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李渔《笠翁对韵》用韵现象,发现《笠翁对韵》存在东冬、支微、鱼虞、支齐、灰佳、寒删、肴豪相混现象,原因有《笠翁诗韵》《笠翁词韵》的影响以及作者方音、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3.
日藏清初抄本《五音通韵》,韵图与韵书密切配合,韵书是体,韵图为用,互为表里。该书齐开合撮四呼已经定型,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全浊上声变读去声,就韵图韵书来看,还保留有入声,但是[-p]、[-t]、[-k]只配阴声韵,与中古时期已不相同。它反映了当时汉语官话的语音面貌,具有一定的语音史、音韵学史价值,是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演变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吴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5.
本讲主要内容有二:(一)词韵的创始及其发展,谈谈早期的词韵以及各种不同见解和尚严、从宽两种主张的分歧。(二)词的协韵问题,说明从旧词用韵想到今后宜如何处理和旧有词韵的用途。词韵的创始及其发展词盛于唐、宋,而词韵专书则盛于清代.其所以如此是不难理解的.因词在初期与音乐密切配合,用韵但求谐耳,完全摆脱了所谓韵书的束缚.正如《四库总目提要》所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音发展变化中,声调也在逐渐变化。中古声调最先引起变化的是从浊声母的上声字开始的。浊声母上声字以全浊、次浊之异,分化为阳去、阴上两类。其中由全浊上声字演变而来的阳去,在普通话中读作去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浊上变去”。它是声调演变中一个重要的规律。这种音变始于何时?根据李新魁的《古音概说》,是在唐代。李新魁说:“原  相似文献   

7.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昊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8.
《碎金词韵》是清代词学研究繁盛的产物,其编纂体例繁杂,内容丰富,是一部在词韵韵部统领之下,融汇了丰富音韵学知识和词学思想的综合性韵书。同时,作为谢元淮《碎金》系列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以《碎金词韵》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今人模拟宋词格律用韵,以及规范昆剧韵白声类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射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猜字游戏,其继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的记载之后,仍然散见于明清时期各种韵书中。以明清时期五种韵书所记载的射字法为例,展示其形式多样,但本质都是对韵书韵字声、韵、调的拆分及组合。射字法不仅是古时读书人熟稔官韵韵部的好方法,同时射字游戏所使用的韵书或韵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语音面貌,因此它在语音史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作者李渔(1611—约1680),字笠翁,号觉世稗官,明末,生于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从青年时起遍游四方,后流寓金陵(现在南京市),晚年迁移杭州,居西湖之畔,自称湖上笠翁。他是清代的戏曲理论家、作家。著有《闲情偶寄》,讲的是戏曲理  相似文献   

11.
《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反映百年前盐城话语音系统的方言韵书,书中记录了五个声调,从古声调角度可以看出这五个声调的来源。研究发现,古平声分化为两个平声调;古上声分化为上声和去声两调;古去声大部分读为去声,少部分读为第一类平声;古入声自成一个调类。  相似文献   

12.
芙蕖     
背景链接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著有《闲情偶寄》一书。《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相似文献   

13.
芙蕖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著有《闲情偶寄》一书。《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相似文献   

14.
芙蕖     
背景链接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著有《闲情偶寄》一书。《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相似文献   

15.
俞敏先生统计了《易上经》和《大盂鼎》等先秦文献资料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分布情况,得出了周初汉语平声最多,去声最少的结论。(详《训诂研究》第一辑《古四声评议》)至中古时期,去声逐步增加。姜亮夫师在《瀛涯敦煌韵辑》中统计了《广韵》共收去声字5472个。《广韵》全文收2619个字,则去声字占了20.88%。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收去声字1762个,占所收字数的30.19%。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迄今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变移过程,也是两种去声调向三种去声调演变的过程。本文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一、明、清二种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比较;二、明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对应研究;三、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现代政和方言去声字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收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一词。注释特别标注:"陆游(1125-1210),字务观(ɡuān),号放翁……""观"是个多音字,有两读,一读平声ɡuān,一读去声ɡuàn。事实上,对陆游之字,南宋以来即存在两种读法。笔者倾向于读为"务观(ɡuàn)"。理由如次。首先,陆游自己曾对"务观"读音作过辨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史相力荐放翁,赐第。其去国自是台评然。王景文乃云:‘真翁(应作直翁——引者)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收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一词.注释特别标注:“陆游(1125-1210),字务观(guān),号放翁……”“观”是个多音字,有两读,一读平声9uān,一读去声guàn.事实上,对陆游之字,南宋以来即存在两种读法.笔者倾向于读为“务观(guàn)”.  相似文献   

19.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一部明代韵书。该书由陶承学与毛曾在前人所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成书于嘉靖辛酉年间。这部韵书有趋向于韵图化的特点,但又不是严格按韵图方式编排,应该算是一部准韵图化的韵书。  相似文献   

20.
叶韵是词的重要特性之一,但唐宋至明,词韵向无专书。沈谦《词韵》是清代词学建构中关于词韵建构的开山之作,标志着词韵问题正式进入清人的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词史地位和理论意义。在作词层面,《词韵》总结宋词的叶韵规律,为清人提供了可依之矩;在词论层面,《词韵》对词韵的探讨,进一步廓清了元明以来词曲不分的局面,推尊了词体;在词韵学层面,《词韵》引发了清人探讨词韵的热情,推动清代词韵学走向繁盛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