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法家是极端专制思想的鼓吹者,也是最早的专制政体创建者的精神导师。在实践中,秦始皇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以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实行全面的专制统治。儒学的理论本质与专制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尽管儒家思想有被专制统治者利用的成分,但中国传统社会专制主义的罪魁祸首却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相似文献   

2.
孔子周游列国及儒学发展的初期,儒学并不被统治阶层所接受,秦国统一天下后,儒学更是遭遇了其发展的最低点。汉初儒家信奉者与统治者互相看到了彼此的重要性,叔孙通、陆贾、贾谊等人用儒家学说说服统治者,而统治者也逐渐乐于用儒家学说来作为统治之术。儒学与政权相结合,逐步成为王朝的统治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据此回答1~2题: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A.改变孔子儒学先师的形象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C.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D.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2.新文化运动中,批孔实际上针对的是A.儒家思想文化B.孔子思想学说C.儒家传统道德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据此回答3~6题:3.我国历史上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最早可追溯到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汉朝统治者实…  相似文献   

4.
法学思想在秦朝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确定了以法家学说作为统治的指导思想。秦王朝虽然有着传统的法家思想,却没有反儒的传统,秦始皇并未明确表示取缔除法家以外的其他各家学说。终秦一代,儒学仍然存在,并且对秦朝统治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加之秦政府在学术思想上确实设了一些制约的框框条条,儒学研究只能算是发展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5.
<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及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基于自身利益,提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各种主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推动了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时期,墨家、道家思想占据优势地位,到战国后期,墨家式微,法家、道家和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秦汉统一之后,统治者为稳固统治,极力推崇思想上的“大一统”,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相似文献   

6.
旨在从战国秦汉之际思想与政治的互动及政治文化演进过程的意义上透视、阐释汉代儒学复兴的政治文化意蕴.作者认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而得以全面复兴,既是诸子学各种理论取向冲突、竞争以至走向整合的结果,是统治者对政治指导思想所作的历史性实际选择的结果,更是由于它对秦汉间政治发展的变局及其问题作出了一种积极的回应,而且这一回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同和适应,二是反思与挑战,其核心则是"评估权力".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是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着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汉代画像石刻作为汉代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从它的题材内容思想等方面可以形象地复原出整个汉代社会生活。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作为汉代祠堂画像石的代表集中反映出儒家"仁"和"忠孝节义"的思想,为研究汉代儒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9.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具有强烈的人世参政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内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和治世主张。自创始起,懦学与政治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学的治国安邦之道直接切入封建政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择要论述儒家治国安邦的政治学说。一、一统,大同“大一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政治主张,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维护国家统一的理论依据。这种国家统一的意识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人诗经·小雅·北山》…  相似文献   

10.
陆贾是汉代儒学改造的先驱,他面对秦汉间新的政治形势,积极提倡儒学,自觉对儒家思想做出调整,并在调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使儒学的宗旨与功用逐步为刘邦朝廷所认识,促成了儒学与君主权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因之而强大。后期法家将“法治”转向了“术治”,形成了一套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帝国因之而速亡。  相似文献   

12.
陆贾和贾谊都是汉初重要的思想家,通过对陆贾和贾谊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汉代儒家思想间的多元、融合是在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而来的。新学说总是对原有的旧学说继承的要比发展的更多一些。陆贾和贾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汉初现实情况和对先秦历史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也代表了一种区别于先秦儒学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从汉初到武帝前经历过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时期。虽然焚书坑儒给儒学造成了极大打击,但秦统治者并未完全放弃儒家思想,而且汉初的黄老思想中也渗透有很多儒家的观点。此外,儒学在民间的传承也从未中断。在这一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积极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儒学适应了汉代现实政治的需要,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一切与儒家思想在汉初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融通,对秦国的兴盛和秦王朝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汉承秦制而有所损益,进一步确立了"外儒内法"的统治模式。先秦以来的儒法思想融通,以国家融通方式、集体融通方式及个人融通方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逐步加深,其相互交织、共同形成的主流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维护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结构,造就了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的相对稳定格局。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儒家仁政思想、中国古代天命思想和佛教慈悲思想影响,统治者秉承汉代遗风,以政府行为为主,通过安置流民、赈灾济荒、医疗救恤、社会养老、军人优抚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弱势群体,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汉朝最初的百年之间,统治者所采纳的统治思想大体上是从黄老思想转向阳儒阴法。这种变化既与黄老、儒家和法家三家思想各自的特点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统治者个人的特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清初,降清的大批故明汉官成为清朝入关后政治、军事不断取得胜利和稳固统治的重要力量,清朝统治者一方面依靠、任用汉官,将其视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另一方面在涉及满汉矛盾和动摇满洲贵族集团根本利益问题上,毫不犹豫地惩治汉官中异己分子。顺治帝亲政后大胆任用汉官,同时对降清汉官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特别是对江南籍汉官的猜忌和打压尤为明显。严厉惩处江南籍汉官和严禁结社订盟的政策,表明顺治帝对江南文人崇尚气节、复明排满情绪以及可能出现蔓延之势的极度忧虑和恐惧。清初对江南缙绅的猜忌、提防和弹压,是在清朝入关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冲突的反映。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臻巩固和关外守旧满洲贵族的逐步消失,面对新形势,清统治者对江南缙绅的政策也产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秦国以法家的赏罚理论为指导制定国策,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终灭六国.秦统一后,继承了法家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加之专任刑罚,阶级矛盾激化,以致速亡.秦因法家思想而兴,也亡于法家思想.从秦运用"刑德二柄"的法家思想及专任刑罚到汉代采用礼法并用的"霸王道杂之"的转变大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这近百年的时间可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大变化时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秦汉两代统治思想变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传统治术的两端,并且由此产生“儒生”与“文吏”二类文官群体的分类。汉代中期前后,“霸王道杂之”的政治运作模式确立,儒生、法吏并用,或者以儒术缘饰法术,此运作模式有利于帝国行政和大一统的思想控制。汉制,郡国守相不用本郡国人,西汉外籍蜀官在巴蜀地区的施政带有“霸王道杂之”的色彩,使得地方基层社会逐渐被整合到国家秩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地方化”。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行事具有典型意义,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观察和分析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从统治政策和帝王个人素质两个角度,对秦亡汉兴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史为鉴,找寻秦亡汉兴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