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必要性、图书文献出版与编辑思想、作者作品与编辑、刻工与编辑等四个与编辑思想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各时期图书文献是编辑思想的载体和编辑思想研究的依据;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编辑而不是作者、作品;过去书籍的刻工所从事的刻印布局谋篇、选材、选墨、选纸张等劳动也是在贯彻某种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2.
编辑思想是编辑出版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体系,决定着编辑活动的成效及编辑成果的品质。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编辑思想主导图书内容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传承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一、编辑思维与实践之关系:能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出版链条中,编辑工作是其中的龙头与核心。在这个重要的位置点上,传承与发展,引介与创新,无不考验着编辑的学养与功力。编辑功力及其重要性编辑能力是编辑在联系作者、策划选题、编辑加工、确定图书形式、定位目标群体、预估图书印数、撰写宣传文案、协助发行等工作中所体现出的能力。一本图书从孕育到诞生,每个环节都有编辑的独特印记。这种工作模式可以让编辑对一部书稿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贺林 《出版参考》2021,(9):74-75
图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做好图书营销工作,不仅关系到图书本身的生命力,也关乎文化传承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将作者、编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书卖出去,并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荣誉,这就要在营销手段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段炼 《出版参考》2015,(6):39-40
“出版选题是伴随着出版人的出版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对出版内容的选择、缔造与创新活动.”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首要环节与重要环节.任何一本图书的产生,都是一个选题的实现,没有选题的策划也就谈不上图书的出版.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出版社的成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为较高的图书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必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有别于以前传统的编辑的职责,人们把现代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由此可见,策划满足读者需要的选题已成为图书编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多元文明。以文化传播的目的,对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进行选择、加工、传播,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基本逻辑,编辑作为一项工作应运而生,并成为传承人类文明、延续民族记忆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中坚力量。今天,职业化的编辑活动处在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才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支撑着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著名出版理论家刘杲先生曾在《中国编辑》杂志的发刊词中,用铿锵有力的论断,道出了中国编辑的精神力量,“中国编辑,是我们的名字,我们的岗位,我们的荣誉,我们的责任。身为中国编辑,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振兴中华离不开出版,繁荣出版离不开编辑”。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一部图书从书稿到成书,再拿到市场上销售,绝离不开技术编辑(含印制、校对等)加工这个重要环节。技术编辑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经营效益,从而也决定着出版社的整体利益。一、技术编辑对提高图书印装质量的作用图书质量的内涵包括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及印刷等四大方面,这几个方面做好了,才称得上是优质产品。最能直观反映质量好坏的,首先是印装。新闻出版署规定,凡参加国家和国际图书评奖的图书印刷质量,必须是优质产品并应附有新闻出版署质检中心的检测认定报告。图书印装质量之重要,由此可见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业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少儿图书这叶扁舟注定要在市场这个惊涛骇浪中搏击,经受优胜劣汰的生存考验.作为少儿图书编辑不仅担负了十分重要的职责,而且还要深入到孩童的世界中去,时刻保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更重要的是,从事少儿图书的编辑工作,就要从热爱这门工作开始,因为编辑少儿图书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工作,它还能够影响到读者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编辑要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出版科学》2001,(3):60-6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人员要树立强烈的社会交往意识。图书肩负着传播科学化知识,反映各种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物质明建设和精神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在出版工作中,我们既要讲求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从这一层面来说,编辑是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的。再从编辑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也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在图书生产过程中,编辑过程联结着作过程和印制传播过程,编辑必然要与作、读发生联系,与出版发行部门发生联系。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发稿、看样、印刷、宣传等各个环节,编辑都无法孤立地进行工作,都需与各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来实现出书思路。  相似文献   

10.
苏靖 《出版广角》2015,(7):72-73
要把图书品牌做大做强,离不开出版单位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和对具体产品线的规划实施,更离不开编辑对出版的热爱和良好市场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吴平  芦珊珊 《出版科学》2010,18(2):92-94
从填补编辑学研究一项空白、推动编辑史研究向纵深发展、促进编辑学学科教育更上层楼和指导编辑实践活动四方面,论述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意义,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编辑思想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图书编辑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图书出版这一概念的界定。何况把图书编辑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本来就是图书出版业为发展其社会性图书生产才开展起来的。(一)我在《图书:物载知识产品》一文(见本刊1997年第1期)中提出:“图书出版,是指为适应社会阅读需求,以复制方式将一定规模的作品制作成图书的生产活动。”这和通常认为出版包括编辑、复制、发行三个环节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图书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图书编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是出版繁荣发展的基石.图书编辑作为出版的核心,是连接图书出版单位、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担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选择者、传播者和把关人的责任,在记录历史、引领社会、教育人民、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图书编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图书出版中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的出版实践中,图书编辑应强化责任意识,坚守编辑天职,最基本的有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图书对于两个文明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工作是图书出版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决定图书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因此,采用科学的编辑工作方法,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搞好编辑工作?如何使图书能够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很多文献就编辑工作中的选题、组稿、文字加工等环节以及编辑道德等方面作了论述,这无疑是很有益的。但是,笔者认为,变革编辑工作程序,从宏观上确立一个科学的编辑工程系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运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工程论的  相似文献   

15.
胡光清 《编辑之友》1989,(6):4-9,49
“部次条别”是我国古代编制书目的编辑思想。在现代,编制书目多属图书馆工作者或目录学者研究的领域,可古代却没有这样显明的区分。在古代,编制书目是编辑活动的一个方面。当我们探讨古代编辑思想时,也就不能撒开编制书目的编辑思想。因而,古代编制书目的编辑思想,亦是古代编辑思想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韩青 《新闻爱好者》2012,(18):74-75
策划编辑是编辑职业的一种,是一个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核心,也是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划编辑就是那些在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后,正确判断社会文化走向和文化市场需求,以此对出版活动的具体方案做出设计、决策、监督实施并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出版目标和出版效果一致的编辑人员。图书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图书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宣传及发行各个环节。对于大多数出版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意识的本质理解创新的本质是每一个编辑进行选题、组稿和审稿工作的前提。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因此,创新成了衡量某种图书的出版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图书的创新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图书的内容是否有发现式创新,即作者经过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了以前未被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等;二是看图书的内容是否有发明式创新,即指创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经实践验证可以应用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或新方法等,对人类认识未知有指导意义;三是指书稿的表达形式具有新颖性,对知识的论述及组合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如著作方式、通俗程度、读者对象,装帧、载体等方面。内容的创新是根本性的,是文化价值的基本要素,其他方面的创新会对传播效果起增益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图书的创新性就要求编辑具有一种求新的追求,力求选题具有创新性。编辑活动的创新,是在选择已有文化成果中的创新。图书的创新是编辑活动创新意识的物化结果。每次编辑活动的工作对象(如书稿、文稿)不允许与以前的有完全的重复性。也就是说,新书不可以与已出版的书完全相同。因此,编辑活动每...  相似文献   

18.
编辑数量与效率——中美编辑收入和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苗 《出版经济》2005,(1):78-79
编辑人员是图书编辑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编辑人员的收入水平是衡量其地位和重要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主体情感与编辑文本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审读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情感活动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编辑对职业岗位的价值及理想的追求,就没有对真理、真知及科学精神的热诚,就没有对人类进步文明的期盼和对传承、创新人类精神文化的追寻。编辑的情感特质渗透与显现于编辑的审读动机、审读心境、审读人格中,并对审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杨晓鸣 《编辑学报》2000,12(4):191-192
不同的文化活动体现不同的文化精神,编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代表社会的利益,实现特定的社会要求和期望,从事的是一种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活动,由此,定义了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编辑活动的规律决定编辑必须高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