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寓言”是《庄子》一书的表达方式,“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从思维发展的深层原因上看,庄子选择“寓言”的方式来立言达理是由战国时期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理性精神在逐渐增强;“重言”反映了《庄子》的理性精神,“卮言”反映了《庄子》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向来以其寓言为人关注。连章的寓言中不仅蕴含着庄子的精深哲学,也体现着庄子高超的寓言艺术技巧。《庄子》内篇中连章寓言间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关系,更是理解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寓言的叙事技巧的别样途径。故从相似题材寓言连缀、相同要素前后勾连、引线串珠式结构、连章寓言的复合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内篇连章寓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庄子》“罔两问景”寓言创设“罔两”和“影子”的对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论述“影”与“形”的依附关系,阐发顺物自然的处世原则,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诗文既有形式的模拟,亦有借“罔两”与“影”的对话阐发人生哲理的寓言诗,又有借“形”“影”关系以抒发孤独情怀的诗歌,还有以“罔两”为题的大量赋作,都体现了《庄子》“罔两问景”寓言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4.
庚桑楚实有其人,并非“寓言”人物。《庄子》中的《庚桑楚》一篇,为庚桑楚弟子记录的庚桑楚言行和思想,是探讨研究庚桑楚思想的重要依据。在学术思想体系上,《庚桑楚》前承《老子》,后启《庄子》,是老、庄思想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0):35-36
庄子创作寓言,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奢侈地用两个字。往往是三言两语,几笔勾勒就是一则寓言。几十个字的寓言,在《庄子》中比比皆是,而其超短寓言连标点在一起才二十余字,如“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逍遥游》);“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天地》);“朱浮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相似文献   

6.
庄子"三言"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篇“三言”之说可谓具有导论性质。但古今对此争议较多,故笔者通过字面本义阐释、实质功用阐释和三者关系阐释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梳理、辨析,以求对《庄子》有较为明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列子》一书为魏晋人伪作,其书的寓言创作受到《庄子》诸多影响。从文献角度对《列子》应用《庄子》寓言的情况作一全面的梳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直接引用型、扩充型、杂揉型。  相似文献   

8.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自然语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和意义生成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概念合成理论对于《庄子》部分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同时,对《庄子》部分寓言进行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示《庄子》部分寓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背后的深层认知操作机制,丰富《庄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10.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可以看作是对《庄子》一书风格的概括,《庄子》一书汪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大量的怪诞的神话寓言,他的各种手法的运用让式体现了怪诞的特色:“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在庄子奇幻的寓言里,寄寓了他真实的思想,他着意建构的寓言的怪诞风格,把“诞”、“玄”建立在“真”、“实”之上,给人们带来一种怪诞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寓言”、“重言”是《庄子》一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寓言取材广博,借助一切外人外物来论“道”,占全书的比重最大。重言是包含在寓言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均以“藉外论之”为手段。重言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寓言,包括传说、历史中的人物及作者虚拟的得道之人和普通百姓。形式上大多与对话体和语录体相仿,主要通过刻画他人言行而取得“真实”的效果,占全书的7/10。寓言、重言的使用,体现了《庄子》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庄子.内篇》寓言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与其他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相比,《庄子》对话形式独具特色,表现在:对话主体的多样与对置;对话情景的预设与虚拟;对话答语的后应与无言;庄惠对话的史实与多元四个方面。在这种特殊对话形式背后蕴含着高妙的对话效果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与众不同的叙事模式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略 场景”的叙事时间,二是“中立的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这种叙事模式的形成是《庄子》寓言理论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庄子·内篇》寓言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与其他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相比,《庄子》对话形式独具特色,表现在:对话主体的多样与对置;对话情景的预设与虚拟;对话答语的后应与无言;庄惠对话的史实与多元四个方面。在这种特殊对话形式背后蕴含着高妙的对话效果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在《庄子》中有《寓言》一篇,我国的“寓言”二字即始见于此。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古印度的寓言。  相似文献   

18.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又一难懂的著作,用《庄子·杂篇·天下》中的话说,全书尽是“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庄子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写法,即将“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交错融合,故意将完整的表述肢解开,而将义理晦藏于看似支离破碎的文字表层之下。  相似文献   

20.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