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特别是高校招生制度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招生“并轨”可以说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这项改革对于我国的教育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换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贯彻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改革引起了高校、家庭考生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考生来说,它更好地体现了享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更好地体现了在招生录取中平等竞争的原则,同时也为考生入学后创造了一个使他们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招考制度是选拔、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考试制度,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人类文明繁荣的标志,又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教育制度。该文针对中国和德国的招考方式、命题机构及标准、学生流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我国高等学校招考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转变严进宽出的教育方式、综合评价考生等,是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志伟 《教书育人》2012,(12):12-13
一高等教育招生体制的约束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以高考为核心的招生制度,这种高度统一和集中的招生制度使高考制度几乎是我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惟一的链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素质的需要,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意见》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高教司举办高等院校教务处处长培训班 ,我应邀来与大家共同研讨。今天 ,围绕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的改革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高校的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高等学校的招生就业改革伴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一直在进行 ,特别是在 1 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 ,更是把招生就业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加以强调。1 985年 ,当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 ,就把招生就业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从那时起 ,招生与就业改革就一直没有间断且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三次…  相似文献   

6.
招生制度,作为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同时,还是国家建设和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相继进行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我国也正在筹备这方面的改革工作。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总结其不足之处,将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改善不无裨益。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尤其在这个“高学历”的社会里,高等教育更为人青睐所待。多年来,日本教育界曾就大学招生制度问题,进行过多次的讨论。特別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我国私立教育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新中国建立初期尚有私立高等学校 89所 ,占全国 2 2 7所高等院校的 39%。 1 952年 ,国家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随后实施政府包办教育的政策 ,私立高等教育便随之消失。 1 978年以来 ,民办高等教育再度兴起和发展。至今大体经过了 4个阶段 :1 .恢复起步阶段 (1 978— 1 982年 )改革开放初期 ,百业待兴 ,人才匮乏 ,千百万青年求学者热情高涨。于是 ,在一些中心城市 ,一批民办高等学校应运而生。 1 980年邓小平为“北京自修大学”题写校名 ,彭真为“中华社会大学”题写校名 ,在…  相似文献   

8.
试论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探讨了美国高校现行招生政策及制度的形成原因,分析总结了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我国高考改革借鉴的三个理念:1)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分类发展;2)加强统一能力考查;3)高校用综合选拔标准与特殊录取标准引导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教育部下发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本次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1)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2)坚持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与高中招生挂钩;(3)进一步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指导意见》还规定“学业考试的成绩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10.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证书+综合评价"的大学入学考试评价体系。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我国高校招生评价体系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英国大学入学考试评价体系以期对我国高考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