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50年代几次新诗形式大讨论的背景之下,卞之琳于1953年中国作协组织的讨论会上首次系统提出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后以《哼唱型节奏(吟调)和说话型节奏(诵调)》为题发表于《作家通讯》.尽管卞之琳的新诗理论直至1980年代才渐臻成熟,但此次发言已然搭建起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框架.他以"顿"为核心,区分了新格律诗的两种...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的名篇《断章》,意象安排妙处颇多.它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具有顺接的流动之势,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物态意象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气脉通达舒畅,增强了诗篇的视觉流动感;意象由实到虚 ,延展了读者遐思玄想的空间;事态意象的不同时态形式,强化了诗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哲思回味.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一起读读下面一段话:“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在谈小说创作时说的。你知道那“枪”指的是什么吗?不忙,咱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的部分语句: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小读者,你注意到其中的“天气闷热”了吗?多余吗?当然不!因为,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为后文中的“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点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早早地作了交代。再看看雨中的…  相似文献   

4.
周萍 《阅读》2005,(10)
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对话》和《实话实说》吗?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沟通了情感,交流了看法,传递了信息。你可知道,写文章就是用笔聊天呢!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不信,你可以看,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是用笔聊天的,有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篇内心独白。读过冰心的《寄小读者》吗?她在《通讯一》中这样写道: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  相似文献   

5.
李琳 《阅读》2006,(2):22-23
同学们,在你阅读这篇章之前,请你先读读本期《青青草》栏目中的章《我们班的“金陵十二钗”》,然后再耐心地把同学和老师的点评看一下,这是小作所在学校少儿学院组织的一次沙龙活动实录,你有兴趣参与吗?[编按]  相似文献   

6.
换一扇窗户     
黄刚 《阅读》2005,(12)
一个美国小男孩天生就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大鼻子,因为这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觉得不愉快,不自在,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  相似文献   

7.
《续汉口丛谈》是清代学者王葆心所辑录的一部汉口地方史著作。2002年该书出版了点校本,其价值自不待言。但该点校本中有多处人名标点错误。主要是点校者不明了古人姓氏字号,有的将人名中的字号职官部分点断,引起歧义;有的将本属于人名的字号职官部分误标入文献名中;有的当断不断、将本属多人的误为一人;有的把本属人名的误标为文献名等...  相似文献   

8.
文学之缘     
朦 胧诗人顾城有一首朦胧诗《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诗中“看我”和“看云”的远近就是一种心理距离。和文学有缘 ,就会使我们与文学心心相通 ,不管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然而 ,不同人的文学之缘 ,因认识和努力的差异 ,也是各有不同的。这里 ,不仅有缘深缘浅的差异 ,更有缘真缘假之别。为了使想与文学结缘的朋友获得真缘 ,获得深缘 ,我常以他们来听讲课的心态为例 ,略作剖析 ,从而想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听过各种文学讲座报告的人 ,不在少数。我也听过不少报告 ,也作过多次报告…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是呀,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因而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祁黄羊》中有关人物的对话描写。(一)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大洋 《阅读》2015,(10):32-33
正中靶心——摘自《父与子全集》看了上面的漫画,同学们有没有受到启发呢?很多时候,我们用惯用的思维做一件事情非常困难,那就换一个角度看这件事吧,也许问题马上就能顺利解决哦!一起来看下面有趣的图画,它们都是由汉字组成的,聪明的你能看出它们是由哪些词语组成的吗?请写在图画下方的横线上。  相似文献   

11.
致君 《阅读》2011,(4):18-20
东汉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郑玄,他在《诗谱序》中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纲举目张。为什么有的同学文章读得不少,收获却寥寥无几呢?阅读怎样提高有效性呢?我们不妨来学学纲举目张的阅读方法。所谓纲举目张,指的是阅读要抓重点,抓关键。也许你又要问了:怎么抓住文章的重点呢?一个有趣的标题,一个加引号的词语,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一个详写的片段……都是我们阅读理解的重点。还是让我们在阅读现场演练一番吧。  相似文献   

12.
我的手抄本     
我爱文学,从抄书开始。我读小学和初中的年代,正处在“文革”那个特别的时期,是“书荒”年代。书店里卖的书,其品种是能够数得出来的。即使有的人家家里有几本书,一般也不肯借出来,一是怕损坏,二是怕惹祸(万一这本书是“毒草”就麻烦了)。因此,如果能借到书店里买不到的书,那真是一种幸运。如果恰好遇到这种幸运,能不能再奢侈地想得寸进尺呢?比如,人家借你看一本书,看过之后,你也拥有了这本书?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它抄下来。(请注意,那个时候可没有复印机,更没有扫描仪了。要想复制一本书的内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抄。)有一次,我借到了一…  相似文献   

13.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年来,我在从事《中国革命史》的教学过程中,初步了解到我校学生对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大多数人反映,在高等学校开设此课很有必要,但也有少数人不以为然。有的说:“文科学生学学可以,而理工科学生只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有的说:“前段时间,报刊上不也在讲历史、哲学课程闹危机吗?”有的说:“学那干啥,值几文钱?”甚至还有人认为:“历史是人写的嘛:”“现在编写这  相似文献   

16.
那一瞬间     
“什么,我……我……让我当升旗手?就在下星期?我没听错吧?”中午休息时,教室里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同学在聊天。老师和往常一样,坐在固定位置上批改作业本。突然,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请你过去。”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犯了什么错,是作业问题,还是要请家长?短短几步路,胡思乱想了好几个念头。走到老师面前,只听他说:“下星期轮到我们班升旗,我想让你当升旗手。”我一下愣住了,嘴巴张成了O型。怎么会呢?我既不是班委,成绩也不名列前茅,平时也不是特别活跃的分子,在班级里只是安静地学习,默默无闻地做一些应该做的事。今天,老师竟然选我当升…  相似文献   

17.
我爱荷花     
徐悠婕 《阅读》2015,(11):26
清晨,我来到莫愁湖公园。一进门,一阵微风送来了荷花的清香,我急忙往荷塘奔去。站在荷塘边,满眼都是绿色,片片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几乎没有一点缝隙,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洲,脑中不由出现了这样的诗句:莲叶何田田!在这片绿洲上,零星点缀着几朵粉色的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满得好像随时都会胀破一样;有的露出半边脸,像是调皮的孩童正和我们捉迷藏;有的已经完全开放,如少女般亭亭玉立。一只蜻蜓飞来,立在一朵花苞上振动着双翅,我不由得咏起诗来:"小荷才露尖尖角,  相似文献   

18.
以戴望舒和卞之琳为主将的现代派诗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是在三十年代前期逐步形成,在三十年代中期臻于成熟的一个新诗流派。这一诗派的创作,师法西方现代派,承继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意象的契合,以象征的手法造成意境的朦胧美。比较起来,戴望舒的诗有柔婉秀丽的抒情魅力,属主情派。卞之琳的诗有深沉冷隽的哲理意味,属主知振。  相似文献   

19.
穆文红 《阅读》2007,(3):1-1
一个人在书店里发现了他喜爱的书,而这时他恰恰又囊中羞涩。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状呢?他站在书架前,翻来覆去地看他喜欢的那本书,反复地摩挲、端详,打开又合上,放回去又取出来,左看右看而难以割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韩忠华同志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评<红楼梦>杨氏英译本》的第四章,其另一占重要地位的第三章已于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读者可以参阅。《红楼梦》英译者杨宪益先生(同时代表他的夫人Gladys Yang)在读了韩文之后写给我院温致义副教授的信中,认为不仅从总体上看“韩的英文理解水平是很不错的,文学修养也好,这篇论文是很花为功夫的”,而且特别提到论文的第四章,肯定了论文对若干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