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同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也迅速增长。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0%左右,有64万人处于待就业状态,而2004年这一群体则达到了75万人。在无法实现初次就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就业弱势群体,即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容易或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而女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由于无法享受平等就业机会和待遇,就业率低下,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一、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随着高校几年的连续扩招,女大学生的人数所占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上的"扎根"问题一方面,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十一五"期间,每年需要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上述情况已经反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上。20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其中至今仍有144万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占当年毕业生的29.1%。2008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559万,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前些年各地为吸引大学生"村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07年江苏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11万,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已超过60万人,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0%。面对着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走向市场的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师范生就业的形势,理清思路,采取有效对策,破解师范生就业难题,促进教师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教育部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30万,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已超过60万人,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0%.面对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走向市场的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何正确分析、估计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0-2002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计划执行两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加快了发展速度,在校生规模突破了1998-2000年在2500万人左右徘徊的局面,2001年增加近100万,达到2600多万人,2002年比上年又净增300万人,达到2908万人。全国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到58.3%,比2000年提高7.5个百分点。高校扩招的拉动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促使普通高中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继续增大,2000年普通高中招生所占比例为55.2%,2002年发展到60.1%,增加了5个百分点;在校生所占比例增长更快,2002年在2000年49.0%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达到58.9%。表12000-2002年高中阶段…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通过梳理9所“双一流”建设农林高校发布的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生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平均薪酬、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等进行分析,了解9所农林高校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代农林一流人才培养策略,提出通过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推进人才分类培养三条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扩招任务的顺利完成 ,部分省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 15 % ,根据国际上通常看法 ,已经基本进入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阶段。“十五”期间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部署 ,高等教育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从全国来看 ,“十五”高等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毛入学率达到 15 %左右 ,也就是到 2 0 0 5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达到 160 0万人左右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大约 90 0万人。依据“十五”计划纲要 ,高等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 ,扩大招生规模 ,保证教育质量 ,进而加速我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8.
到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总量将达到611万,其中贫困大学生约占30%左右。贫困大学生因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整体上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本文分析了提高贫困大学生竞争力的意义、措施,并就阻碍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心理成因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达到430万人,广西中职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11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认真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为此,各中职学校纷纷对本校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传达国家就业政策,介绍当前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择业原则等。对于各校直到学生毕业在即时才进行就业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至2010年增加到631万,而近几年就业率也基本维持在70.6%左右。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要通过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国家抓紧制定并出台扶持大学生就业相关配套措施,而大学生也应该构造合理的知识结构坚持做学习型人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也随之加大。据统计,贫困大学生人数占大学生总数的20%左右,其中特别贫困的占贫困大学生总数的10%左右;比较贫困的占贫困大学生总数的30%;一般贫困的占贫困大学生总数的60%。我们不难发现,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政策出台后,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98年643万增加到2004年2000余万,6年间增长了两倍多,毛入学率已达19%,成为世界上大学生数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10年,在校生要达2800万左右,毛入学率达25—27%左右。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趋势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也相应地取消了“包分配”,以“双向选择”取而代之,但是大学生就业体制等没有随之改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相关主体之市场行为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去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年初,国内几位人力资源研究专家就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预测“65%左右的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今后可能是常态”。这不禁让人困惑,难道中国人才已是买方市场、供过于求了吗?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本人都有对此加以反思的必要。本文围绕就业市场的健全和完善,试图对大学生就业相关行为主体的互动优化方面进行分析,以求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制度,为解决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职业》2004,(18):71-71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可是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 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日…  相似文献   

15.
蔡兴华 《成才之路》2009,(34):I0005-I0006
一、高职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方面德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教育部门去认真学习及思考,我国随着高职教育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高职学生毕业数量将会远远超过社会所需要的数量。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因此,今后在很长时期内,高职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强化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劳动力规模约8.7亿人,在未来10年内,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0亿人左右。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底我国从业人员中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其中仅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占33%,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占12.7%,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4.7%。这种受教育比例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现实社会中也表现为高层次专业人员和劳动熟练工人严重短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现象将更为突出。从我国的现状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人,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次。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就业形势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生不仅要认识到新时代下面临的就业挑战,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就业意识。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比去年增19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人保部门表示,今年力争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到70%左右,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最近几年,中国的失业率持续上升。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3%,今年宏观调控目标定在4.7%,表明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总量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平均每年在2000万左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原因是生育高峰期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进入了就业期。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大概有8亿多人口,其中有5亿是劳动力。改…  相似文献   

20.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中,大学生应该学会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高校应该在这方面探讨并研究更多的方法,而不是“包办”或“代办”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传授钓鱼的方法比赠予钓来的鱼更重要,即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一、认识就业形势,对照分析个人的职业选择劳动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后几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应届毕业生总量持续上升,所以,毕业生找工作应更加积极、主动、务实。2004年全国城镇就业供给总量保持在2400万人左右,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400万人,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而高校毕业生在去年21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