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品三国》,一时间盛况空前,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影响很大。易教授的同名专著《品三国》也是难得一见的畅销书。笔者反复拜读《品三国(下)》,感到易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史实清晰准确,说理透彻详明,  相似文献   

3.
尤轶 《山东教育》2007,(12):34-35
《百家讲坛》的一路升温,《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的畅销,表明大家对历史很感兴趣,渴望了解历史,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然而,很多人的历史知识不是从历史课堂上获得的。前几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副教授参与一个博士后活动,游览北海公园。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5.
卜昌伟 《中学教育》2006,(12):54-5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阅读《论语》心得的讲稿日前结集出版。该书首印达60万册,超过了易中天《品三国》55万册的首印量。  相似文献   

6.
王艳 《学语文》2010,(2):51-51
近几年,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  相似文献   

7.
以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上通俗品三国的“易式样语言”为启发,对当代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田力 《广西教育》2008,(8):11-12
自从《三国》、《论语》、《庄子》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就成了畅销书,名居各种排行榜前列。于丹、易中天等学者也随之走红,掀起阵阵波澜,欢呼拥趸者众,批评泼冷水者亦不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之人,没必要去赶其中任一个潮头,他们是大学教师,我辈是中学教师,也难辨其中对错。但于丹、易中天却于我等从业者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于丹的《论语心得》在央视栏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中华书局出版了该节目的讲稿,销量一个月内突破了80万册,估计最终将超过易中天的《品三国》(上)。  相似文献   

10.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的理解多不确切。一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一直在读历史书籍,目前手上的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年初则一直在读日本史学家司马辽太郎写的《项羽与刘邦》。 后来与张纪中老师相识,他因明年要开拍“三国”,我自愿替他带书。书买了共七十七本,离交给他的时间还有些时候,心想不读白不读,先阅为快,于是开始昏天暗地地读“三国”系列。  相似文献   

12.
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两个系列讲座引起了极大轰动,百度贴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易中天拥趸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易中天是“超级教授”,其《品三国》等书也在全国各地特别风行。关于易中天讲座的评价很多,批评者称其一味取悦大众,是媚俗,是对学术及学者的背叛;而赞扬者称其讲座为“评书历史”“麻辣历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学术走向大众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3.
笔者教了几遍鲁教版的《史记》选读文本,自以为对其中的每一篇选文都了如指掌,然而今年再教《史记》,有个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向我提出了疑问:《史记》中有“赘笔”!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笔者在电视上看到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他采访的对象是在百家讲坛上以《品三国》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王志问了易中天这样一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十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厦门大学工作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易老师这样回答:“为了养老!厦门的气候温和,而武汉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夏天,屋子里比外面热;冬天,屋子里比外面冷。”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笔者在电视上看到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他采访的对象是在百家讲坛上以《品三国》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王志问了易中天这样一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十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厦门大学工作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易老师这样回答:“为了养老!厦门的气候温和,而武汉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夏天,屋子里比外面热;冬天,屋子里比外面冷。”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陆薇 《家庭教育》2010,(10):14-15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文学硕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2007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  相似文献   

18.
吕晓红 《山东教育》2009,(11):22-2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迂忍辱负重编写《史记》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课文理解“发愤”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可是仅仅立足于课文,学生对“发愤”的理解不够透彻,感受也不是很深刻。跟《上下五千年》中的原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改编后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  相似文献   

19.
自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新说《水浒》”以来,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的名字渐渐被人所熟知。鲍鹏山把传统经典轻松演绎成了雅俗共赏的精神食粮,说英雄入木三分,品小人一针见血,其别具一格的演讲风格,犀利辛辣、又不乏细腻温情的讲述,让无数“鲍鱼”粉丝为之倾倒,更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细细品味,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读书滋味长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读书似品茶,如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史记》如饮烈性茅台;读杜,似品陈年佳酿;读武侠小说,好比吃红烧肉;读名家随笔,就像啜清蒸鱼汤。书中滋味无限,真是个:“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