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忠实"和"通顺"是翻译的一般标准。在翻译过程中,适当的文化移情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涉及译者对汉语作者的移情和对英语读者的移情,因此,要培养译者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就要重视汉语文化,培养文化认知;学习英语文化,认识文化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坚持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在各自的文化领域中各领风骚 ,然而由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所差异 ,使得英、汉成语在互译时带有一定难度。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窥探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双语之间的一种转换活动。任何一个译者若只精通两种语言中的一种都不可能献给读者一件忠实的译品。在英汉互译中,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深厚的英语功底以及同样深厚的汉语功底。通过一些误译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大量的误译都是因译者驾驭双语的能力不高造成的。可见,提高汉语功底与提高英语功底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个文化对话、协商和构建的过程。从意识形态的操纵可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林译小说。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自身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文化观念等影响了译者的翻译策略及文化选择。研究翻译的文化构建作用,要重视译者主体性、读者的文化期待,并辩证地对待翻译涉及的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诗英译,就是要用英文来表达汉语诗歌的意义与神韵.它是一种双语互换活动,自然要求译者精通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要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同时,要讲究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翻译教学中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美学功能是语言的重要功能 ,因此 ,翻译必然要涉及审美问题。在俄汉文学翻译活动中 ,译者必须以其审美意识对俄文文本进行审美认识和体验 ,然后用汉语思维将认识的结果转化为译文 ,实现汉语文本的审美再现。一个译者必须具有审美能力 ,以充分感受并传达原作的美 ,但审美能力源于审美经验 ,并非人人生而有之 ,关键在于后天培养。  相似文献   

8.
电影集表演、视觉和听觉于一体,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电影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主要依托于汉译的过程.纵观目前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可发现,虽然已经有学者根据不同的翻译原则提供了英语电影片名的各种翻译方法,但稍显单薄.本文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展开,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影响,旨在说明译者应在掌握不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出适当的策略加以运用,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汉语优势的原则,使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国内外的时事、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英语新闻特写又是英语新闻的重要部分,在汉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新闻本身忠实的原则,又需要译者运用翻译策略以吸引读者。本文以选自经济学人的英语新闻特写《London》的翻译实践为蓝本,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视角浅析英语新闻特写的汉译。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别是其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在进行汉译英时译者应注意两种思维和文化信息的转换。汉语讲究均衡美的特点往往促成用词造句的重复倾向,这在英文中是应当避免的。本文介绍了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常见的冗余现象以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