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林漫步     
一是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活的具有个性的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一种事件性的新闻。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存在绝对相同的两个事件。新闻应抓取事件的个性事实,共性的事实往往不能构成新闻。这是采写新闻最基本的要求。二是现场短新闻是一种经得起宏观考证的报道。我们采写的大量的现场短新闻,只是截取了事件的某一片段。同类事件间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新闻采写只能截取事件有个性的部分。然而,却不能将这一部分的事实独立于总体的事件。我们虽然未能对事件总体现场实录下来(有些还因为短新闻的篇幅限制所致),但必须将截取的那个片段到总体的  相似文献   

2.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短小精悍、新鲜活泼而见长的现场短新闻.日益受到读者青睐。现场短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具有哪些特色.我们该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呢?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新闻记者。笔者认为。采写现场短新闻应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文体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普遍重视。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的新课题。但是,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采写了所谓“现场短新闻”,其实本人并没有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而是通过事后访问“复原”而成的。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用复原法采写现场短新闻有违现场短新闻提出的初衷。大家知道,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新闻单位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如何推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它愈来愈引起新闻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场短新闻是由现场、短、新闻三个概念构成的。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首先是如何捕捉现场。现场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有计划发生的现场,比如抗洪救灾队伍进驻灾区是有计划的,完全可以到现场去采写;二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场,比如拦河大堤连遭暴雨袭击,水位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的题材选择。目前在新闻界的认识极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只适合于写事件新闻;有的认为,那种早一天采写与迟一天采写都无关紧要的题材,不属于现场短新闻。那么,事件新闻就都能写成现场短新闻?非事件新闻就笃定不能涉足?我看不能这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倒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可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因此,者用通常的采访方法和技巧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笔者分析了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觉得其采访的“特异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拓宽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记者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通常的采访方法已不能适应它的要求,笔者对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觉得其采访的“特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应变能力记者的采访,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对所要形成的新闻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现场短新闻是近几年新闻的奇葩,它一面世,就受到了读者、作者和专家们的关注和欢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报纸上。现场短新闻为什么能这么快的被人们所认同?这是目前专家和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边认识、边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采写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写法生动灵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新闻单位都在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前不久,光明日报在头版用了差不多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一组包括现场短新闻在内的短新闻集纳,如此积极地倡导,令人兴奋。我偏爱现场短新闻,仅这几年就采写过几十篇。在全国记协举办的三次全国性评比中,我有3篇作品获奖。当然...  相似文献   

13.
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一是现场感强,二是篇幅短小(评奖文字作品要求不超过千字)。这样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阅读省时,可读性强,读者喜欢;而且能够使版面增大稿件容量,以传播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新闻媒介的历史使命。那末,采写现场短新闻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选题要精当现场短新闻,毕竟是新闻中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不能不考虑新闻事实是否适合用这种体裁来表达。有的新闻,现场感可谓强烈,但未必能短。中外新闻史上,都有这样的先例。1956年新华社采写的《当你们睡熟的时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新闻中,现场短新闻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电视新闻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采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改进采访作风,提高宣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采写,其选题是固定的,即消防救援工作,其特点也是十分明确的,即现场感强、短而精、新闻价值高。单单掌握了这些普遍特点,并不能写出优秀的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如何将其写活,写实,写得深入人心,才是最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研究,从采访、写作、立意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消防救援现场短新闻采写的三点见解。一、采访要亲临现场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对在新闻现场听到、看到、想到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10月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提出大力倡导采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我国新闻界现场短新闻的采写已蔚然成风,产生了一批有声有色、颇有影响的佳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好评。这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而现场短新闻在写作形式上的独特之处也是引发这种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瑞环同志在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颁奖大会上指出,现场短新闻具有真、新、活、短四大特点,其中新、活、短三项都涉及到这种体裁的写作形式。这里,我们想探讨一下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一个方面,即现场短新闻的开头与结尾。在这方面,现场短新闻有充分条件摆脱一般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现场短新闻的构成以及它与短新闻、新闻的关系,目的在于探求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规律。总的来说,新闻采写,特别是现场短新闻采写,可以概括为“成在写作,功在踏访。”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踏访尤为重要。现场踏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科、引导发言;现场采访,一般处于事发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只能因事制宜,不宜事先拟定提纲,带着框  相似文献   

18.
11月15日至17日,被与会者一致认为“见解纷呈、气氛活跃”的现场短新闻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参加研讨的人员,既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大家围绕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特征、要素以及提倡现场短新闻的意义、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方法,交流了经验和看法。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新闻界刚刚掀起了采写、评奖现场短新闻的活动,呼吁更多的记者和编辑们把视线转移到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我有幸陪穆青同志在红旗渠和石板岩山区采访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短新闻(以下简称《情》),相继被《安阳日报》、《河南商报》、《大河报》和《新闻出版报》采用。同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一些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应该说,大多数读者被打动是被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对红旗渠的深情所感染。但回顾一下该文的采写经过和体会,进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特色,也应该是作者对读者和编发该文的诸报编辑和记者同行们的一种回报。 真实真情真意境 采写现场短新闻,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及时编发优秀的现场短新闻,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