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明代火器的应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趋势是在继承宋元火器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技术,兼容并蓄,力求火器的本土化,使其突出自己的特点。这势必对原有的封建军事制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要求封建军事制度进行相应的变化。但出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火器在明代的应用虽超前代,但始终没能促成封建军事制度的变革,从而也没能挽回明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正明朝末年,朝廷政治乱象丛生:内有太监干政,朋党倾轧,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外有辽东女真族的迅速崛起。这一切都加剧了明王朝的快速崩溃。然而,这一时期艺术的发展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尤其是书画艺术的成就达到了有明一代的高峰。此时不仅有倪元璐、黄道周、张  相似文献   

3.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由于其重要的军事地位而成为明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军事重镇,同时,张掖又作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治所的所在地,故明廷十分重视对张掖的经略,并在机构建制、军事防御体系等方面予以完善,极大地巩固了明王朝的西北边防。本文利用张掖丰富的碑刻资料,对于张掖明代的军事防务予以考察,以期对张掖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永乐迁都北京以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明王朝的政治、军事重地一直在北方。为维持北京作为首善之地粮米什物的供给,从江南向北京运粮遂成为维系明王朝命脉的根本性经济问题。几经权衡筹措后,开通运河运送漕粮成为最佳选择。但漕运所资之运河在航道上却要借黄通漕,这就使治河受到“保漕”这个事关明王朝根本利益的经济问题的影响,在此原则基础上明代治河重北轻南,北部筑堤以使黄河南流,同时又要保持漕运所需的水位。  相似文献   

5.
历代仿骚作品始终没有偏离《离骚》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忠君恋阙的主题。黄道周《续离骚》《续招魂》二文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屈骚;其题材内容则标新立异,抒写失怙之痛。黄道周以孝子事亲之情取代了屈骚忠臣事君之志,看似远离屈骚的题旨,其实是一致的。屈原是黄道周道德人格的楷模,因此黄道周追步屈原,以孝子比照忠臣,以孝子事亲比照忠臣事君;这一题材内容的开拓,是以黄道周忠孝一体的孝道观为前提的,并体现其致力于孝子而忠臣的道德养成的自修轨迹。  相似文献   

6.
平播战争是明万历年间三大征战之一,虽然明王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其财政窘况、政治危机以及军队中的种种问题在这场战争中都暴露了出来,所以,从这场战争的始末可以看出明王朝已经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7.
明代,安庆是南方重要的都市。安庆城池不仅是明朝在地方统治的象征,而且它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明代安庆城池的变迁与明王朝的盛衰兴亡密切相关。安庆城池的四次变修与当时的战争变乱、自然灾害、政治变迁、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关,以明代安庆城池的历史变迁作为切入点,有助于了解明王朝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8.
辽东是明王朝在东北地区发展势力的基地又是捍卫京师北京的屏障。辽东的军户则是明王朝在这一地区征兵筹饷的主要对象。辽东军户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明朝在东北地区统治力量的消长,而且关系到整个明王朝的安危.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课题. 一明初统治者对于辽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视,在这里设置军事重镇,并把它列为“九边之首”。为了保证这一地区兵源不绝,粮饷有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扩充辽东  相似文献   

9.
黄道周是明朝末年的名臣、大儒和民族英雄,以学行高天下,世所推重。虽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涉猎广泛,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思想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故而比较容易被研究者忽视。本文鉴于心性论在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中的特殊地位,以此作为研究视角,选取黄道周有关心性论的若干问题,略加探讨,以期对其心性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亦有利于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黄道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朱明王朝于陕北沿边地区设置了具有地理性质的军事管理机构--榆林镇.清朝建立后,榆林镇失去了原有的军事意义,所以在陕北沿边地区建立划一的府州县的地方管理体制势在必然.历经顺治、康熙、雍正朝的调整、改制后,陕北沿边地区最终完成了从原来的军事管理体制向府州县的地方管理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晚明民主思潮的先锋。汤显祖"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与当今的"民本"思想有着历史性的联系,而他"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实践,也可视为当今民生工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毛文龙在辽东地区开展抗金斗争期间,举旗招募辽民,扩充武装队伍,不断袭扰后金属地,离间朝鲜与后金的关系,与明朝形成"犄角之势",使后金政权"不能无东顾之虞",为延缓后金军的西进,立下悍马功劳,"其功亦不浅"。但是,随着军事势力的不断扩大,日益变得骄横跋扈,其行为不仅影响了明朝政府的军事战略,而且对朝鲜的政治、经济、国防等诸多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损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朝鲜之"深患"。其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监督朝鲜,迫使朝鲜政府改变保持中立的"两端"外交政策;二是直接干预朝鲜内政,勒索军需物资,侵掠乡闾,扰乱朝鲜的社会经济秩序;三是专制朝鲜政府,欺瞒"天朝",为其歌功颂德;四是引燃战火,殃及朝鲜,致使朝鲜政府丧权辱国,朝鲜人民遭受战争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顾诚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学家,新中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史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扎实的考证功夫,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传统实证史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其明清史论著不仅史料丰富,考证扎实,而且论述深刻,创见迭出,成为令人瞩目的学术精品。顾诚有关明代疆土管理体制和卫所制度的论断,《明末农民战争史》和《南明史》两部专著,代表了当前这些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这是他对明清史学做出的重大而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何心隐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家乡创办"聚和堂",从事其理想社会所需人才的试验。他通过书院实践,分别在学校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环境、教学管理及后勤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主张有相似之处,并对当今乡村教育建设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人论兵是明代出现的重要现象。陈子龙作为晚明的著名文人,在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以论兵为核心内容的《陈忠裕公兵垣奏议》。此书集中讨论南明时期的军队建设、防御体系、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陈子龙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明代兵儒合流的历史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文人“救民靖国”的战争观和把兵学儒学化的论兵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南明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具有文学、军事、历史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祎是跨越元、明两代的作家,元末时在文坛已具一定的影响力.入明后,朱元璋礼聘包括王祎在内的多位婺州文人入幕辅佐,给他带来了绝好的机遇,王祎不仅在政事上声誉卓著,文学方面也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作家.其在文艺上秉承儒家载道明理的主流文艺观点,但并不偏废纪事抒情,加之学养深厚、阅历丰富、感情诚挚深厚,遂形...  相似文献   

17.
明代驸马都尉沐昕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是明代的勋臣贵戚,但《明史》、《明实录》等书没有他的传记。文章对沐昕其人其事和他奉命把总提调营建武当山工程,向朝廷奏报武当山"瑞应",宣扬君权神授的行为等作了钩稽、考证和分析;对武当山保存的沐昕诗歌和书法作品作了介绍和考述。  相似文献   

18.
黄道周的“明诚”论,上承继子思,下综合朱熹、王阳明的思想;既是他以“诚”为宇宙天地万物本源的天道,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合圣贤之德的人道。诚指的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与天地合德”的道德伦理;从诚生明,“谓之性”,可视为被黄道周改造过的不同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从明归诚,“谓之教”,可视为是朱熹所倡导的“主敬”。黄道周的明诚论同时具有致知止善的认识论意义。知即知止,止即至善,表现为从格物→克己(或博文)→知至→止善→明诚。黄道周和会朱、陆,杂糅朱、王的理学思想,彰显其与以往闽学学者的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论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官王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物,他在法律、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尤其是他反对恢复肉刑的思想以及反对相术等迷信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朱希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明史专家。他致力于南明史研究长达几十年之久,其间历尽艰辛,将多方搜求的有关南明史的书籍详加校勘和考订,撰写出大量的题跋,后被整理为《明季史料题跋》一书。题跋涉及的历史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条分缕析,突出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朱希祖不仅发掘出许多罕见的史籍,考订出史籍的作者、存佚、版本和资料的源流,而且通过史籍内容发现和考证出大量的历史史实。《明季史料题跋》是南明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为后学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