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华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学季刊总索引》第一号出版已整整五十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理论空前发展,图书馆学刊物和图书馆学论文索引编辑出版的数量之多及内容之广泛丰富,都是这本索引书难以比拟的.然而,作为运用外国引得(Index)的方法给中国图书馆学论文做索引的第一部著作,今天翻阅起来,不仅不觉陈旧过时,反而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
《爱与意志》在美国是一部影响广泛,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1969年刚一出版,立即被《纽约时报》书评栏誉为“本年度最重要的书”。不少评论家也纷纷称赞它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称赞它“内容丰富,充满智慧与机敏”,“是那种可能给我们时代以拯救的书”。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学孟昭晋教授的《书评概论》一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全书结构完整,既是一本论述书评理论的专著,也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全书除正文7章外,还有《中外书评作品选读》、《课程教学法献议》两个附录和“参考征引书目”,更值一提的是作者还编了一个此书的“人名/主题索引”,不仅便于读者查检,而且也为其他教材、学术著作的出版开了先河,因为“索引少”是中国大陆书籍出版的通病。 该书之结构特点,首先是它提供的《中外书评作品选读》省去了查找原文作品的时间,可以使读者更好地领会正文中的分析文字;其次是《课程教学法献议》使“书评”课的讲授易于为人们按受、掌握:再其次是书后所附之“索引”,免去了读者查找标注之苦,例如笔者在研究作者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历经15年编纂的卷帙宏大、内容浩繁的巨著。为了编纂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诞生了。 作为百科出版的“领头羊”,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断地在转变生存意识、产品结构和经营意识,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独立创业的新路:最早开发百科全书光盘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齐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开始了第二版的出版工作。仅 1993—1998年.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有《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世界市场全书》等 160 余种图书分别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国家大奖及其他奖项。  相似文献   

5.
●中式“心灵鸡汤”出炉在即 随着《心灵鸡汤》、《一杯安慰》等书走红市场,中国的出版人也在努力抓住机会。据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凡介绍,按照目前工作的进度,《一杯安慰》中国版今年(2003年)就可以和广大读者见面,在第一部“安慰”书籍出版后,出版社方面还将陆续推出《一杯安慰给下岗职工》、《一杯安慰给残疾人》等一系列“心灵鸡汤”给读者。 ——北京娱乐信报  相似文献   

6.
书籍构件为整个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旧中国注意于书籍构件,特别是索引,当推商务印书馆进入王云五主政,《四角号码检字法》成功后。为书编制索引的极多,《辞源》不必说,有些书如《佩文韵府》这样大部头的资料书,现在的人因为不懂韵,离开商务编的索引已无法利用这部书了。再如《十通》,那样大一部百科性史料书,给它编了名目索引和现代目录,这部书就活了。又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全书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大型多卷本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图书、档案、情报》卷是其中的一卷,系由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三个学科的条目合编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档案、情报》卷图书馆学部分的条目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在本届订货会刚刚度过30岁华诞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格外引人关注。作为有图书出版界“航空母舰”之称的中国出版集团的主题社,大百科社此次隆重推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吸引了无数读者和图书经销商的目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国家“九五”、“十五”重大出版工程,是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全面修订重编,自1995年至今,前后历经14年,是面向21世纪,代表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大百科全书。全书打破第一版按学科分类排序的编排顺序,按汉字音序统编出版,是我国第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张琪玉 《图书馆杂志》2001,20(10):52-53
1 光盘版及其索引体系概况《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集全国各学科、各领域、各部门的20672位著名的专家、学者经过15个春秋,于1993年完成。该书卷帙宏大,内容浩繁,是涵盖人类的知识和历史,记述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成就的巨著,代表了我国工具书的最高水平。《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则进一步完善了这部工具书的结构,更好地发挥了它的功能。该光盘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0年10月出版,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  相似文献   

10.
一本好书,开卷有益,能传授知识,陶冶情操,使读者进步,心旷神怡,受到教育,获得美的享受。诚然,今天这种书为数不少,使人高兴。但是,近几年来,那种所谓“写真实”、“干预生活”的作品,也实在令人担忧!有本名叫《中国:都市的困惑》的书,就属于这一类。此书于1991年11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刘爱平著。据该书《后记》说,它是作者在近五年中创作的四部长篇中的第一部纪实文学,描写的是大武汉的“黑户生活”。“黑户”者,从湖北省各县城  相似文献   

11.
不少图书都有“出版说明”(或“编辑说明”),内容大致是从出版社(或编者)的角度向读者说明一部书(或一套书)的出版目的、编选意图、编辑过程等与成书有关的文字,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无疑是迄今为止在断代诗歌总集中份量最大的一部诗集。这部书到1995年底已经出版了25册,但是,全书一共有多少册?编辑、出版者没有在书里交代过。偶然从一则图书广告中了解到,《全宋诗》一至二十五册北宋部分  相似文献   

12.
陈乃乾先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室名索引》、《别号索引》两部工具书,为查阅古代文人的室名、别号给读者带来了不少方便也填补了文史工具书的空白。中华书局于1957年将陈先生两部工具书合并,改名为《室名别号索引》出版。嗣后,中华书局编辑部又收到丁宁先生、何文广先生、雷梦水先生的补编稿,汇为一编,名为《室名别号索引补编》,与《室名别号索  相似文献   

13.
胡泳 《网络传播》2004,(3):58-59
翻阅匡文波所著的《网民分析》一书,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他对传播活动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化的强调。其实传播学当中“受众”一词的翻译是很成问题的,它给人留下的是被动接受、毫无办法应变和选择的感觉,这在传统的大众媒体时代都不适用,到了网络媒体时代就更显得悖谬;但这个词已有点约定俗成的意思,姑且我们还是用它来指代听众、观众和读者的总和。匡文波在书中所要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国编撰有关出版专业方面的图书不下百种,新近又出版一部大型综合性辞书——《中国出版百科全书》。这部书编撰了十年,参与编撰的专家作者达400人,他们大都是出版界与理论界的知名学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的大百科全书74卷中,有一卷为新闻出版卷。这部书虽洋洋大观,也是史无前例的,但在这册分卷中出版部分只占全书的一半。由于篇幅的限制,出版与编辑、印刷、发行多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丛书、多卷本工具书或报刊合订本,已陆续制作成光盘 (CD- ROM),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画报 (50年合订本)》、《中国出版年鉴 (1980─ 2000)》等。这些电子书刊以其体积小、容量大而深受读者青睐。如《四库全书》收书 3 400余种, 36 000余册,本需一座藏书楼存贮,而制成光盘仅百余张,用办公桌的一个抽屉即可存放;《中国大百科全书》 74册,制成光盘仅 4张 (1 1版),可放入衣袋随身携带。在 10多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事。   然而,随着电子书刊的日渐增多,读者对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百科学问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副总编辑金常政同志在给作者的信中,对华东师大图情系85届研究生张金芳的硕士论文《百科全书索引编制技术研究——兼论如何提高<中国大百科全书>索引编制质  相似文献   

17.
出版风气琐议□南方一个时期以来,出版行业内存在的种种不正风气颇被人关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是贪大求全。作为文化积累的手段,有计划地出版一些大部头的书是完全必要的,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鲁迅全集》、《巴尔扎克全集》等等的出版,都为我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路路通——《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常政 《中国索引》2005,3(2):20-21
本文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索引系统的特点。《中国大百科全书》索引系统包括各学科卷的条目笔画索引、条目外文索引、内容(分析)索引和全书总索引卷(编为全书的第74卷)。文章论述了内容索引编制的一些难点,以及总索引的功用。本文还提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索引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一部重点献礼书 2001年三四月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在全国出版系统精选了100种书,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献礼书,其申上海有15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烈士遗文大典》便是献礼书之一。 面对这部大书——《革命烈士遗文大典》,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只要良知末泯,没有人不会从它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含蕴于其间的强烈冲击波和巨大震憾力。可以说,面对这样一部大书,我们心里会油然生出一种厚实沉重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革命烈士遗文大典》其实更像是一部田文字和照片档案汇编而成的“大典”。翻阅着这本沉甸甸的“大典”,我们不但可以阅读到书写者本人留下的手迹(有的甚至是血书),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大书还力读者提供了书写者本人的照片。于是,我们不但从中读到了那些或掷地有声、或荡气回肠、或振聋发聩、或满含挚情的文字,更通过其中的一幅幅珍贵  相似文献   

20.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列宁与新闻事业》,受到不少读者的热烈欢迎。一些读者说,这是“雪中送炭”。该书出版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和作者赵水福、傅显明陆续收到一批来信。现将其中的一部分摘登如下: 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系教员郑保卫在给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的信中说:“近日得读贵社出版的《列宁与新闻事业》一书,受益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