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云南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数字农业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技术可对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传统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保证农业持续生产能力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数字农业发展实现过程中要直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人口知识水平相对匮乏、数字农业相关人才缺口较大等困难。需大力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积极进行农业模型实际生产验证,大胆进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使用,提高对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育和引导,让数字技术的巨大生产力在农业中得到体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闫莹  薛媛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12-216
在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不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比率下进行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率的增加,农业信息化增加值和农业占GDP的比例会逐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山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加速山西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在加大农业信息化"硬投资"的同时还要增加"软投资",并处理好投资与效率的关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近年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试图从农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部门合作、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宣传力度、培训等方面来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构成要素.既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又会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深化。因此.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对于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准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但现实中往往存在"政府失灵"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现存农业信息化服务供给主体特征,提出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市场"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混合供给模式,使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信息化服务需求者在该模式中均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7.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加快昆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昆明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差距明显,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任务艰巨。面临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建设、昆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及现代化新昆明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快都市型农业建设,打造农业龙头需要从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昆明省会中心优势作用,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数字农业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大趋势,必将成为21世纪农业的崭新模式。从分析美国数字农业特点出发,论述了湖北农业发展从中获得的启示及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数字农业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大趋势,必将成为21世纪农业的崭新模式。从分析美国数字农业特点出发,论述了湖北农业发展从中获得的启示及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战略不断的发展与实施,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正在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湖南省农业电商也正在进入全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始"上线",由企业自发发展向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多层次合作、集群式发展的方向转型。围绕"互联网+"可视农业,简述可视农业的基本内涵、探讨可视农业平台发展状况;分析可视农业平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平台设备的基础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研技术等方面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湖南省建设"互联网"+可视农业平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是农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分析了我国农业专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莲藕产业的专利情况,并依据专利现状分析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如何使用专利战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of a stud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IS) is provid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farmers in Maseru district, Lesotho.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友谊农场农机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结合互联网络技术,与友谊农场农机管理部门合作,为友谊农场开发一套“农机管理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异地网络数据库访问和浏览,实现友谊农场农机网络化的管理,提高农机管理的科技水平,为友谊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鲁意 《科技广场》2012,(2):28-30
农超对接是国家为了发展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实施的一个工程,是为了解决前一段时期出现的卖菜难、买菜贵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产品有效流通的方式。虽然"农超对接"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被人们提出来,但实际上,距离完美实施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取得了广泛共识并延伸到农业生产系统,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议程的需要,各个国家均已构建了许多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并付诸实施,支持了乡村社区的发展并提高了他们的生计水平。本文简要概括了一种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及其背景和特点。这种综合管理途径,如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以及与其相关的农业和生态知识系统,至今仍然对传统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生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重新审视。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该项目旨在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进行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当地资源条件、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体系与经过长期验证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反映了人类与文化多样性的协同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关系。这些生动鲜活且不断演变进化的系统和社区,一直保持着与诸如自然、家庭、社区、历史以及对其自然环境的归属感等融为一体所具有的特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是综合管理途径的一个具体实例,是一个将农业、生态与传统社会可持续性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观点。这项计划正在全球范围实施,以促进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并保障其继续协同发展。该项目所推动的动态保护途径将:1)在国际和国家层面上,进一步推动公众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认识;2)在试点国家制定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计划和政策时,将GIAHS中的全球重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作为主要内容;3)通过采用考虑到生态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新技术,促进当地社区社会政策与经济的发展;4)通过实践和经验交流,进一步推广和扩大GIAHS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困境,围绕国家先后提出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互联网+"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概念,提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质量安全等问题的新模式——构建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的观点,并对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的特征、流通模式、定位和市场运营等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建立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虚拟产业群与我国农业产业化模式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未来与发展》2009,30(5):33-36
本文在对现有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和虚拟经济的新发展,借鉴欧盟EU’S ALFA资助研究的COSME(中小企业协作网络系统项目)的虚拟商务框架模型,提出了以IT技术为基础的新农商会作为交易平台的虚拟产业群模式,遵循“动态+柔性”的原则,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创新。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8.
毕小明 《科技广场》2006,(5):115-116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一个分支。本文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素,介绍了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和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2003-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寻学校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今后更加有效地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基础研究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近五年载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文爱 《现代情报》2011,31(11):99-101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0年《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刊载的论文数量、作者合作、地区分布、基金论文及引文、普赖斯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评估该期刊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