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元杂剧中所塑造的一批商人形象的认知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研究这些商人典型与元代剧作家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典型与元代社会这一大背景的关系,旨在解读剧作家们在创作这些形象时的思想与情感,以及他们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对于商人的刻画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发掘了他们性格中卑劣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他们普通、善良的一面,比较丰富地反映了元代商人的形象特征,是我们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有多本以女性为主角的才子佳人戏,这些佳人都集美貌、才智与挚情于一身,还大多具有大胆奔放,热情直率、敢于反抗等特点。她们的形象是由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元代动荡的社会,歧视性的民族政策,科举的中止以及蒙汉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的综合影响,使元代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产生变化而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宝贵遗产,作为元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结晶,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剧中所塑造的无赖形象更是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文章主要从无赖形象的共性、无赖形象的类型以及无赖形象的社会根源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人物类型。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细致剖析无赖形象,并从中得出对元代社会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中的王安石多以反面形象出现,这是元代剧作家对历史人物解构的结果。元代剧作家之所以如此解构,从社会思想层面上看,天理人事观念以及集体无意识对剧作家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从文学传统角度来说,在儒家文学传统体系之下,元杂剧的创作原则或为“鉴戒历史”,或为“有关风化”,所以剧作家们对王安石加以贬斥。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中的吝啬鬼是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爱财如命、为富不仁。经济条件和道德惯性、人格分裂、人伦关系的破坏都是导致这一形象出现的原因。吝啬鬼为元代人物画廊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对警醒世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93):24-25
母亲形象是元杂剧中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中,母亲形象批量涌现始于元杂剧,从宏观视角看,母亲这一群像的繁盛对元代文学、明清通俗文学乃至戏剧文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代科举制不兴和举荐制盛行,造成游士成为士人的主体。元杂剧塑造了许多游士形象,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他们的生存状况非常困顿,二是他们的结局相当完满。将之与元代游士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前者相似,而后者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剧作者们借助这些游士形象表达他们对造成元代士人不幸命运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士人生活方式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杨宁 《天中学刊》2009,24(4):84-86
元杂剧作品中的僧道人物形象表现出了明显的世俗化特征.这样一种世俗特征的出现,是元代僧道世俗化在元杂剧作品中的真实反映,是"惟灵是信"的实用主义民间宗教观在元杂剧中的自然流露,更是由戏曲艺术娱乐性目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元代,基于种种原因,文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沦落至社会底层。他们开始用与以往文人全然不同的体会和目光来描写身边的人与事。与他们同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因与他们接触频繁,更是成为他们主要的描写对象出现在元杂剧中。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元代文人不再以赏玩的态度来描写他们,而是以平等的目光,体恤的态度来描写与她们的交往过程,将她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元代以前不曾有的鲜活美丽、真实动人的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11.
指出元杂剧有13部作品描写了货郎形象,其形象重利、计较、勤劳、善良,富有冒险精神。论述在元杂剧中,对货郎贩货、传信、叫卖、被害情况的描写,反映了元代的都市情况、通讯状况、市场特点和旅行设施情况。阐述这些货郎形象的塑造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元杂剧中的人物群像。  相似文献   

12.
姜伟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2-104
元代"两汉"题材剧作大量涌现,其繁盛与元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及文人心态密不可分,与汉、元两代迥异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表达了文士乃至寻常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和社会公正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形成类型化特点的成因,客观指出其类型化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杂剧从解构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入手, 不但塑造了一系列独具个性特征的妇女形象,而且探讨了她们的心灵需求及其悲剧和喜剧的根源。元杂剧对时代脉搏的把握, 给人以历史性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元杂剧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姑形象,与传统的道姑不同,她们多情聪明,充满了世俗情欲,思凡恋世,有时还担任着做媒的任务。这些道姑形象的出现,与元代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世人对女子的态度,当时的女子无力自谋生活以及创作者要满足当时市民的审美趣味有关。这些道姑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群像,对后世的小说戏曲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戏曲史发展到元代,第一次大量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官吏形象,色彩鲜明,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它不仅有很高的舞台演出价值和训诫意义,而且有丰富的审美趣味。由此,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审视到元代的社会风情、人文面貌、阶级关系、戏曲概况以及这些官吏形象对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等方面的意义,无疑今天仍有现实的鉴戒作用。综观元代戏曲,几乎是无官不成戏,无戏不见吏的。元人入主中原后,“蒙古统治者招纳和利用汉人世族,在中原地区逐渐建立了蒙古贵族与汉族地主的联合统治”。①在基层政权中,由官员和交员这两个层次的人物构成了元蒙统…  相似文献   

17.
鬼魂形象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学表现形态,它与中国传统鬼魂信仰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大致可分为冤魂、忠魂、义魂、情魂和债魂五类。这些鬼魂形象是元代社会、民俗信仰和艺术创造的同构体,既具有传统鬼魂形象的一般特性,也是隐喻元代社会黑暗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又传达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它们在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方面较传统鬼魂形象均高一筹,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9-52
元杂剧母亲形象塑造在宏观群体和微观个体上都具有丰富性,这缘于元杂剧演绎世俗生活的文体特点、元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剧作家希望理想化的母亲积极承担起维持家庭伦理和社会政治伦理秩序责任的主观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元杂剧剧目中,有较多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剧本,然而以庄子为主人公的剧本并不多,今仅存史樟的《蝴蝶庄周梦》,李寿卿的《南华庄老叹骷髅》仅存残曲.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元杂剧中庄子形象的特征及其成因,得出元杂剧中的庄子有思想平民化、形象圣人化、悟道过程曲折化的特征,该形象是在社会、道教、杂剧特征、文人心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反映出元代文人的思想特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代的水浒杂剧把南宋以来口头传说中的梁山泊英雄故事搬上舞台,这其中以写李逵故事的戏最多。现存元杂剧中的几个李逵形象都有一种趋同且异于其它时代其它体裁的形象特征,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人文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照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