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汉丽 《科教文汇》2007,(10Z):118-118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2.
陆龙骅 《百科知识》2007,(4S):10-12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星 《百科知识》2007,(8X):41-41
众所周知,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这些石头本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在脱离原有运行轨道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散落到地球上。据科学家历经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但是,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漠、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的地区,因此,被人发现并收集到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4.
1.1数字城市。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998年江泽民主席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1999年在我国召开了数字化地球国际会议。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地球科学交融的前沿,经多次研讨,国内专家目前对数字化地球的定义、技术内涵、功能及基本框架达成共识、数字化地球的基本框架信息提取与分析。数据获取、处理与存储,更新计算级网络及其应用体系。咨询服务等体系。数字化地球的特点是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且三者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太空制药,具有地球上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如失重、高真空、强辐射、无菌等。利用这些特殊条件,可以在空间制造出地球上无法生产或难以生产的特殊药物。  相似文献   

6.
我来谈谈极光、磁场减弱或增强、倒转、磁暴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地球的外部是大气圈,大气圈随着地球转动,并且大气圈时刻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辐射,所以在大气圈中产生了感应电粒子。  相似文献   

7.
位梦华 《百科知识》2007,(10S):23-24
地球为什么会有两极呢?这首先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自转着的地球,就像是一个陀螺。陀螺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就是一旦旋转起来,其转动轴的方向将永远保持不变。正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永远保持不变,所以地球在公转时,  相似文献   

8.
“综合地球科学”研究计划日本科技厅从1997年开始实施为期20年的“综合地球科学”研究计划,该计划将充分利用地球观测卫星和深海挖掘机等系统,对亚太地区及全球的气候变化等6个领域进行长期观测和研究。根据该计划,将进行四种地区观测和两种全球规模的观测:以亚太地区为中心的气候变化情况观测:将以较高的精确度预测气候变化情况,以便对冷夜、干旱等采取适当对策;亚太地区空气成份的观测:将观测空气中所含的微量物质,并预测其变化趋势;亚太地区水循环观测:预报水循环的情况,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对缺水、多雨、大雪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科学家有多种假说,其中一种是“太空胚种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它们跟随着陨石来到地球,并在地球上开始了演化之路,从细菌一直进化到人类。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太空胚种说,他们觉得,如果在史前时代,其他星球的生命能够到达地球,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不能到达其他星球呢?  相似文献   

10.
毕东海 《百科知识》2007,(9X):24-24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包围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至今没有海洋,上面也没有水。  相似文献   

11.
龙泉 《今日科苑》2004,(9):46-46
火星上没有水,是否存在生命?或者直截了当地说,火星上可不可以让地球人去住?答案好像是肯定的,因为有人说,火星是地球的“亲姐妹”,火里和地球怎么看怎么像,简直就是另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2.
月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难以达到的苛刻…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人类和地球相依为命已数百万年,感情之深不言而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也仅仅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按照宇宙的自然规律,太阳系总有一天要走完自己的历程。所以,地球虽好,终究不是人类久留之地。为了使人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再说,今天的地球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还有,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使人类可以向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取宝,也能够利用航天器飞向太阳系以外的星球探险。这一些,都促使着人类要征服太阳系,向宇宙进军。未来的太空城…  相似文献   

15.
点子与窍门     
将地球推离太阳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  相似文献   

16.
彭文 《百科知识》2005,(6X):40-4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氢含量很高,而其流失速度却远低于现在。这一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大气演化的传统观点,也可能修改地球生命诞生的学说。多年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诞生之初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而氢的含量很少,就如同火星或金星的大气。而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早期地球大气中氢的浓度可能高达40%,  相似文献   

17.
《百科知识》2004,(10):34-34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地球是一个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构成了有机的地球系统。该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对地球系统产生影响;反之整个地球系统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局部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生物圈的统治地位,那么人类活动究竟会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不仅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大前沿问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各地区普降暴雨,洪水肆虐。在这个时候,我们来谈论地球淡水面临枯竭这个问题似乎很荒唐和滑稽,但事实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现在的洪水泛滥实际预示了今后更多地区更为严重的旱灾即将来临。水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水被人们誉为地球生命体内流动的血液。可是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越来越严重的水质污染,地球淡水资源必将面临严重稀缺的危险。地球血液先天不足人类可利用淡水资源原本稀缺。地球上各类水体的总水量约为139亿亿立方米,若将这些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地表平均水…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20.
地球强大的磁场是保护人类免于遭受外太空各种致使辐射的生死屏蔽,然而日前,英美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200年内,地球的磁场正在急剧地衰弱。科学家们预言,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的1000年内,地球磁场可能会完全消失,从而导致地球南北两极大翻转,地球生灵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宇宙射线大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