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传统的传媒环境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崛起与壮大给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自身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主要以报纸为例,从纸媒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可信度、纸媒对于受众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纸媒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的互动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将来纸媒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力图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逆流而上。本文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为研究对象,从新媒体和媒介融合的概念出发,分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的发展状况,目前具有的优势与不足,阐述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整合资源,继承和发扬自身优势的必要性,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Web 2.0时代微博的锐不可挡强化了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此语境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及其新闻文体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既赋予传统媒体上以深度与理性见长的通讯文体大显身手的机会,新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个性化等传播优势又暴露出当代通讯的发展短板,变革势在必行。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是当代通讯变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正以其快速、便捷和海量信息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飞速发展,受众群日益扩大。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受众造福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新媒体时代,要通过提高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管理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业科普期刊的定位和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结合实例从网站、短信服务、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4个方面对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发展农业科普期刊,实现优势互补,并应重点发展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用户量巨大的新媒体,还应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新媒体编辑。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媒体形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型。相应地,新媒体背景下妈祖文化的传播也呈现出传播要素的嬗变。一是传播者的身份多元化;二是传播内容的微化与日常生活化;三是受众的个体化;四是传播方式的垂直化、互动性与虚拟性。这些新特征,既是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也是其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快捷性、良好的互动性、信息实时性等优势,迅速占领了主流媒体的地位,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受众群体较小的学术期刊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站在学术前沿的学术期刊编辑,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根据新媒体发展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肩负起推动学术期刊转型升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近两年,微博在中国进入了井喷式快速发展阶段,微博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快速成为了受众的新宠。在当前传统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之下,微博已成为互联网最主流的受众交流平台之一。给传统的电视媒体既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微博虽然以其独特的优点为受众所喜爱,但是它的缺点也让受众不可忽视,传统电视媒体要在看到微博优、劣势的同时,也要在分析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微博带来的负面效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助微博的优势,促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社会舆论的发展传播也获得了新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如何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舆论引导力进行初步探究,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因信息提供方式、话语体系、传播主体身份、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内容的不同,构成了新闻受众仰望传统媒体、网络用户平视新媒体的不同视角。受众相对于传播有被动的一面,但受众的自主性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的平等。网络用户与新媒体是平等的关系,新媒体为用户服务,用户以平和的视线看待新媒体,从中体现了用户的个性精神。同时,用户不再是轻松随意的角色,新媒体期待用户的道德自律,以表达真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曾占领话语权高地。反观当下,电视虽仍被摆放在家庭客厅的中央位置,但其娱乐中心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应利用好DNA优势,借力微博等新媒体优势基因进行重组,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电视媒体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借力移动互联网、打破传统媒体固有的局限,延伸其传播时空,充分调动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粘性;同时为用户提供了电视直播中的跨屏互动体验,拓宽了受众群,将年轻的受众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中来。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台网联动,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让受众对于信息的渴求已经不单单只局限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媒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传播媒体,它在最大程度上让受众自由言论,酣畅淋漓地发表个人意见,但是网络媒体传播信息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新媒体"当道"的大趋势之下,报刊、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强势,似乎陷入了困境。任何一种新闻传播形式其实都不是永恒的,"传统"与"新"都是一种相对时态。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要它们的核心和生命还是新闻,就可以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传播媒体:一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为基础的传统媒体;二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介为主兼容多媒体发展技术的新媒体;三是以web2.0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微博,我们称之为自媒体。文章着重辨析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和定义,并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得出它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占领市场,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发布信息的平台,由于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也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可以发布新闻、评论新闻,是舆论影响者。要传播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展示事件的真实性,这就对传播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想要快速把重要信息呈现出来,就体现了写作方式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新闻写作中消息写作作为重点,分析了消息写作的特点和结构,以及新媒体时代下消息写作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多媒体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不断拓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今天,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播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已多达二三十种。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寻求思政教育思维和路径创新。一、基于新媒体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新媒体有如下特征:第一,交互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是单向性的(如写信、打电话等),受众无法进行信息反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具有很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到来,"网络"即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日俱增,直至21世纪初,开始出现合作乃至融合的趋向。一直以来,在广大民众的认识中,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飞速发展地压榨下已经鲜有出路,然而时至今日这种论调已然愈来愈少,传统媒体依然在传媒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近几年传媒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需要和受众普遍增长的文化需求来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而是共存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相融合与借力,是新时期传播业特别是纸媒发展无法回避的命题。近年来,《黄河晨报》通过实践,实现新媒体平台和报纸内容互动借力和深度融合,丰富了传播手段,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在互联网思维的统领下,通过内容、品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媒体角色定位向新媒体角色定位的转换。实践证明,只要有好的内容点、好的技术支撑和好的用户体验,纸媒是完全可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由"危"向"机"转型。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呈现出某种"反作用力",不断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附,有了自己的"地盘"。普罗大众以往必须依赖传统媒体发声,但是,无论是博客、播客,还是论坛、微博等社交媒体,都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声渠道和专属平台。同时,互联网、手机等个性化媒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