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国的期刊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约有9029种期刊,仅次于美英;期刊年总印数29.5亿册,仅次于美日;发行广告收入约为120亿人民币.期刊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期刊理论研究为其健康发展作观照和指导.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这样一个期刊大国,却没有一份正式的期刊研究专业杂志.本文拟从多维视角来分析这种期刊研究杂志的缺失,力图使读者了解这种缺失对我国期刊业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期刊研究杂志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内外条件,以此来呼唤中国期刊研究杂志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透视中国期刊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全中 《传媒》2007,(3):11-15
中国期刊业发展现状 1.中国期刊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我国的期刊业与传媒业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与传媒业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期刊市场还有很多尚未开拓的领域,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人去识别、去利用,可以说,我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市场上还有很多市场空间亟待开发,中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入世"对中国大陆期刊业影响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对包括期刊在内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影响世人关注.其中,林双川的<"入世"对我国期刊业的影响>一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期刊业的现状及加入WTO对我国期刊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期刊业一直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整体质量上升,期刊的思想、文化内涵与制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与世界品牌期刊的差距逐步缩小;品种不断丰富,200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8725种.  相似文献   

5.
赵可 《出版科学》2002,(1):27-28
"入世"对期刊业的影响 1.我国期刊面临的问题.在现阶段,中国期刊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分析和正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期刊业发展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期刊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我国的期刊业与传媒业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与传媒业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期刊业市场还有很多尚未开拓的领域,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企业去识别、去利用,可以说,我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还有很多市场空间亟待开发,中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吴锋 《今传媒》2008,(6):29-31
与网络业的全线飘红,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报业的"拐点"争议相比,2007年的中国期刊业显得相对平静,期刊广告和发行收入继续稳步增长,期刊产业整体呈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当然,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中国期刊业也面临着更为惨烈的竞争环境,内容提升和战略调整是2007年-2008年期刊业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刊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加入WTO后,境外期刊业势必会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国内期刊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严峻的挑战,已经成为中国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期刊发行现状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期刊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打造科技期刊世界级品牌的战略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期刊业面临越来越残酷的竞争环境,许多知名的国际品牌期刊将直接参与中国期刊市场的竞争.如何提升国内期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是新时期中国期刊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打造期刊研究专业杂志--对《Folio:》杂志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10,000份左右的杂志,仅次于英美;期刊总印数29.5亿,仅次于美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这样的期刊大国却没有一份专门研究杂志自己的专业期刊.缺乏专门的期刊专业理论杂志对行业的关照和指导,不利中国的期刊业发展,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先生说中国也正拟办一个专门研究期刊的专业杂志.基于此,对杂志进行个案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期刊业九大发展趋势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凤杰  王曦 《传媒》2006,(1):56-59
在21世纪头五年中,受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影响和调控,各类期刊此消彼长,各种资源聚散盘整,中国期刊业整体结构更趋合理,走上了更加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在此,我们结合国内期刊业的各种统计数据,尤其是新闻出版总署所公布的权威数据,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2004年中国期刊业的发展轨迹做一简单描述并加以评价,力求探寻新世纪我国期刊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以便为我国期刊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如何进一步推动期刊业创新,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期刊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第九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的主题,所以,我想就期刊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问题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认识. 一、我国期刊业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期刊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期刊体系.从规模、数量、门类上来说,我国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期刊大国.  相似文献   

13.
朝阳般的少儿期刊业——中国少儿期刊发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欣欣向荣的期刊业中,有一支正在悄然崛起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的少儿期刊业。中国少儿期刊在整个期刊业中,数量仅占2%,可谓“势单力薄”;与少年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的29%相比,也极不相称;与全国期刊面貌日新月异的质量提升相比,显得“素面朝天”,有较大差距。但是,中国少儿期刊是迅猛发展的朝阳文化产业。"一、中国少儿期刊的基本状况"少儿期刊,是一种以受众对象的年龄来界定的特定期刊。按照联合国的有关“未成年人”的规定,少儿期刊是指以0至18岁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刊物。建国初期,我国只有13家少儿期刊。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期刊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表现出强烈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人们的需求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市场表现出更大的潜在机遇.  相似文献   

15.
期刊品牌的特质与营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期刊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期刊正处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之中.和商业市场一样,期刊竞争靠的是品牌取胜.在欧美发达国家,期刊经营的历史比较长,品牌意识也较强;中国期刊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品牌意识是近几年才得到确立的.品牌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营建期刊品牌,不断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期刊才能参与国际竞争并立足于世界期刊之林.然而,中国期刊目前还处于期刊品牌的探索期,业内人士对于期刊品牌的认识不够深刻,期刊品牌还不成熟.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期刊品牌的特质与营建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姜红 《出版广角》2015,(12):8-11
互联网时代,期刊业加速转型势在必行.为此,期刊业应苦练内功,提升质量,增强对读者群的吸引力;突出专业性,形成在特定领域的优势地位,打造期刊品牌;加强数字化期刊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外期刊出版管理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涂晓华 《编辑学报》2010,22(4):374-376
为提高中国期刊业的竞争力,从中外期刊业出版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外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的办刊管理、出版立法、开放存取模式、经济调控机制、行业组织管理.认为我国对期刊业的管理方式应转向主要以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的间接管理,行业组织的行业管理职能应得到强化,同时期刊发展应顺应世界学术出版潮流,加强开放存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杨春兰 《传媒》2006,(10):31-34
初秋的北京香山苍山翠柏、郁郁葱葱,仍旧一派生机盎然.9月22日下午,"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拉开了序幕,此次会议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期刊业的创新竞争力"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出版业、期刊业的代表200余人齐聚于此,共话期刊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积龙 《新闻界》2003,(6):52-53
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国的期刊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中国有9029多种期刊①,仅次于美英;期刊年总印数29.5亿册,仅次于美日;发行广告收入约为120亿人民币。②中国作为一个期刊大国已名副其实。期刊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期刊理论研究为其健康发展作关照和指导。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这样一个期刊大国,却没有一份正式的期刊研究的专业杂志。本文就从多维视角来分析这种期刊研究杂志的缺失,力图使读者了解这种缺失对我国期刊业造成的影响,以此来呼唤中国期刊研究杂志的诞生。一、从对期刊学术研究成果看中国期刊研究杂志的缺失期刊…  相似文献   

20.
莲子 《传媒》2001,(12):20-21
加入WTO,使中国期刊业面临境外期刊业的巨大冲击,作为中国的期刊人,我们同样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强手的压力和挑战.躲避是不现实的,只有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正视强手,沉着应战,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蛋糕做大做强做优,增强与对手相抗衡的实力和竞争力,才是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