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删诗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否经孔子删定,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从五方面加以考辨,以说明孔子删诗说之可信。1.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2.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根据不足以服人;3.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4.从《诗经》本身可以看出孔子删诗的迹象;5.现存先秦文献中,亦有孔子删诗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3.
孔子、孟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后世也将孔孟并称,然而考察《论语》和《孟子》,我们却发现孔孟有很多不同之处:孔子将政治理想摆在自己人生价值的首位,而孟子则有更多的人生追求;孔子无法忘怀于政治,孟子则寄情于“大丈夫”人格;孔子谨小慎微,孟子则狂放豁达;孔子因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而矛盾,孟子则执着于人格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孔子删诗说可信。理由:1、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2、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理由不足以服人;3、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4、《诗经》本身有孔子整理删削的迹象;5、现存先秦典籍中也有孔子删诗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中,可进行创新性教学尝试,一是引导学生对文中标点使用、孔子的谈话艺术作出评价;二是比较孔子和庄子的异同,并进行讨论;三是以读联写,让学生引用课文原话写一写“我的老师”,加深对孔子的认识。这种教学创新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6.
《孔子游春》教学接近尾声,我引导学生思考:读了文章,你觉得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后,进行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对孔子进行了评价。听了学生的讨论,我感到他们对文章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也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几个方面:(1)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平等融洽,师生情义很深。(2)孔子善于在生活中,在具体的环境中教育学生。(3)孔子不是采用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教育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己去感悟,去发现。(4)孔子对弟子的教育以赞扬、肯定为主。  相似文献   

7.
“国学热”是当前新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思潮。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回到孔子”和“发展孔子”的原则:一是要认真地学习,反复地对照,还孔子思想的本来的面目,全面地理解孔子对有关问题的论述;二是要用历史观点来看待孔子这一历史人物;三是要用孔子的深刻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这更是发展孔子所应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廖洁 《班主任》2000,(8):14-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班主任,抽空学习学习《论语》,对人格的升华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我抓时间学习了《论语》,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教育思想理论直到现代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他主张平等教育,将明传播于全社会;主张适宜教育,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张诱导教育,运用触类旁通教育手段;主张渐进教育,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主张辩证教育,将教与学有机统一;主张陶冶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求知的乐趣。孔子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他的典故、成语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孔子读书的成语,叫做韦编三绝。这条成语讲,孔子读一本书。非常用功。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多次。“韦编”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就是断。  相似文献   

11.
我想讲文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国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我们有文章济世的传统。中国的文论浩如烟海,我想还是从孔子的诗教说起。孔子一大贡献是编辑,如果给孔子评职称的话,一个是教授,一个是编审,他编辑了《诗经》,这是了不得的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如果让古代学究们解释就复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对学生的批评,如对冉求,对子路,对宰我,对樊迟,这是教育史的通则——指出学生的错误,正是老师的责任。扩展开来,既然是“人”,就不能不犯错误,包括老师和作为圣人的孔子本人。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当着学生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立即改正。光是这一点,孔子就无愧于“万世师表”。我想,孔子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大约并没有想到他是在给学生做榜样,纯然是出于君子人格的自然流露,是孔子把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当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老师孔子坐,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显得拘束,你们平时不是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从而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子路率先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需三年功夫,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子路的对答,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对冉有、公西华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后来,其他几个弟子离开,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才对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仁”是孔子整个理论体系的总纲。孔子认为“仁”是“君子”与“士”修身的极则;“仁”以德政安百姓;“仁”与孔子提出的社会秩序的“礼”是统一的。“仁”有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但具有尊重人、爱人的合理内核,这决定了它对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文明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思考     
《学语文》2005,(11):49-49
[启示睿语] 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没有收获。他还说过这样的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并不主张死学,他非常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孔子和孔子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意见分歧也许更大。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在理论上遇到三大难题,即:孔子思想的性质如何认定的问题;孔子保守的政治倾向应如何看待的问题;"真孔子"与"假孔子"的问题。对这三大难题的求解提出理论上的思路,有助于从理论上澄清"打倒孔家店"和"儒学复兴"这两种极端态度中的若干迷误。  相似文献   

17.
作认为孔子创办私学的原因,一是复杂动荡的局势为私学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土壤;二是孔子从政失败,壮志难酬,转而创办私学,通过广收弟子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私学有“有教夫类”,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培养君子等特色,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是我们班上的“小书迷”。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正襟危坐,潜心阅读,把其他的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书的世界很精彩。这里面有引人入胜、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有意味深长、发人深思的深刻哲理;有晶莹剔透、真诚感人的童话王国……和好书交朋友,让我从一个狭小的空间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书籍使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杰出人物,像诲人不倦的孔子,忧国忧民的屈原,才华横溢的李白,精忠报国的岳飞,敢为天下先的孙中山,救国救民的毛泽东……读书更使我知道了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和好书交朋友,真是其乐无…  相似文献   

19.
姜涛  范翠莲 《天中学刊》2001,16(Z1):58-59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也仍然有可以借鉴继承的东西。 孔子提倡和实行“因材施教”。在孔子那里“因材施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根据学生的资质、爱好搞定向培养。孔子了解自己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同时,又按照每个人比较有利的发展方向加以培养。正因为如此,在孔子的门徒中,就出现了在某些方面成就比较突出的学生;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弥补不足。孔子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0.
问一得三     
<正>孔子有些弟子曾怀疑孔子在教学上留了一手,没有无私传授。孔子知道了,便公开作出解释:“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隐瞒吗?我对你们毫无保留,这便是我孔丘的为人!”可还是有人怀疑,以为孔子对自己儿子一定教得更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