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质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的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在人格、知识和能力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庞大群体。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学生都应该是高素质的——有着丰富知识、崇高人格的人。“对人坦率、勤奋刻苦、身体素质良好、多才多艺、举止文雅、敢于承受失败、见多识广、追求时尚、个性十足、关心国家大事、交际能力、外语能力、跨文化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不容质疑,这些都是社会所期望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而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应具备普通高校学生的素质,也应具备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传授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培养的人才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形成和发展学员的能力,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对此人们已经取得共识。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种倾向是,人们在强调能力培养的时候往往忽略知识传授的应有地位,把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当作是两个互不关联的问题,孤立地看待学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看不到知识对能力的内在制约性。有的甚至把能力培养看作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唯一的培养目标。这种认识倾…  相似文献   

4.
刘国华 《上海教育》2006,(5B):51-51
完全中学具有初、高中连贯教育的优势,在知识发现、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上更有连续性。对学生评价,我们着重于学习状态、能力水平和人格成长三个方面,亦即活知识、高能力和重人格,要求整体设计,全程培养。  相似文献   

5.
冯辉 《中国德育》2004,(7):57-57
班主任的人格是由“德”、“识”、“能”三个维度构成的整体,其中“德”包括政治思想素养和敬业爱生的精神,是班主任的人格的灵魂;“识”即知识,包括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广博的知识和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管理理论素养,是班主任人格形成的基础;“能”即能力,包括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班主任特有人格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未来高等教育将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更加重视对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更加强调基础,...  相似文献   

7.
坚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级实用性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语文教育应该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知识教育与人格培养相沟通,通过对语言、文学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敬畏之心、对人生与事业的兴趣与理想、对是的感受与爱心,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养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独立的人格、敏锐的创造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理工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的匮乏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本文拟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方向探讨加强和完善理工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波 《考试周刊》2011,(89):210-211
除了知识、技能外,学校教育更侧重人格、态度、价值观。学校教育一方面传授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必须注重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强化自身人格修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准确理解文化素质的内涵,是有效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结合对文化素质内涵的理解,高等教育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必须围绕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即补充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12.
人格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和基础。理想人格是做人的目标,是对自身知识、能力、品质及职业理想等人格终极目标的设定。理想人格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格,是时代赋予的各种优秀素质在人身上的综合体现;是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和品格;是精神人格和道德人格相统一的和谐的人格。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想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面对复杂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理念如何更新;高等教育中为何塑造优秀人格、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人品,引导其走正确的成才之路,应是高等教育中必须切实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正在成为财经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学校园文化的陶冶和熏染。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包括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养成。着眼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新课题,无论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形成还是创新能力的磨砺,都不能离开大学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染,并且这种熏染比起知识的传授更加持久、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5.
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既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自我塑造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性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占统治地位,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与达成程度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造成学生单向、刻板、片面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仍然缺乏明显的实效,因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价值的人格,具有健康、丰富的个性作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于法治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心理反应、情感、思想和评价的总称,研究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较高水平人才,应在人格形成、知识构建、及社会实践中有途径吸纳法律知识,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提高自身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从研究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出发,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研究生公民性塑造的重要性,并从教学方法的改良,自律精神的培养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需要,是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厘清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和价值,运用“四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设计于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时间维度,将科学精神、实验习惯和人格素养根植于实验教学的6个重要环节,以实现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水乳交融、同向同行,切实培养思想坚定、本领过硬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完美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因此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良好的人格培养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立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建设的重任,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否具有主体性人格,怎样才能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建设 们的现代化大业关系重大。本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对主体性人格的内涵及高等教育中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内容作些思考,从而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