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学生这个词,据考证起源于唐朝,是日本人最早叫起来的。唐朝国力强盛,为四方仰止之地,一衣带水的岛国日本正处于诸多将军争权夺利的幕府时代,日本人急于要学到中国强盛的秘方。为了这个目的,日本派出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来到中国。日本“遣唐使”们不停地来来去去,他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使日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益处。后来,因为作为外交使节的“遣唐使”无法在中国久留,不能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便想出派“还学生”与“留学生”的法子。所  相似文献   

2.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曾制定实施过三个“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使日本的国土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日本的发展.日本政府拟定于今年内正式公布“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简称“四全综”.日本  相似文献   

3.
沈楠 《科教文汇》2014,(9):26-2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将中国作为留学首选国。而伴随着来华留学人数的逐年上升,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也渐渐凸显。如何尽量缩短留学生的“文化休克”期,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是所有留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为例,探索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外国留学生太极拳课的开展是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一部分,是外国留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直接接触的平台.分析外国留学生太极拳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改革课程设计是突出留学生太极拳课中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郭晶 《科教文汇》2023,(3):162-165
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分析了“中华饮食养生”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方法,通过深挖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育人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建设与思想育人有效结合,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正向介绍、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对培养通晓并认同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士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翔  佟占新 《百科知识》2023,(18):16-18
<正>日本一直以来都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作为宣传本国形象的名片。日本政府于2003年推出了“观光立国”政策,希望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增加访日外国游客,带动经济发展,宣传日本风光和文化,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观光立国”政策取得成功与自然环境优势密不可分,而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建设,又反映了日本国民人文文化中的环保意识的强烈。通过“观光立国”政策分析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学者们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了解日本人环保意识的产生、体现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礼”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将中国作为留学首选国。而伴随着来华留学人数的逐年上升,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也渐渐凸显。如何尽量缩短留学生的"文化休克"期,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是所有留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为例,探索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沈松 《百科知识》2023,(15):59-60
<正>著名翻译理论家柳父章在其专著《翻译语成立事情》中指出,日本明治时代以前是不存在“恋爱”一词的。在明治时期,日本大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一时间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日本。为了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在日本产生了许多新造的词汇,“恋爱”便是其中之一。其中与“恋爱”意义相近的“爱”是在幕府末年明治初年作为“love”“liebe”“amour”等西洋语的翻译语而开始被广泛使用。在此之前,日本人表达异性间彼此吸引互相爱慕的情感词多用“恋”。  相似文献   

10.
武玉洁 《科教文汇》2009,(22):237-238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更是驰名世界。中国人好吃,会吃,善吃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人在演奏了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同时,还总结出了一系列俗语,以此反映出自己待人处事的人生观,从而把“吃”这一词渗透到了汉语词汇中。  相似文献   

11.
陈莹 《科教文汇》2014,(25):159-16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立足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两部英译本中的典型示例进行比较评估及详尽分析。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应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特色,以便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等值翻译,这便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翻译文化因素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必要时,适当地采用“中国英语”而非“中式英语”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之所以长期走不出谷底,其根本原因是曾为日本带来经济繁荣的经济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病。分析了日本“制度疲劳”的主要表现以及日本政府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世亮 《科教文汇》2021,(11):176-177
“倒灶”一词在甘肃民勤(及其周边和陇右地区)方言中,特别是老派人的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该文试图从该词本义考起,结合本地方言中实际语料的例子,阐释语言演变大多有其社会文化生活背景,语言的不断演变总是以人类社会文明状态的变异为先导的,而词汇的变异又是语言演变中最具活力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 “翻译”一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当时是特指东汉以来佛教经典的汉译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早已不限于梵文佛典的汉译活动,不仅成为中国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时沟通不同的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  相似文献   

15.
胡芬 《内江科技》2007,28(8):17-17,73
英语中不少表示颜色的词的文化含义或联想意义和汉语对应词中的文化含义或联想意义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舍义和对应翻译。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之所以长期走不出谷底,其根本原因是曾为日本带来经济繁荣的经济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病。分析了日本“制度疲劳”的主要表现以及日本政府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最具动态、最能生动直接地体现华夏民族灿烂文化的语言单位。汉语句短,意合铺排,流散疏放,神聚于形外,往往是由意义定夺句中各词功能,因而汉语文化负载词中常凝结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甚至是历史文化线索,处理起来要颇费功夫。而文化亦是包罗万象,多姿多彩,也是错综复杂的,只有在复杂的多元文化视阙下透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才能使原作更“传神”,才能使读者和作者进行较对等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引进英语SCience(科学)时,违背翻译原理,用“科学”(分科之学)英语多义词science的一个词义,翻译英语具有几个词义的整体词science。英语“科学”即“自然科学”,英语“科学”是狭义词,日本人的误译将英语的“科学”变成了广义词,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国占主流的“社会科学是科学”的观点源于日语,日语的“科学“和”社会科学“违背英语国家“科学”观,英语国家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中国错误科学观受到日本误译的影响。socialscience的正确译文是“社会研究”或“社会学科”。学术界应纠正socialscience被误译为"社会科学"造成的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佳梅 《科教文汇》2010,(34):203-204
提及日本的大众文化,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日剧、动漫、游戏、流行音乐等,这些文化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涌向海外市场,风靡全球。那么,战后日本的大众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为何要把振兴内容产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大众文化的"软实力"有何重要意义?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府在科技领域采用的“有机开发体制”“整合推进体制”和“产学官合作”机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对于这种模式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学界存在不同认识。不同学者对“举国体制”内涵和特征的解读存在差异,对日本政府实施的攻关做法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存在争议。文章梳理归纳科技领域“举国体制”内涵特征,选取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为案例,从实证角度论证其做法体现了“举国体制”特征。文章还对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的产业化目标导向、“大企业本位研发体制”、国立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和协调管理上的“双重职能”,以及日本政府在技术资助领域和项目遴选标准上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对“举国体制”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全面、客观看待日本“举国体制”模式的成功要因,避免夸大该模式对技术研发所发挥的作用,以此加深国内对日本技术攻关模式的研究与认识,以期能够为我国推进和完善科技领域“举国体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