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种种迹象都表明,宗教的社会影响力在新时期新阶段有所增加,大学生中间宗教信仰问题也呈悄然上升趋势,这必须引起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有效消除宗教的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就必须切实加强崇高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大学校园也出现了宗教的身影。大学生多以宗教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来理解宗教,而西方敌对势力也是利用宗教的文化属性来进行渗透。因此,从宗教的本质出发,对宗教进行分析,向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能够使大学生正确地解释宗教现象和分析宗教文化,正确地认识宗教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理性地看待宗教及其信徒,以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功能和作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宗教功能的动态表现,而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其社会作用的静态表现。对宗教功能的评价离不开对其功能所发挥的社会作用的考察。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整合功能、心理调适功能与文化交往功能。要积极引导和发挥好宗教的这些功能,从而达到趋利避害、弘正抑负之效。  相似文献   

4.
韦滢 《考试周刊》2014,(23):152-154
当前,大学生信教比例不高,但对宗教比较感兴趣;信仰动机功利性与信仰行为随意性并存;宗教认同感趋强,但对宗教文化认识较模糊;能正确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但对党的宗教政策不甚了解。这主要是受社会及家庭环境、西方宗教势力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及大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个别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宗教事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济作为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长期存在着,而宗教这一同样长期的人文现象则在其中承载着巨大的思想和实践的价值功能。通过对西方基督教和中国佛教的社会救济功能的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价值基础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认同视角切入,透过对"宗教属人意义的理论前提"、"宗教属人意义的理论基础"、"宗教属人意义的社会规范功能"等三个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宗教文化具有属人意义和社会整合功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强化宗教文化社会规范整合功能,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整合和汇集的重要场所,也是思想文化发源与传承的重要阵地,从而使多元思潮与之大学生客观需求、社会心理期待等高度契合,并随之在潜移默化中渐受影响。涌入我国的思潮组成全面覆盖了经济、政治、哲学、文艺、宗教、伦理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且在这一系列领域之中更有分支学派,这是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等系列深化与革新的结果,也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9.
所谓整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思想,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依据,不断指导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多方面的成功,而这两者之间的整合有其可实现性和一定的必然性。在下列论述中,笔者提出了显著问题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政治和宗教格局决定了宗教在整个社会生活层面处于非主导地位,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又是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宗教因素通过无形和有形的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身份认同、国家利益认知和行为规范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针对这一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宗教的权力表述——中国宗教的公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宗教的社会形式,具有两个大的层面。一个是制度层面,结构的、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公共宗教”层面;一个是私人形式,扩散的、非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私人宗教”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神圣理念,同时并存在这两个层面。这个宗教的公共形式,几乎囊括了历史上中国人所有的价值关怀与社会存在.涉及了中国社会之中真正具有秩序的符号、信念和宗教活动。这个制度形式的“公共宗教”,同时也包含了“私人宗教”形式及其一切活动和价值行动,表现出最为扩散的宗教形式。正是这种扩散的宗教形式,证明并构成了中国社会之中的权力秩序。所以,中国历史上“宗教形式”,实际上就是孕育着中国特征“秩序模式”的母体。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成为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家信教"甚至成为那些护教学者的"杀手锏"。这正有力不过地表明了,科学的巨大飞速发展已经确实使得宗教的地位江河日下,宗教已经沦落到要攀附科学来谋传播,靠科学家的青睐而求生存,昔日至高无上的主宰不得不向"奴婢"低眉屈膝。"科学家信教"这一"杀手锏"其实是虚假的,因为没有一个自然科学家是依靠其宗教信仰而取得科学成就的,宗教信仰在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根本起不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宗教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在管理宗教事务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它既符合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在新阶段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民间宗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浙江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兴盛的省份之一;浙江对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浙江是江南民间宗教发展的重要基地;浙江民间宗教发挥的宗教和社会保障功能,平和的活动方式展示了民间宗教发展的另外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5.
当今沙特王国的政权很有特色,也为世人所瞩目。它无论是建立还是建设过程都与其所信奉的宗教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沙特以瓦哈比教立国,而瓦哈比教又以现代沙特王国为其生存保障。瓦哈比教规范了现代沙特社会的外在特征,为现代沙特王国的稳定提供了保障。面对今天沙特王国的社会变革,瓦哈比教欲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继续生存、发展,必须适时的调整,接受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调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宗教和神话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是现实世界女性的缩影,在宗教和神话领域里,妇女的地位也是随着世俗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通过研究宗教和神话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异同,对于研究中西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状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在一定阶段下,宗教和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变化都演绎着现实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简析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兼论科学与信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是指科学家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在科学史上,大多数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宗教情结。科学家的宗教情结主要表现为科学家信仰宗教和宗教精神及宗教情怀支配着科学家的人生。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与宗教精神的契合,科学和宗教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科学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等。科学家宗教情结的本质是人类的形而上追求或者说终极关怀,反映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互补性。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对于科学家的人生和科学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楚辞》、《诗经》同为诗歌,但它们的艺术性质却有着极大的区别:《楚辞》重在抒情,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性,是审美的艺术;《诗经》要在讽谏,实为政治的工具,是应用性诗歌。它们不同的艺术性质的形成,与南北原始宗教不同的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原原始宗教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便立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而不在娱神;并在“政治中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实用的传统艺术观。而楚国的原始宗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却依然保持着原始宗教的原始色彩,不带任何政治功利目的性。因而,从民间原始宗教脱胎而来的楚国诗歌,依然继承着原始宗教艺术的抒情传统,只不过是在更多的时候将宗教情感转变成了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中虽然较少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徒,但却不乏参与伪宗教者。这主要体现在宗教的娱乐化和娱乐的宗教化。宗教的娱乐化表现为,某些高校学生不关注宗教教义,也不固守于宗教程式,只是借着宗教之名,达到某种娱乐的目的,如圣诞节;娱乐的宗教化表现为,因为自身的特殊需要.将西方的某种娱乐元素予以了宗教神秘化,试图以此来干预生活和人生,如星座学。这些“伪宗教”在高校大行其道,反映出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