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国内常有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喜欢上学了。按英国的学制,妞妞5岁进了学校,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你学…  相似文献   

2.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国内常有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有外语基础,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喜欢上学了。按英国的学制,我的女儿妞妞5岁进了学校,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7,(12):33-33
英国人认为只有感兴趣的事才会使你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你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按英国的学制,小学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课程。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英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场所,除对学校特别照顾外,周末还设有很多父母与孩子二起参加的免费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4.
施晓慧 《教育》2007,(4S):52-53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相似文献   

5.
施晓慧 《教书育人》2004,(12):18-18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相似文献   

6.
妞妞有个玩具箱,玩具箱里的玩具真多啊。妞妞总是喜欢最新的玩具,当她得到了新玩具的时候,老玩具就从她的小脑瓜儿里消失了。就在儿童节那天,妞妞正在院子里和小朋友们玩,妈妈回来了:“妞妞,你看,妈妈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妞妞顾不上收拾撒在地上的老玩具,接过妈妈手中的盒子,  相似文献   

7.
妞妞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她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小白兔长着白白的毛,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妞妞可喜欢它了,白天和小白兔一起游戏,晚上让小白兔睡在自己床头的桌子上。过了一段时间,妞妞发现了一个秘密:小白兔从早到晚都不睡觉。妞妞去问妈妈:“妈妈,小白兔为什么不爱睡觉呢?它是不是想妈妈了?”妈妈说:“你晚上在睡觉,当然看不见小白兔睡觉了!”妞妞说:“不对,晚上我上厕所的时候,看见小白兔也没有睡着呀!”妈妈说:“那你去问问爸爸吧。”妞妞的爸爸是一个动物学专家,知道的事情可多了!妞妞跑到爸爸的书房问爸爸,爸…  相似文献   

8.
妞妞妈妈最近很心烦。原来,阿姨在妞妞4岁生日时送她一件粉色的连衣裙,穿上后像个小公主。妞妞特别喜欢,天天吵着要穿公主裙,而一旦妞妞穿上这条裙子,她就死活不肯换下来,也不管裙子有多脏。你怎么哄她、劝她  相似文献   

9.
一、英国学校地理教育的变化 英国一直是比较重视地理教育的国家,早在17世纪,英国当时的文法学校就开设地理课,但地理课获得普遍而稳定的地位却是19世纪中期以后.20世纪50年代地理课开始衰落,70年代中后期衰落趋势逐渐被遏制.80年代末通过政府法规使地理课得到了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0.
说话算数     
妞妞大胆、聪明、做事积极,可就是不爱午睡。每天到了午睡时间,她就满脸不高兴,进午睡室、脱衣脱鞋也都慢吞吞的,钻进被窝后仍不停地动来动去。一次,我在与妞妞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妞妞是一个很守信用的孩子,答应过的事就一定会想办法做到。另外,我还了解到,去年妞妞因为午睡不好没被评上全能宝宝,至今还耿耿于怀。我想何不利用这一点呢?一次自由活动时,我有意接近她:“妞妞,你这么能干,这学期应该争取拿全能宝宝!”她一听,连忙点头。“你知道,去年你为什么没评上全能宝宝吗?”“我午睡不好。”“那你愿不愿意改呢?如果你能改,今年评全能宝…  相似文献   

11.
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饱、睡好、玩得高兴、学得愉快,成为受同伴和老师喜爱的小朋友。可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不喜欢我"时,你该怎么办?4岁的妞妞刚升入中班,新换了班主任,她明显不适应,回家委屈地向妈妈倾诉:"老师不喜欢我,她喜欢朵朵,今天提问朵朵了,还对朵朵又亲又抱。"妞妞妈听了女儿的话有些焦虑:都说和老师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可我们并没有什么经验,女儿又内向敏感,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如果幸福是浮云,如果痛苦是星辰 程晓希是陈彦转学到新学校认识的第一个同学.程晓希最喜欢歪着头看着陈彦,说:"如果幸福是浮云,如果痛苦是星辰,那我的生活简直是万里无云,满天繁星啊……"坐在程晓希左边的林嘉撇撇嘴,一脸不屑地说道:"不就每次没考进前三名嘛!至于吗?" "怎么不至于?"程晓希一脸认真,"你知道我妈就指着我的成绩活着呢?她跟我除了聊学习,再没话题,她连郭敬明是谁都不知道……那天指着电视上的小四问我:‘现在这样啤酒罐踩一脚的脸都能混娱乐圈了?"" 陈彦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我喜欢阿姨." 程晓希嘟囔了一句:"喜欢,喜欢给你做妈去." 陆嘉的目光在程晓希和陈彦的脸上移来移去,突然爆笑:"你妈也是他妈,你们俩啥关系?" 晓希站起来追着陆嘉打,脸红通通的.  相似文献   

13.
2月14日晴从前,有一只天鹅,她长得格外美丽,叫丽丽,她还有一个远房表妹,是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叫妞妞。有一天,丽丽要到玉河(妞妞的家)里探望表妹。一会儿,丽丽就到玉河里了。妞妞一看,是姐姐来了,赶紧上门迎接:"丽丽表姐,你怎么来了?""嗯?不欢迎吗?"丽丽傲慢地说。"不,姐姐。"小鸭子妞妞微笑地说。妞妞刚进门,就听见丽丽在大叫:"妞妞啊,你的衣服怎么都这么难看呐!"妞妞低下头来很害羞。然后,丽丽骄傲地指着自己  相似文献   

14.
小君:正值复习迎考之际,老师每天看着你愁眉不展、痛恨自己无能的样子,真有种心疼的感觉。尤其是阅读了你那篇描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内心感受的日记,你那声声的叹息与苦苦的自责,似乎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孩子,你真的很辛苦,也很痛苦!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番辛苦这般痛苦,对你的学习有过帮助吗?你的辛苦你的痛苦,只能使你精神颓废,心情沉闷,成绩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5.
妞妞的妈妈正准备做午饭,妞妞却在翻箱倒柜。"女儿,干什么呢?""妈妈,我们刚学过‘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我想测量粉笔的体积是多少。"妞妞头也不抬地回答。"那还不简单,你用书本上的方法,把粉笔直接放到水里不就可以了?""好咧,我试试!"说着,妞妞在找出的水盒的水位上做了标记,然后取出从学校带回来的几根粉笔,把一根粉笔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  相似文献   

16.
妞妞的妈妈正准备做午饭,妞妞却在翻箱倒柜.“女儿,干什么呢?”“妈妈,我们刚学过‘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想测量粉笔的体积是多少。”妞妞头也不抬地回答。“那还不简单,你用书本上的方法,把粉笔直接放到水里不就可以了?”“好咧,我试试!”说着,妞妞在找出的水盒的水位上做了标记,然后取出从学校带回来的几根粉笔,把一根粉笔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  相似文献   

17.
妞妞是谁呀,妞妞就是虫电虫城里最可爱的小青虫。渔虫虫城里新开了一个舞蹈学校,妞妞也来报了名。肠“扭一扭呀,扭一扭”’妞妞连走褚都在练着跳舞,她很快就学会了跳扭扭舞。“踢踢踢!踏踏踏!”虽然身体不太灵活,可妞妞每天坚持练习,现在把踢踏舞也学会了。.每1口尸.学校  相似文献   

18.
不听话还是听不懂话?文/舒心妞妞3岁多了,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着要找妈妈。老师:“你哭,我就不带你找妈妈!”妞妞一听,大哭起来,越哭越激动,越哭越伤心。难道真的是3岁多的孩子不听话吗?是她故意要与老师作对吗?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年轻的家长抱怨自己...  相似文献   

19.
女儿渐长大     
女儿小名妞妞,今年4岁。俗话说:“育儿莫过娘辛苦。”确实如此,四年来,养育女儿的艰辛恐怕只有我自己知道。然而,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所带给我的惊喜和甜蜜也只有我才能体味到。有一天,妞妞拉肚子了,她坐在抽水马桶上哭着喊妈妈:“妈妈,很疼!”她指着小屁股。我看了看她发红的小屁股,就说:“马上洗澡。”妞妞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三种教师:第一种是学生因为他的存在而愉快、开心;第二种是学生因为他的存在而痛苦、拘束;第三种是学生没感觉他的存在。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中医学上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痛苦,都是因为师生不“通”。一般来讲,学生情感生活不能接受你,就不能接受你的教育;学生不喜欢你,也相应不喜欢听你的课。教育的前提——师生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