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因特网的发展带动了移动商务的迅速成长,同时移动电话技术进步也使得通过手机开展移动商务成为可能。移动商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移动支付。本论文将要探讨移动支付的基本原理、移动支付的若干类型,以及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手机可以支付多大的帐单?日本DoCoMo参股银行后,发行专用的信用卡,手机支付就不必为控制风险而设置限额。这种聪明的模式,使DoCoMo不必担心手机之外的竞争。即使SONY的芯片,安装在电脑和PDA上,移动支付仍然要通过银行,而DoCoMo依旧可以从中受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4,(2):36-36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应用服务的不断升级和用户对支付便捷性的需求提升,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股新浪潮。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武 《百科知识》2014,(22):30-31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3G网络的完善,移动支付开始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移动支付的出现,让我们无需登录网上银行、无需记住银行卡卡号,只需通过手机即可快速实现支付,给购物带来便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05亿,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之前的28.9%提升至38.9%。支付应用在手机端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肯尼亚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为例,探讨包容性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肯尼亚M-PESA的案例证明:借助新兴技术以可接受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便利的支付网络在商业模式上是可以成功的。为了迅速达到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用户规模,我们需要解决逆向网络效应和信任两大难题。包容性创新的成功需要政府提供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需要企业对顾客需求进行精准的定位,促使消费者快速接受;需要企业拥有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力,迅速获得能够产生正向外部性的用户规模。  相似文献   

6.
移动支付是允许移动用户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文章以消费者为主体,研究分析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证分析,为移动支付市场各方的决策和运营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韩国移动支付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逐渐成为支付活动的有力补充。通过分析日本、韩国移动支付的主要模式及特点,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对我国发展移动支付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4,(6):76-76
日本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堪称移动的帝国。在手机游戏、手机支付、移动医疗、移动电子商务、手机电视等方面.日本都充当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支付也被消费者纳入线下支付的考虑范围之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影响消费者选择线下移动支付的5种影响因素,以江浙沪地区学生和上班族为例,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并未对消费者的使用意愿产生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消费者创新等因素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此外,还分析了消费者消费场景对线下移动支付的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芳  ;陈莉  ;赵宏霞 《现代情报》2014,34(9):162-165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等支付主体纷纷抢占移动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增长,使其在移动支付中逐渐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竞合关系,通过建立两者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模型均衡解分析得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约束条件,指出双方可能的运营模式和影响因素并得出最佳策略为双方合作运营共同主导移动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1.
谢宏武 《今日科苑》2007,(22):35-35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移动通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项增值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有着随时、随地、随身支付的独特优势。本文针对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移动支付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本文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移动支付过程。指出移动支付平台作为移动支付产业的核心,应该由银联和移动运营商共同搭建。  相似文献   

13.
在划分手机支付五种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通信运营商发展手机支付的优势、潜力和动力,指出通信运营商主导或合作发展的手机支付将是下一步手机支付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移动支付因为移动介质的便利携带而受到用户的青睐。现就移动支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iphone6上市,引发了新一轮智能手机之争。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手机市场,而手机的作用也已经从最原始的打电话发短信扩展到看视频,上网,以及移动支付。中国银行业协会3月15日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共计16.74亿笔,同比增长212.86%;移动支付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增长317.56%[1]。  相似文献   

16.
郭颖达  罗丹 《科技广场》2012,(4):212-214
网络上的交易和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的交易相比,需要更高的交易安全性。因此,移动商务支付中的公平交换协议的设计面临严峻挑战。网络上交换的都是电子信息,交换的内容往往是数字签名。因此,可以认为Internet上的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的交换是交易双方公平地互换签名的过程。为此,本文就移动商务支付中公平交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由于其携带方便,支付便捷,使得移动支付成为支付界的新宠。对作为中国电信主推的支付工具"翼支付"如何进一步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莉  周媚 《科技与管理》2016,(6):99-103
在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逐渐受到重视,心流体验被普遍认为是研究用户体验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以心流体验为理论基础,假设了产品涉入度、控制感和愉悦性3个可能影响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以Apple Pay为例构建了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然后通过问卷收集160份有效样本,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品涉入度、控制感和愉悦性均对消费者的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移动支付运营商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8,(3):128-133
在识别移动支付操作风险具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借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各种度量模型,运用AHP法构建了评估我国移动支付操作风险的层次结构模型,并以互联网词条搜索量为主要原始数据,测算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操作风险。结果表明,对移动支付操作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用户自身,其余依次是支付平台、监管当局和电信运营商。因此,不断强化用户自身正视风险的安全意识是管控移动支付操作风险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移动电子商务支付问题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围绕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产业链,提出关于安全性,运营模式,支付系统,用户消费习惯及法律法规的解决方案,以期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