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因校制宜中找到共性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课程适应能力了解课程特点,坚持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方向。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是通过其鲜明的课程特色体现出来的。虽然基础型课程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统一要求,然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对课  相似文献   

2.
以课程理解、主体参与、行动创生三个视角,分析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现实状态,强调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师生作为主体的课程参与、在体现课程规范要求中创新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3.
一、努力探索,独辟蹊径。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从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将所有内容渗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倡导实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发手段,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一、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特长的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来开发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从中圈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坚持学习下去,形成特长。在此环境下,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既可以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  相似文献   

5.
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校本课程所表达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因而在考虑社会需要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有个体差异的学习需要。因此,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但是,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多数学校基本上是把活动课、兴趣课、综合实践课当做校本课程,造成教师没兴趣、学生不重视的状况。我校在王庚民校长的带领下,提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相似文献   

6.
课程表是国家理想课程变成学校现实课程的中介,可以集中体现新课程充分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如果学校没有为学生编排出合理的课程表,那么,教育专家所说的—切现代课程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个学生设计课程、课程设置要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及课程体现选择性时代性等),都将成为无法变成现实的课程口号,因此,如何编排好课程表,是我们第一个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材处理体系的研究是我学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为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把握与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在专家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学校领导、教师全员参加,以"讲求实效,解放教师,注重研究"为总目标,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形成课程超市,向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形成一套可以共享的体现学校教学特色要求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营 《当代教育科学》2003,(6):46-47,5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这一要求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师评价制度。近年来,我校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为重点,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一、立足现实,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观念我校地处宁阳县城中心,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品质是特定学校的课程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整体品质属性。学校课程品质建设通过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等作用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品质建设主要体现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学校培养目标、规范有序的学校课程开发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课程决策过程、体现智慧的学校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动态发展的学校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了国家新课改的理念——培养所有学生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如何完善校本课程评价,关系着新课程改革能否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以实现。校本课程在国外的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对于校本课程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笔者将校本课程定义为:依据学校自身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与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由学校组织教师、专家、学生及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为促进本校学生个性化发展所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使命,校本课程的评价直接决定、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其它环节。校本课程要成为学生兴趣、需求及特长的土壤,让学生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开出个性之花。本文将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对象与方法三个维度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这次课程改革带来的是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深入和全面的变化,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增减,课程框架的重构,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新课程功能的设置,体现了我们国家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心和素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在教师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运用,要求教师必须提供生动的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所以,无论是教师本身和学校方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鲜活载体,课程规划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建校四年来,学校立足"让每一棵小树茁壮成长"的育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基点,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基于学生需求开发课程,二是基于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开发课程,三是基于家长及社会需要开发课程,四是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课程。丰富的校本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共性需求,奠定根基;又满足了个性需求,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3.
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提高中等职业信息技术课堂质量是满足信息时代对信息人才的需要。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推动教学的发展。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满足了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索生成性课程资源对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十几年的课程改革历程让我们认识到: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落实以国家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提升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因素。经过实践探索,我区管理者和教师的行为逐步发生变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方面有了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校长在落实学校内涵发展方面着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则立足课堂寻找适合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这  相似文献   

15.
一、努力探索,独辟蹊径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从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将所有内容渗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倡导实践教育活动。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另外,还建立起相应的校本课程审定小组、专家小组。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应该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一两门校本课程的能力,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努力探寻一条适合学生、教师、学…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科学合理的选题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熏风荡荡,吹遍中华大地,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学校悄然形成。然而,在推进课程实验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全体教师接受不问断的培训,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基于这样的目的和要求,我校以教师的发展、提高为本,尝试“创设教师学习的多种途径,搭建教师互相交流的各种平台,争取‘请进来、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及办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人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坚持教师为本,是学校教育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理念。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从实际出发,落实“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学会选择——新课改理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了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选修课的设置.对学生、教师、学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选修课设置已经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时,必须为加强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提供各方面的有利务件,以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