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本案例中的李老师“一俊遮百丑”现象是当前“掐尖教育”的一个缩影,具有非常普遍而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祥 《江苏教育》2007,(9):38-39
“一俊遮百丑”类的畸形教育评价机制,实在是难以找寻到一个真正的“始作俑者”的。  相似文献   

3.
“晕轮效应”是人际知觉偏见之一。不是吗,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好的;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和评价学生时就深受“晕轮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教材, 还是目前正在使用中的2000年版《高中语文》 新教材,在分析与评价古今中外的几个文学 形象时,往往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说到优 点时,总是无限扩大,使其一俊遮百丑;说 到缺点时,也往往会"抓住一点,不及其 余",使其"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 这种极端的做法,对学生科学全面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5.
王震亚 《中国德育》2004,(12):28-29,47
1.望远镜意识。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定势思维和“一俊遮百丑”的偏颇思维,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动态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驾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从教十年来,我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学生”身上,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想把他们身上的“问题”给解决了,而对于“优秀生”,总以为他们学习自觉,求知欲强,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很有“安全感”,不会让老师担忧。因此就忽视丁这些成长在掌声和鲜花中的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正是我或者说我们的这种“一俊遮百丑”的教育误区,常常在我们身旁埋下一些“不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7.
李老师的做法是为了迎合高考、迎合社会、迎合学校、迎合部分家长,而现在那些屡禁不止的重点校、重点班,以及所谓的实验班、潜能班、交流班、特色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名目翻新的“障眼法”,不也和李老师的做法如出一辙吗?都是利用了“一俊遮百丑”的公众评价机制把教育办成功利性“怪胎”。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看到一些高中打出“XX学校有X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等字样的横幅标语.用心何在?彰显“一俊”而已!从来没有看到哪所学校在高考结束后打出“XX学校有X名学生名落孙山”“有X名学生三年只学会了考试”  相似文献   

8.
“好学生”是指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但在不少教师眼里,“好学生”单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因此.当这些学生出现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俊遮百丑”的认识误区,对“好学生”的缺点、错误忽略不计。教师的这种做法实则危害不浅。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教师将优等生视为“宠儿”,在老师眼里,优等生是乖学生,一俊遮百丑,怎么看都顺眼, 对于优等生是批评少赞扬多,要求少迁就多,发现的缺点少优点多,再加上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滋长了优等生不健康的心理和某些心理缺陷,从而坐失教育良机。笔者认为,努力塑造优等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学优生,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优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他们成绩好、分数高,常常是“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俊遮百丑”,周围人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甘肃教育》2006,(6A):63-63
在非常实在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不仅仅学生是受害者,老师也深受其害,应试教育实际上对老师是一种夺命的机械游戏。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忽略不计,一好遮百丑。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就有了许多不得不做的夺命游戏。  相似文献   

12.
“统考、统考领导的法宝,分、分教师的命根”。一些地方的教育局领导把统考作为衡量教师优劣的唯一措施手段,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教师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高了,一俊遮百丑。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6):27-27
郭秀云,招远泉山学校校长。这位资深初中校长对“一评二挂”机制感触颇深。他说,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过去,初中校长只关心一个点,那就是升学率,眼睛盯着能考上高中那几个学生就行,高升学率是一俊遮百丑。而现在不行了,要关心巩固率,关心合格率和优秀率,就是说,要关心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4.
能力解说 凡优秀作文,都要在创新等级中大显身手。要想使整篇文章有新意,有特色,对许多考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还是很容易就做到的。在文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一篇好的文章,最少要有一个中心点,一条好线索,几处亮点。  相似文献   

15.
凭着平时的视唱基础,我信心十足地登上讲台,开始了实习的第一堂课。“小朋友们,这一节是音乐课,我教大家唱一支歌——《酒干淌(shang)卖无》。”我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叽叽喳喳闹开了:“老师,读tang,不读shang!”我这“老师”的脸上顿时热辣辣的。这第一堂实习课给我的教育太深了。歌唱得好固然是上好音乐课的一个有利条件,然而有了这个条件不一定就能上好课,一俊难遮百丑啊!我们的职业是  相似文献   

16.
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好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 前阶段,有些同志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劳动教育对立起来。有的人认为“只要有个好分数,就能一俊遮百丑”;有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厌恶劳动,想跳出“农门”。有一次搞建校劳动,学校布置高中各班挑两方石子。有的同学不乐意,提议:每人出几角钱雇社员来干。我们抓住这一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班级中的“尖子生”群体,几乎都有着由于过多的优越感而带来的一系列人格缺憾,以至于在自己求学和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学业上的“一俊遮百丑”同时也“偷偷地蒙上家长、老师的双眼”,毫不客气地让他们成为“人格特困生”。如何健全“尖子生”的人格,达到学业与人格相平衡,本文就此对常见的几种现象进行浅析,与同行们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一俊遮百丑"指的是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因某些人比较"特殊",就仅看他优秀的一面,而不看他的缺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新课程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注入新鲜的血液.笔者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镜”意识,在工作中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定势思维和“一俊遮百丑”的偏颇思维,用变化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写作过程是文学艺术的概括过程,它始终不摒弃个别,而且还要强化它,突出它,丰富它,使个别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要中“规矩”,还要有与众不同的“这一个”闪烁其中。人常说:“一俊遮百丑”,这就如一流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衣服要有迷人的个性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