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儒林外史》作为清代著名的小说,一直备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关于《儒林外史》的主题,五四以来,先后有“反科举制度”、“反功名富贵”与“一代文人有厄”诸说。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续书《金屋梦》若干问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屋梦》是一部据《续金瓶梅》、并参照《隔帘花影》删改而成的《金瓶梅》续书,最早刊登在上海《莺花杂志》上,编者当为清末民初文人孙静庵。《金屋梦》“凡例”基本上在《续金瓶梅》序文以及“凡例”的基础上割裂改窜而成,又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金屋梦》之恢复有关宋金战争的描写,固然有清朝灭亡可以无所顾忌的原因,但亦是编者孙静庵民族思想的影响使然。孙静庵改编《金屋梦》没有走晚清“翻新小说”的路子,与民初政治及社会思潮变迁影响小说风气发生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汝珍《镜花缘》虽列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然其“数典谈经”均在小说情节进展之内,艺术上亦有匠心,尤其反映了清代文人生活值得重视;作者也未囿于古书,能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小说表达出多方面新鲜思想.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斯奋的《白门柳》是一部思想深邃,艺术深湛,风格特色突出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所取得的多方面的思想艺术成就,已有许多评论文章作了深入的、中肯的分析和论述。这里,专门就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和特色,谈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笔者认为,《白门柳)》思想艺术成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最大的和最具特色的成就无疑是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小说用从容不迫,细腻传神的工笔画描绘了一批封建社会动乱时代的文人知识分子的生动形象。小说以一群文人知识分子作为“历史”的载体,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且不仅仅从政治的角度,也从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拍》体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拟话本的困惑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明时代,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分化,逐渐明朗成演唱的戏剧和传诵的小说。鲁迅先生称此前此后模拟话本的小说为“拟话本”。这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概念屡经变化,其界限被随意划改,最后变成了如《辞海》所言的很宽的模糊概念:“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代表作则为如冯梦龙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两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由鲁迅先生这一观点出发,则有种种派生的说法。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中说“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范宁《<话本选>序》中说的“宋文人编‘话本’,目的是预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金瓶梅》诞生于十六世纪末叶,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这部作品不仅以缜密细腻、宏丽铺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我国文人独立创作小说能力的日臻成熟,而且以丰富奇异的思想意蕴,成为我们民族审视自身发展历程的文化瑰宝。 《金瓶梅》历来以“奇”称胜。如作品一问世,马上即因能给人“奇快”和“惊喜”而迅速流布。入清,顺治刊本的《续金瓶梅》卷首,西湖钓叟序云:“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三国》、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十六回本《扬州梦》的主要人物陈晚桥,其原型是“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这篇小说描绘了十八世纪前期扬州社会的众生相和风俗画,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结构上多用书中人物讲述往事的形式串联故事,故事情节大部分可以从《扬州画舫录》、《板桥集》等书中找到出处。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三种人:文人、盐商、妓女。盐商和妓女的故事都是从文人口中道出,小说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得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汉学家商伟教授在他的专著《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中对《儒林外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对这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进行诠释;将《儒林外史》定位为文人小说,讨论它作为文人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探讨其对正史权威叙述的反驳、无情的自我质疑、强烈的自我意识,重释了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连环计》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护汉家江山的正统思想、君臣道义思想、“立功”“立名”思想、崇尚智慧(勇武)的思想、爱美的思想、宿命的宗教迷信思想。明人王济的改写本传奇《连环记》与之相较,在基本主题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两剧变化的背后有深层的历史背景、时代文化特色和文人创作心态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石埭人周太谷创办,曾活跃于山东、江苏一带,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创始人周太谷及各代传人在前人基础上对格物致知进行了阐发,自知生、养生、全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本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位特色,丰富了传统格物致知说的内涵。太谷学派格物致知说,不仅在内涵上使传统的格物致知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在理论上也使传统的格物致知说提到了生命哲学的更高层次。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斯大林逝世60周年之际,俄罗斯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这位伟大人物。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治经济转轨的阵痛之后,俄罗斯民众更加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评价“国父”,斯大林的形象正经历一个“去妖魔化”的转变,斯大林主义研究在俄罗斯也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编纂的<新列国志>在学术界至今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即使面世的几篇文章都以<东周列国志>为题,这对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师是极不公平的.实际上,<新列国志>既能佐以历史,又能在史实的框架内任意虚构,驰骋想象,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语言通俗而简练流畅,取得了使原作无可比拟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全唐文>所录陆贽的文章有146篇,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代皇帝所撰的制、诏、敕、德音、册文等;另一类是献给皇帝或欲献给皇帝的状.这些实用性文章富于文采,颇具感染力,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其制、状文章的创作技巧,从而揭示其实用性文体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曹植集虽经前人多次整理,但其中值得商榷以及悬疑不决之处仍然不少。对其中部分问题加以探讨,有助于曹植集的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6.
涪陵是巴枳文化的重要地域。春秋战国以后,巴人西迁枳地,积极进行政权建设、经济开发和文化创造,形成了极为重要的、卓有特色的、绚丽多彩的巴枳文化,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之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治李冶辨     
元代著名学者李治的名字是“治”还是“冶”,历来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原名为“治”,后因种种原因,又名为“冶”。  相似文献   

18.
在涉及“脂批”的红楼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应澄清所谓“脂批”中,哪些是后人之作或辨别何者确是当时人之“脂批”.把不属“脂批”者排除后再考虑是否批者和作者看法一致,才是判断“脂批”价值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的《别智玄法师》是其晚年一首重要作品,但此诗写作的具体时间一直没有确定,对此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存在不少误解。根据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考证,智玄就是唐代法师知玄,李商隐与知玄有过密切的交往,此诗是李临终前夕写给知玄的诀别诗,也是他的绝部分笔。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及天启《滇志》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两部志书的相异点和相同点进行简要的比较,并对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