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文化校园: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刘颖慧 《文教资料》2011,(14):188-190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自身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当前,高等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失落影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本文利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了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原因,并探讨了大学精神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环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我国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内容上存在着缺失.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定位不准确,缺乏对大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人文精神的培育,缺乏对生态文化的培育和传播,缺乏对社会不良思潮的"抵抗力".就要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要重视对大学精神的培育,积极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强化教师、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引领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精神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校园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我国高校的突飞猛进发展,校园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危机"。校园景观是传递校园文化的符号,它通过植物、雕塑、小品、建筑等反映大学文化精神,并赋予校园环境以特定的场所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重在提升校园文化底蕴,铸造大学精神,积淀文化传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当前,教育的市场化、功利性日渐凸显。面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严重失范,大学精神的失落,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重建大学精神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大学精神缺失等都使得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要通过构建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和弘扬大学精神、加强校风建设等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理念的凝练过程.地方高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科学确立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二是以“三风”建设为依托,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对于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而作为大学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化校园很少被详细论述,偶有提及的也仅仅不加区别地将两者放在同一层面上.文章认为,文化校园的创建是一个需要长期创新、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文化校园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在明晰相关概念的前提下进行.文章在对校园文化、文化校园、大学精神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以大学精神为指引构建回归文化本质的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进而达到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沦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交点在于都是为了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认为可以通过构建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开辟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和重视网络的作用等方面来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并以此来助推具有自身特点的河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体现着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独特内涵。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具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培育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凝炼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创新思想观念与管理制度、提升学习力与创新力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视域下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不断的成长、完善过程中,通过全校教职工和一批又一批学生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而淬炼出的一种特殊价值取向和一种文化形式,一个大学的精神一旦形成,它将成为教职工共同追求的一种信念、也将被学生们一直传承下去,它是时代精神、教育理念和大学个性的集中展现。阿坝师专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推动着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传承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走得更好、更远。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目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们往往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轻视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得校园文化在建设上缺乏灵魂,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导致不少高校的大学精神缺失.大学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加强物质文化,巩固行为文化,铸就大学精神,而且要把大学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引领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形式,又预示着其影响力和结果。省属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由于大学精神的缺失,凸显出边缘化与功利化的时弊,存在凝聚力和影响力不足、形式化和浅表化实效性困境。以大学精神匡济以上弊端,需回归和重新审视大学精神,对之予以重拾与凝练,首先要在制度和理念上保证大学精神的"在场"。通过创新机制和载体、突出地方师范大学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重视精神育人等途径实现大学精神的播撒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折射出校园人的精神追求;制度文化建设要侧重于把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化;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大学精神的铸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