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芬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4):88-89,13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按脉压高低分为4组:脉压≥70mmHg,60~69mmHg,50~59mmHg和<50mmHg各75例,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HDL-C)、舒张压、脉压和体重指数(BMI)测定,比较四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随脉压逐渐升高,BMI、FPG、2hPG、TC、TG、LDL-C均呈线性上升趋势,而HDL-C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脉压的增加,IFG、IGT、DM的发生率依次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糖代谢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的发生率是随年令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在60岁以后,高血压发病在约占高血压病例的1/3;70岁以后约占40%。根据美国的统计。在65~74岁的白人中约占44%,在黑人中占60%,此时的高血压,常见收缩压在160mmHg以上,舒张压中95mmHg以上。另外,仅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足90mmHg的收缩性高血压也是随年令的增长而加大,在60岁人中可达5~7%,70岁人中可达10~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35例正常人,30例单纯型高血压患者和52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的颈动脉。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内膜粗糙增厚更为明显,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并以混合型斑块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7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各为86人.研究各组间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血脂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两组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收缩期高血压(systolic hgpertension)是指收缩压(SBP)等于或超过160mmHg(21.3kPa,1kPa=7.5mmHg),而舒张压(DBP)低于90mmHg(12kPa)而言。是高血压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病例中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对60岁以上的患收缩期高血压的42例老年患者,应用尼群地平为主的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高校老年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差相对增大以及症状与体征不相符等特点,提出了要把非药物性治疗和药物性治疗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压异常相关因素。方法:对某高职院校918名教职工体检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16.01%,男性多于女性;体重指数超标患者高血压检出率明显增高;高血压人群中吸烟者为29.93%,高血脂为65.31%,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教职工高血压与年龄、体重、吸烟、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教工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年龄及职业的关系,该文分析了作者所在学校的524例教工体检心电图,结果表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教工年龄增长而升高,ST-T改变发生率教师组显著高于机关干部、工人组(P<0.05)。  相似文献   

9.
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组对照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妊高症组147例和非妊高症组149例从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层次、发生地、妊娠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发生地(农村、城市)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文化层次也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妊娠次数差异不明显。结论妊高症的发生与发生地、文化层次有明显关系,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随着文化程度的减低,妊高症发生的比例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费料与方法将襄樊市中心医院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并把同期门诊诊治的高血压前期且伴有头晕心悸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组DCG除2例外均有心律失常发生(98%)。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易发现心律失常。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防止左房左室扩大,改善心肌供血状况,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生素E、维生素C、钙剂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1996.1~1998.4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85mmHg、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0.24的160例妊娠妇女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处理。维生素E组服用维生素E50mg每日三次。维生素E 维生素C组服维生素E50mg每日三次,服维生素C0.2每日三次。钙剂治疗组肾骨胶囊2粒每日二次至临产.结果 维生素E 维生素C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临产前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难产率、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黄疸及产后出血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维生素E、维生素C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重要价值。从而揭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维生素E、维生素C抗氧化作用有极其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明确诊断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227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n=63)和无左室肥厚组(n=164);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n=87)及无增厚组(n=140).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BPV、24hDBPV、非勺型血压发生率等方面,左室肥厚组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与无增厚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 SBPV、24hDBPV,非勺型血压发生率等方面,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高于无增厚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动态血压参数密切相关,动态血压参数可能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年龄≥60岁)因脂肪代谢紊乱和动脉壁功能障碍等而引起老年性高血压。但不少患者,未经检查时,不能据自己症状估计病情,对该病的防治缺乏了解。本文根据在毕节师专的观察诊治分析,就该病防治略陈浅见,以期对学校中老年教职工的保健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5,(34):13-14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与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动脉硬化性冠心病患者226例,根据FPG及75g OGTT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111例、糖调节受损(IGR)组59例、2型糖尿病(T2DM)组5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TC、TG、LDL-C、HDL-C,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DM组最高,其次为IGR组,最低为NGT组;IGR组、T2DM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T2D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TG、IGR、T2DM是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与糖代谢异常程度有关,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胞二磷胆碱治疗脑血管病已有许多报导,但各家报告疗效不一。观察的10例病人报告如下:本文收治脑梗塞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既往均有高血压随动脉硬化病史。我们将10例患者分2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查分析,并与2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各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各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之间进行比较亦显示出显著性差异;颈动脉IMT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逐渐增厚。结论血压增高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变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JNC Ⅵ的最新观点强调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 ,而且是全身多脏器病变 ;提出高血压患者危险度的分期和分期法 ,并以此决定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 ,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应更注重个体化 ;任何年龄降压均有益 .HOT研究显示 :收缩压降至 1 8.5kPa (1 39mmHg) ,舒张压降至 1 1 .1kPa(83mmHg)为最佳降压水平 .我国高血压流行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 ,患者在治疗上存在着三个误区 .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顺从性 ,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肺结核临床症状多,且复杂,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漏诊,主要靠X线检查发现,为了提高对老年性肺结核临床X线特点的认识本科收集了一九八四年十二月至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经临床查痰结核菌及部分手术证实的肺结核胸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老年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中男性83例,女性17例,男:女4:9:1,年龄60至69岁,6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囊肾致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预后情况。创新点:分析国内最大一组单中心样本关于多囊肾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预后研究,进一步证实多囊肾并非腹膜透析的禁忌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于我院置管并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0例多囊肾致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30例年龄及性别与多囊肾组匹配的非多囊肾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透析初始资料、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治疗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论:多囊肾组3年病人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分别为90.6%和89.2%,对照组为86.3%和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和2)。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0.19次/病人年和0.21次/病人年(表3)。两组患者腹透液渗漏、疝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4)。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病人筛选和评估,多囊肾不是腹膜透析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天的时间,每天10:00到15:00随机抽查,测量本校1000名大学生(男女生各500人)左右侧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测量江苏省徐州市醒狮居民小区居民500名(男女各250人),年龄在20至69岁之间,探究血压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组中,将测量所得的结果通过χ2检验,u检验,其p值均大于0.05;典型相关分析检验中,相关系数约为1,说明大学生左右肱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在居民组中,运用matlab 7.0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舒张压、收缩压均逐渐升高,且收缩压的增长要大于舒张压的增长,男性的脉压整体高于女性,大约在45岁之后,双方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