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目]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用同样多的钱合买同样价格的练习本。买来之后,甲和乙都比丙多分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1.20元。求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2.
贵在反思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必然的规律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次次的失败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成功呢?有几位学生问我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甲、乙、丙3个学生各拿同样多的钱合买同一规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元。我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则这样列式:0.36÷6=0.06(元)。显然这是错误的。于是我结合题意画了线段图,借助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1)甲和乙比…  相似文献   

3.
我是班里的“数学迷”,平时喜欢解些数学趣题,这不,五年级的萌萌就递来一道:两个同学出同样多的钱买了一批学习用品,甲拿了10本练习本,乙拿了6本练习本,其余的学习用品都平均分。因此,甲又补了2.4元钱给乙。问每本练习本多少钱?我让萌萌先谈谈她的解题思路,她认为:相差的钱数÷相差的本数=练习本的单价,即2.4÷(10-6)=0.6(元)。粗略一听,好像挺有道理,其实不能这样理解,她没能理解“甲为什么补了2.4元钱给乙?该补几本的钱?”正确的解法可假设甲“退”2本练习本给乙,这时,甲乙俩就真正平均分了,然后,再从乙处“买”回2本练习本,“付”了2.4元…  相似文献   

4.
过把主编瘾     
甲、乙两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段花布,原约定各拿花布同样多,结果甲拿了6米,乙拿了14米,这样乙就要给甲12元钱,问每米花布的单价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5.
例1甲、乙两个人要买同样的杂志,甲买一本差1.6元,乙买一本差1.2元,若两人合买一本,则还剩1.2元。一本杂志多少元?分析与解: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初看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改变思考问  相似文献   

6.
根据所求的问题,可以将题中的某些条件变换情境,或将其进行重新组合,以使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清晰、明确,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题目的。例1.甲、乙两个人要买同样的杂志,甲买一本差1.6元,乙买一本差1.2元,若两个人合买一本,则还剩1.2元。一本杂志多少元?  相似文献   

7.
最近某区举行的第四届小学《祖冲之杯》数学邀请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元?”虽经苦思,参赛学生都仍错解为:“14×(14÷7)=28(元)”。这道题构思巧,隐藏妙,未超大纲,不偏不怪,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是培养与考查学生分  相似文献   

8.
在购物中几个人合买、垫付、还钱……是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这类题无论数量关系如何复杂,解答时都可以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逐步分析、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成为已知条件为止。例甲、乙、丙三个人去商店,合买一根13米的跳绳。丙没有带钱,由甲付了8米绳子的钱,乙付了5米绳子的钱。第二天,丙带了应付的1.3元还给甲和乙。请计算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分析与解:要求“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应要知道每人应付多少元和甲、乙各付了多少元。从“丙带了应付的1.3元”,可以知道每人应付1.3元,但不知道甲、乙分别付了8米和5米绳子的钱是多…  相似文献   

9.
[题目]甲、乙、丙三个人各有一些连环画。甲给乙3本,乙给丙5本后,三个人拥有连环画的本数同样多,那么原来乙比丙多多少本?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甲和乙用同样多的钱合买西瓜,结果甲拿了24千克的西瓜回家,乙拿了15千克西瓜回家。后来,甲又给了乙1.62元。那么,西瓜每千克多少元呢?  相似文献   

11.
巧算钱数     
[题目]甲、乙、丙三人合买一台电视机,甲付电视机价钱的1/2,和乙付钱数的1/3相等,和丙付钱数的3/7相等。已知丙比甲多付了120元。求三个人各付了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题目]甲有28本故事书,乙有10本,甲给乙多少本后,两人同样多? [一般解法]此题要求甲给乙多少本后两人同样多,既然要求同样多,也就是把两人的书平均分。要想平均分,必须先求一共有多少本,一共有28 10=38(本);然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变叙法”,就是根据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改变原题的叙述方法,用另一种思路来思考,最终求出结果的一种解题方法.有些应用题,用常规方法解,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方法,而用变叙法,会使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请看下面的例子.例1.晶晶到商店买本子,她带的钱正好买5个笔记本或15个练习本.她买了3个笔记本,余下的钱全部买了练习本.问她买了几个练习本?此题用常规方法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用“工程问题”的语言可叙述为: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用5天完工,乙单独做要用15天完工.如果甲先做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完成,乙要用几天才能完工?原题通过变叙,很容易列出算式:(1-1/5×3)÷1/15=2/5÷1/15=2/5×15=6(个)例2.甲.乙、丙、丁四人购买国库  相似文献   

14.
某地小学生数学竞赛有一道赛题如下: 甲乙丙各拿出同样数量的钱去买某物。结果,甲和丙都比乙多得15斤,各人给乙1.5元钱。求该物单价。对于本题目,笔者访试了很多中小学生和部分数学老师,能正确作答的极少极少,所以,有必要写本文,论述浅见并探讨教学方法。被访试者的解法基本上只有以下两种: 一、甲多得到15斤物,因此再拿出1.5元钱,15斤物与1.5元钱相对应(丙亦如此)。所以该物的单价是1.5÷15=0.1(元) 二、乙少得15斤物,因此得到甲和丙给的共计3元钱,15斤物与3元钱相对应,所以该物单价是:3÷15=0.2(元)。  相似文献   

15.
1 .999只222 333 x 334==()。2.姐妹两人共有18本故事书,姐姐有故事书的本数比妹妹的2倍少3本,姐姐有故事书()本。3.下图是由15根火柴棒组成的图形,请你移动2根火柴棒,使它变成5个同样的正方形(请画出来)。J INGSAI丫UANDI母.将5一10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2飞。︸攀豁卿89 5.有甲、乙、丙、丁四个捐款人,乙捐的钱数是甲的2倍,丙捐的钱数是乙的3倍,丁捐的钱数是丙的4倍,四个人捐款的总钱数是132元,则甲捐了()元。- 6.某小学举行数学竞赛,一共有一10道题,每做对1道题得8分,做错1道题倒扣…  相似文献   

16.
题1 暑期60名师生去旅游,看到在某景点一商店门前的黑板上写着:“汽水1瓶1元,每5个空瓶可换1瓶汽水.”试问:60名师生要每人喝1瓶汽水,最少要买汽水多少瓶? 题2 暑期放假的那天,有甲、乙、丙三位在外地就读的初三学生合乘一辆出租车回家,讲好大家分摊车资.甲在全行程的1/3处下车,到了2/3处乙也下车了,最后丙一人坐到终点,共付90元钱.请同学们算一算,甲、乙应付给丙多少钱.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 1.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l小时劳动时问,则每人生产出的茶杯的价值量 ( )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2.甲、乙、丙三人生产同一种钢笔,一小时甲生产5支.乙生产4支.丙生产2支。假定乙的生产条件是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每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为4元.而!_仨产1支笔的生产资料价值为2元。则甲、乙、丙三八在一小时内各自获得的价值总量是 ( ) A.4元4元4元 B.5元4元2元 C.15元12元6元 D.30元24元 12元 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例1 有甲、乙、丙三种商品,某人若购买甲种商品3件,乙种商品7件,丙种商品1件共需24元;若购买甲种商品4件,乙种商品10件,丙种商品1件共需33元;则此人购买甲、乙、丙各一件共需多少元?解:设每件甲种商品为x元,每件乙种商品y元,每件丙种商品z元.根据题意,得3x+7y+z=24 14x+10y+z=33 2解得x=9-3yz=2y-3,∴x+y+z=(9-3y)+y+(2y-3)=6(元)答:此人购买甲、乙、丙商品各一件共需6元.例2 甲、乙、丙三名学生一共解出100道题,但每个人都只解出了其中60道题,将其中只有一个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将三个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求证:难题刚好比容易题多2…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复杂,不易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可以适当改变题中已知条件的表达方式,或者改变题型,使数量关系变得较为明显,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 甲、乙、丙三人分一批桔子。甲分得50千克,乙分得的桔子等于甲、丙两人的总和,丙分得的桔子相当于甲、乙总和的一半。求这批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20.
[题目] 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粒数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