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她,是自然撒下的一粒种子,种植于灵魂的深处,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自然将她馈赠给每一个生命,从安抚着生命最初的啼哭到告别生命最后滞留的目光,她与灵魂相伴相随. 他,是她的弟弟,却是那样迥然不同.他那微弱的火种只能安置在足够宽广的胸膛.他静静地站在她的身旁,囤积着即将燃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其在语言上的天分,使他成为工业文明对人类心灵摧残抗议的杰出代表。自然在他的文字里与其对于生命本质的探求相呼应,在思想与生存的抗衡中,成为其心灵平衡的负载和救赎。  相似文献   

4.
有趣的灵魂     
庄子,一棵守望月亮的孤树.他自由逍遥的生命气质,洞开了一个与生活、自然相处的生趣盎然的世界. 他超然于外,俯仰天地,游目骋怀.面对妻子的不幸离世,"鼓盆而歌",视生死若四时运行.他认为,人之离去,只是寝卧于天地之间而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物累,他以天人合一、物心一体的生命智慧,让精神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即便清贫,他依然享受着庄周梦蝶式的心灵桃源.他拥有自由的性灵、丰盈的内心,笑看风云,纵然世界冷若冰霜,他依然活得热气腾腾.这就是庄子,一个怀抱自由、融入自然的有趣灵魂.  相似文献   

5.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代表性人物,当代环保运动先驱.他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反对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自然观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梭罗自然观的再思考将有助于正确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痴狂的情人,他对自然的爱,缘于他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因而他的诗极富听觉和视觉的真实,没有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因此,他的诗更倾向于自然主义,自然才是他的生命源泉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处身于魏晋时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自身一直处于命运矛盾之中.他以质朴、自然的诗风演绎了建功立业、痛苦抉择的人生主题.他追求自我、追求自然,有着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卓尔不群,坚守义节.以另类风格捍卫着他的生命人格尊严,绽放着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通过分析其恬静的田园诗,结合他当时的感触及坎坷经历.可以管窥其精神之朴真,品德之高尚.他经过劳动深入到自然中发现美,从而扩大了生命的内涵和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对旺盛自然生命的赞美和对机械文明的批判是贯穿于劳伦斯中期诗歌创作的主题性线索。他常常通过诗中表层的信息即非人类世界中自然生命的展示,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生活的深刻含义。诗歌《蛇》中的“蛇”正是他自身形象的象征。一方面表现了他探求救世之道的迷茫与困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困境中的他对生命价值和自身价值的肯定和自觉。  相似文献   

10.
描写自然山水和花鸟虫鱼的散文是汪曾祺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善于发掘自然山川与自己精神气质相契合的地方,在花鸟虫鱼中寄托自己的童心童趣,彰显对生命本身的热爱,雅致有趣,滋润人心.  相似文献   

11.
试论张之洞的廉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一生十分注意维护自己的廉正形象,他重立功立言,更重立德,体现了以廉为本的特色。他居身检索,廉于自身,服官47年,在故里未造一间房,未置一亩地,身后“家无一钱”;正身率职,廉于本职,就兢业业,事必躬亲,廉于社会,惩贫赏廉,裁撤陋规,整肃吏治,给当时腐败骄奢的官场带来了缕缕清风,也为当代人反腐倡廉、忧已戒已,留下了不朽的风范。  相似文献   

12.
浙江遂昌长濂村人郑秉厚,为官16年,心系百姓,权为民用,治行显著;性格耿直,秉笔上疏,抨击权贵。政治上主张皇帝要“坚立志以隆德业”,“慎纠劾以造就人才”;经济上提出“议赋役以齐一国法”,“清铺行以厘积弊”等主张。他是明朝中后期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吏,一位敢言敢谏的言官。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重要一员,列斐伏尔既有同该思潮的其他代表人物共通的理论立场,又有其自己独到的理论视野。他一生都与“日常生活”打交道,给后人留下了三卷本的《日常生活批判》及一系列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他赋予“日常生活”以重要理论意义,通过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异化本质,并提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革命”来结束异化,回归真正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居官十余任,常怀惭愧心;现实行为低调平和、居官理想崇高的差距、现实所得颇多和心中所求甚少的差距是白居易惭愧心理产生的原因;喝酒、信佛、辞官归隐是白居易摆脱为官惭愧心理的三种渠道.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交往行为的一种知识背景,生活世界也可以视为交往行为理论的经验出发地。可以认为,哈贝马斯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中面临的交往现实问题而提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他力图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提出“交往范式”的分析理论,并由此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重构。哈贝马斯所做出的“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这在他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陈尚象是邹元标的门生,属王阳明四传弟子。陈尚象一生致力于研讨阳明学术,躬行践履,为官清正,刚直敢谏,被斥为民。撰写《贵州通志》,为黔志善本。  相似文献   

17.
吴伟业的一生可谓憾恨繁多,其历经宦海沉浮、国破家亡、仕清失节等痛苦。面对痛苦,吴伟业采取诗书遣愁、戏曲遣闷、逃禅清悟、翠微忘忧等方式进行解脱。可是他无法超越自己所看重的价值尺度,最终仍是抱愧而终。  相似文献   

18.
明末名臣黄道周虽没有完整系统的军事著作,但以一介书生积极参与军国大计,多次上疏,要求改革朝政,整顿军事,在军饷、兵制、练兵、用兵、选将等方面提出许多独到的军事主张,试图实现其强兵济民、巩固明王朝统治的治国理想。在民族危亡之际,黄道周毅然出师抗清,进行了短暂的军事实践,最后以身殉国。虽然其军事思想与行动最终未能挽救明王朝覆亡的命运,但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余怀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终生未仕,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尤擅诗文。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许多著述未能刊刻流传。本文比较详尽地评述了余怀的生平事迹,全面系统地考证了余怀著述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东晋孙绰批评西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究其因:山涛两度隐居,一为养名,一为避祸,总在伺机出仕;晚年屡求引退也只为“功成身退”;出仕期间,既有吏能又为官清廉,但每每中立于朝,与时俯仰,为人处世过于圆滑,且“身入局中,未尝心存事外”。山涛可谓深受老子思想影响,在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上始终未臻至超尘脱俗、应物无累的境界,表现得颇有机心。而孙绰深受庄学影响,追求“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他对山涛的批评实际上反映了玄风盛行时庄学影响下的士人与玄风初起时老学影响下士人仕隐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