实现从"产教互动"到"产教融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针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关键和痛点问题,以新工科产业需求为牵引,以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为目标,提出并实践了“能力为要、个性教学、AI赋能、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新型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创新路线。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施了“以练导学、以学定教、能力导向、设计驱动”的程序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方法,探索了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依托跨校课程组和虚拟教研室实现东西部高校协同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新时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13-117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产业和教育在资源、信息方面充分融合,而新工科是随着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的新兴的工科领域。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如何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推进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和探索开放共享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和工业4.0背景下,传统实践教学理念、体系和“双师型”教师的欠缺,造成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而产教融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从实践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体系的重构和“双师型”师资的培养等三方面,进行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对如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工程创新人才提出了高质量建设要求。以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完善考评制度等方面,探索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以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基于校企合作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思路,成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产教融合更加注重教育与产业发展形势的结合,因而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政策法律依据不足、协同发展能力不强和合作水平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此,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时,应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构建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产教融合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鲜明特色。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和智能制造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例,探索学科性公司制共建专业教学实验室模式,对实现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毕文健 《江苏高教》2020,(7):71-78,124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国家提出"产教融合"的战略思路和"创新教育组织形态"的政策导向,目前试点院校主要集中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内设的新型教育组织被命名为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等。本研究梳理大学教育组织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基础;分析传统教育组织形态对当前产教融合创新内涵的不适应;借鉴组织形态管理理论"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搭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组织新形态的架构;设计各个组成结构向新形态演进的路线,全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组织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卷化困境.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合作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校产教融合内卷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包括:建构"教学主体+社会力量"的"工程教育共同体"、形成"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学实验+企业实践"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强化"科研教师+工程导师"的"工程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的目标与原则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然而,当前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践场景的缺乏、企业参与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教师对产业发展和技术理解的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如建立实训基地、提高企业参与度、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加强教师的产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等。这些对策旨在推动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达成"新工科"建设共识,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工程,要求高校"新工科"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系统的开放性、融合性与创新性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地方高校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而产教融合是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重要方针,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考虑产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并持续改进。针对上述要求,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持续改进模式。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精确采集产业界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能力需求信息,然后与课程知识点进行匹配映射,构建能够实现产教双向能力达成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模式。在四川省产教融合教改课题的支持下,研发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产教融合平台,在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持续改进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理念应用于设计教育为设计学科的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提供有力支撑,该文以传统文化黄陵面花在首饰设计推广生产的教学实践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及培养跨界学习思维模式三个角度展开产教融合的教学计划,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探索设计教育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有效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是推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解决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薄弱、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足、产教融合践行不畅、资源得不到合理运用等问题。针对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产业与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要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聚焦产业,以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企优势,引领协同创新教学改革;政、企、校多元协同,深度合作,构筑协同育人新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所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三个典型方面存在的不足,论文结合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对我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在建立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代表性的专题讲座和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等方面对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多方位的工程感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效果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中,同时也为高校开展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传统ICT类专业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工科背景下面临极大挑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五融合”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实践路径框架,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专业教师队伍与工程技术队伍融合、实践教学环境与工程场景融合、课程建设与产业技术融合及应用型学科建设与产业科技创新融合五方面,对专业升级改造实践路径进行解析。实践证明,该路径符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情况和专业升级改造需求,对同类高校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高校集聚区建设共享产业街区的现状与路径,阐明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集聚区基于共享街区建设实现产教融合的“1+3”模型,即使高校充分共享高校集聚区企业资源,基于大师工作室,兼顾企业、学生和高校教育的共同需求,实现共享产业街区企业服务于教育教学、全产业链共享街区商务环境服务于学生非正式学习、高校基于共享街区企业资源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于合作企业这三个产教融合过程,并展开相应评价及反思。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新工科建设迫切需要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文章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以现代产业需求为指引、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过程校企合作教学为主线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案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走向。针对面向工程应用的普通本科高校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应用实践,同时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等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提出“厚基础、窄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与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科技园建设。通过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教学实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的新生态,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